APP下载

试论数字阅读与高校图书馆应对

2015-03-19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读书数字图书馆

王 静

(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云南 楚雄 675000)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早在1931年印度图书馆之父阮冈纳赞就提出: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长的有机体。60年代计算机进入了图书馆领域,人们开始关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潜力。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萌出了新芽,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迅猛时代。

一、数字阅读的兴起

东方早报曾披露一则关于手机三大运营商数字阅读的报道:截止2012年3月,手机用户已达10亿……高校师生开始热衷于便捷的数字阅读与网络搜寻。该报就我国国民阅读进行了九次调查,其中最近的三次结果分别是;

1.2008年媒介综合阅读率为69.9%,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

2.2009年民众综合阅读率为72%,数字媒介阅读率为32.8%

3.第九次调查统计综合阅读率增加了0.5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率由32.8%上升为38.6%,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增幅最大达到65.2%。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民众每天接触传统媒介的时间已有所减少。与此相反,数字阅读的时间日益增多。由此可以看出数字阅读是一种便捷的、超文本的海量的链接阅读。也正因为如此,早在2011年12月上海图书馆就进行了数字阅读的推广计划,期间,杭州实现了三网联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阅读犹如生活中的水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2011年7月亚马逊推出的电子阅读器kindel图书销量首次超过精装书销量。这个数据更加直观地证明了数字阅读正在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昭示着一场新的阅读革命即将到来。

二、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

(一)存储量上的比较

电子图书具备惊人的存储量。传统图书馆按直线方式排放18.72万册书,书架长度将达到2.34万英尺,占空间10300平方英尺 (近千平方米)。

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model2000型jukebox提供的存储容量惊人地达到了1.48万字节,足以存储148万册每本300页的图书。而model2000型所占用图书馆空间不足21平方英尺(不足2平方),但是其藏书量却几乎等同于一个规模研究图书馆的馆藏。如果将148万册图书置于书架,长度将达到18.5万英尺,占地333000平方英尺 (约3000多平方米)。这组惊人的数字对比,即将大量书刊文献带给图书馆的空间压力呈现出来,又展示了新的存储介质巨大的存储容量。

(二)国家政策导向

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图书馆与读者见面时强调:“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与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

党的十八大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化惠民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核心的部分,它要求通过一批具体的文化福利项目,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明确强调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人们可不懂世界,但一定要融入世界,与其争个你死我活,倒不如双赢合作。传统文化阅读与现代文化阅读亦是如此,相互合作彼此促进,取长补短,有效选择,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家之长,使全民普及阅读,成为书海的一只蜜蜂,阅读—吸收—消化,博采万花之魁,酿出书蜜。

宋朝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们的学生像刚出生的庄稼,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肥料,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走向经典,钟爱阅读。正所谓三圣齐努力,森林更茂密。

刘昌晓在其编著《守望书香》中亦提到:“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何须花。”因此在数字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一个规划。例如可将其按阶段规划为:2015—2017年为书香校园的第一个规划时期,2017年9月,书香校园建设进入第2个规划时期,我们可对师生阅读进行理念、实践、评价等方面的完善,并重点制定今后年度规划的具体发展目标:2017年9月—2019年9月为读书方法构建年;2019年9月—2021年9月为读书方法完善年;2021年9月—2023年9月为读书兴趣彰显年;2023年9月—2025年9月为读书行为自觉年;2025年9月—2027年9月为读书习惯养成年。

(三)互联共享目标

资源共建共享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显得日益重要。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一旦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就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资源的需求。届时,将会建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动态、互联、共享的信息存储,有效聚合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源,而这正是数字图书馆的目标。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一)简化手续,降低服务门槛

高校图书馆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传播知识文化、提供查阅、引导阅读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大考察,会见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汤教授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总书记,汤教授表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推动”。“欲跃先屈膝,欲飞先屈翅”在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之外,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坐拥书城海纳百川,学以致用,集思广益,利用学校图书馆搭建书香校园的平台,分享读书经验。因此在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中,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而先进便捷的数字阅读更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挥其职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只对本校师生开放,这严重阻碍了它向全民推广知识的功能和作用,因纸本阅读的开放存在诸多管理上的困难,但是数字阅读的到来却为该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思路。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妨考虑放开数字阅读的限制,简化数字阅读办理手续,降低服务门槛,充分发挥其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

(二)做好数字阅读的导读工作

浅阅读建立在泛读的基础之上,读中思考。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废其一,非学也。博闻强志,深思慎取,读中五法贯穿。所谓在剪贴中收获剪贴法;在摘抄中沉淀摘抄法;在对比中提升对比法;在写作中总结。总之无论是机读还是纸读建议按以下步骤去读:1.快读—快速阅读,即匢囵吞枣,对全书有个大概了解;2.精读,孔夫子说过“君子不器”人不能像器皿,只能盛东西,要有思想。读书亦如此;3.把书读厚,读出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的灵性;4.再读一遍,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的味道,过一段时间想起再读,感受可能又有不同,读书因积累而精彩。做到独享心灵花园宁静的时光。明代于谦有一首诗写到: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半点尘。”他把读书之人对书籍的热爱和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高等院校,在数字阅读中,做好由浅入深的导读工作,自当责无旁贷。

(三)开展远程教育

充分利用网络为积累知识服务。其策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开展专题讲座实况录像,进行远程传输,展示名校名师风采,学习课堂精髓。这样充分利用网络打破地域局限的优势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进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集散地;2.尝试与一线城市师范院校搭桥,互通端口,交流数据库资源,共建资源共享渠道,加强本馆特色宣传;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一些价值比较高的纸本文献加工为数字文献,利用网络尝试打开部分重要特色古籍文献的栏目介绍。一个地区一个图书馆总有该地区比较有特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先进文化精华,倘若能将该地区的这些文化精华通过远程传输的方式推广出去,一定能够吸引相关人士的探求,从而在区域文化融合中达成共识,共同分享特色馆藏的知识内涵;4.也可创建相关的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的联网尝试,互通有无达成共识共同分享各高校的校园文化风采。这样做到在文化开放中博采众家之长,达成各地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飞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促进本地区的文化繁荣。

(四)树立便捷的数字阅读平台

数字阅读平台是数字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推广数字阅读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阅读器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不妨和具有实力的电子阅读器厂家签订相关优惠协议充分推广电子阅读器,使学生在多媒体活动中能绝大部分享受到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在推广中,可以采用设立不同专栏的电子阅读器,普及移动图书馆手机阅读书架,定期更新更换电子书目,促进阅读之风,为营造书香社会多开辟读书渠道,让学习蔚然成风。

以上是数字阅读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当然传统纸本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要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除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推广数字阅读之外,也不可忽视纸质阅读的魅力。因此要把传统与数字联合起来,而不是割裂,所谓联手是趋势,只有真正做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互渗透,让两者联姻实现优势互补才是全民阅读的发展之路,继而实现文化大家与普通读者零距离的接触,让文化惠及大众均等受教。最终在有利的条件下变“阅读”为“方便阅读”进而成为“悦读”。让读者真正体验阅读的趣味和魅力;让“随时随地阅读”成为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让获取信息、学习、消遣与愉悦成为阅读的目的和功能。

猜你喜欢

读书数字图书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