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选择

2015-03-19

关键词:大众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田 丰

(天津体育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天津 300381)

所谓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俗化、普及化,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为广大民众理解掌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仰或信念。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利益多元化和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传统的主流文化也开始不断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强烈冲击。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挑战,如何把握好文化选择的正确方向,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进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

(一)文化选择的实质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择

所谓文化选择,是指选择主体在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中,解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创新思想旗帜,明确文化前进方向,择定社会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活动过程[1]。

文化选择常常发生在文化环境变化的实践中,而社会及其环境,包括文化环境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改变是历史的必然,相应地,文化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当前,中国正处在全球化与现代化、中国化等多重文化矛盾状态下,复杂的文化环境使我们不得不作出选择。但是,文化的选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通常表现为对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的理性反思与批判。可以说,文化转型与文化发展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但其中最为重要和基础性的问题就在于有怎样的文化选择。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通常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提升着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实践表明,一切先进文化都必须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客观真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因此,当前我们的文化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先进文化的选择。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文化选择的过程中,文化主体要承继现有文化,并对文化客体进行再选择、再加工与再创造。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反映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同与选择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前进的方向,最终为人类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最进步的文化,它不再像过去历史上的某一先进文化那样有其历史局限性,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先进性会逐渐丧失;而是获得了一种超越性,它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历史所否定,失去先进性,而只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且又具有全球视野;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又敢于超越与创新。同时,它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既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批判继承人类理性精神,延续人类智慧灵光,又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代表人民群众要求并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只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时,才能保证中国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精神上的旗帜。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必须要不断实现理论成果的新创造、思想文化的新觉醒,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昭示出我们党历来把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的根本途径,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新时期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实践,我们党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思想上、精神上不断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倡导先进文化让我们党能够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抽象的,具体地说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即通过理论宣传和传播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真正为人民群众所信仰。“理论一经群众所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当代中国,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思想文化领域错综复杂的局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接受,则尤其重要。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诉求

(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文化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与灵魂,它就是要通过先进的价值观念、合理的制度安排、文明的行为方式为现代化提供无形的精神动力支持。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进步的理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论。“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及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3]。惟其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进步作出贡献。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党领导我国文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当代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思潮不仅异常活跃,而且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各种思潮共同竞争、互相影响、力量不一,而且这种状况将在未来长期客观存在。在这种状况下,实现文化现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以保证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各种文化思潮长期共存,而且还要在与它们的激烈竞争中通过自身发展来取得胜利。要想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挑战甚至恶意攻击,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要紧紧依靠自身的理论创新与现代化而不断取得自己的理论生存空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变成他们的思想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思维素质和文化素质。而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也正是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新时期我们党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并用“中国梦”来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因此,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代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它对各种支流文化的指导表现为方向的引导性、思想的渗透性、内容的规范性和效果的监督性,保障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实现文化现代化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中文化领域的现代化,是现代文化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复合过程,是文化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等交互进行的复合过程。推进文化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的保障,最终有利于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同时,实现文化的现代化也是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战略。要想更好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要把文化现代化建设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同时,我们党还提出,要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主旋律,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文化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有推动文化大繁荣的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不断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创新与现代化,才能保证各种文化思潮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当前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不断推进主流文化现代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思潮,抵制和取缔那些反动的、消极的、腐朽的文化思潮。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各种文化思潮进行积极、严肃、认真的研究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思潮中的合理因素和科学成分,造就和谐的文化环境,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魅力,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人民群众所认同与接受。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人民大众掌握和实践,形成理论不断来源于实践、理论又不断指导实践的良性发展过程。在这里,无论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变,还是实践向理论的转变,都必然存在着一个人民群众自觉理解、接受理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表明,文化建设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自觉来抑制文化交往中冲突的负面效用,促进各种文化的和谐交流,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当前,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党提出和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路径选择。

首先,在立足于文化多元共存与挑战的境域下,要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就是要让文化自觉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正确的方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4]。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当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前进方向以及应当坚持的原则,我们的文化发展才能真正承担其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的挑战,增强文化的自信心,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5]。我们党之所以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心骨,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守的灵魂,能够强化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并在全社会中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实现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定方向,形成强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

最后,文化自觉应该是大众的文化自觉。随着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热切,文化自觉也越来越凸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文化自觉蕴涵着承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在多元文化冲突和西方文化的挤压和冲击面前,必须反映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坚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新形势下,我们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作为一种文化自觉的结果,同时又要积极探索让代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途径、方式和方法,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大众自觉践行的标准,不断培养人民群众高度的文化自觉,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周三胜.文化选择:理解中国现代化的一条主线[J].理论与现代化,2007(1):1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5.

[4]杨国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泉[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

猜你喜欢

大众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边疆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