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与对策研究

2015-03-19刘俊博酒二科

城市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定位北京

◎ 韩 晶 刘俊博 酒二科

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与对策研究

◎韩晶刘俊博酒二科

摘 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之间明显存在着大三角的互动关系。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把握首都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三个要点,找准自己的合作定位、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定位、文化定位,才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突出政策协调功能,打造北京“一带一路”总指挥部;发挥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经济辐射作用,促进周边产业结构升级;确定北京投融资中心地位,形成“一带一路”主题的金融集聚;通过北京国际影响力,发挥支撑服务功能;依托北京中国文化中心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关键词:北京 “一带一路” 定位 对策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为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三大战略。国家赋予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个中心”明确定位。北京如何通过坚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对北京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四个中心”的互动关系

尽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京津冀地区没有被直接圈定为涵盖省份。但“一

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之间明显存在着大三角的互动关系。

(一)“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经济发展目标的趋同性

“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联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尽管涵盖范围大小不一样,却有着同样的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一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率先推动的便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与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渴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改善积弱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通往富庶和繁荣的道路。纵观京津冀地区,交通路网布局不合理,由于行政区域限制,当前有长达2300多公里的“断头路”尚待修建完善,未能形成高效、经济、可靠的运输体系。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追求的是区域内资源高效配置,这一点则需要以产业转移为抓手来完成。伴随着中国过剩的产能向外输送,“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效应正是以中国为雁首的新雁阵模式产业转移。而京津冀既是经济发展梯度明显、经济协同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也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压力大的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搞得好,在推进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能有序化解过剩产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必将为我国经济内涵式增长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二)明确北京的“四个中心”定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内容

“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明确了北京的功能定位。目前北京的“大城市病”是有目共睹的,承载了过多的功能定位,就像一个浮肿的巨人运动迟缓,已经到了非疏解不可的地步。而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的关键则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要控制和疏解与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不相符合的基础产业,进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因此,需要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北京处于京津冀区域经济梯度的最高阶,一些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并不是北京必需资源,转移到天津及河北,反而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

(三)北京的“四个中心”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驱动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制定国内外发展方针政策,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政策沟通的中方桥头堡。古丝绸之路除了经商贸易往来的作用外,在历史上更多地扮演着文化交流传播的角色。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仅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南亚和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还有各地的技术、音乐、绘画、舞蹈、宗教等文化交流。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在丝绸之路上它见证过马可波罗访问元朝以及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科技,也是在这里开启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极盛。北京的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承古启今,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商贸、文化、科技友好交流的传统继承下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沟通交流创造更好的平台。

二、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要点

尽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未提及北京的定位和作用,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与直辖市,其中央与地方的双重属性让其在区域战略中地位一直很特殊。“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项国家间、区域性、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发展战略,北京若要主动融入其中,必须要把握住首都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三个契合处。

(一)基于首都优势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从世界范围看,不论是如华盛顿这般的单一功能首都城市群,还是像伦敦这样的综合性多功能首都城市群,以首都为发展核心的首都城市群都是区域发展中重要的发展极。作为首都,北京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科学教育、国际交往等职能,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首先要搭建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政治沟通、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国际上,北京就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是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方位开放的门户地区。未来,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举行多边经贸洽谈、互派留学生、加强科技合作等方面,北京的参与度必定会很高。

(二)把握经济优势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北京是中国少数几个已步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北京的经济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经济结构上,体现在现代产业形态在全国的领先上。第三产业已在北京的经济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产业、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消费产业、互联网产业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北京充分利用了文化科研资源集中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无形财富。中关村的软件开发、望京的互联网O2O商业、金融街的资本创富、亚奥新村的会议展览经济,以及散布全市的文化创意园区,都是知识经济、脑力经济、智慧经济的集中代表。不仅如此,北京的经济优势还体现在世界优秀企业都聚集于此。不仅有大批国内央企的总部聚集,越来越多的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其中国总部或东亚总部乃至亚太总部都落户于北京。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北京仍会吸引国内外高端优秀要素聚集,并持续向外输出文化科技资本等高端服务产品,以此来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中。

(三)利用区位优势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在官方已发布的“一带一路”路线图中,北京是以“一带一路”中线和北线B的起始点出现的,在北线B端北京连接俄罗斯、德国、北欧。在中线北京连接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节点。从地理区域来看,北京东部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北端的天津港,向北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向南经京广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相通。北京恰好是“一带一路”交通网络中的辐射核心,同时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因此,北京可以利用这个地理

区位上的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连接中亚、东欧、北欧和西欧,为北京与亚洲、欧洲的其他国家贸易运输、国际互通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以此实现对东北亚、中亚以及欧洲等的全方位开放,进而带动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

三、北京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定位

北京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全国的北京”也是“国际的北京”。因而,北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从国际、国内、京津冀地区和北京地区多个层面,找准自己的合作定位、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定位、文化定位,才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

(一)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定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领域是广泛和富有深度的。中国与沿线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存在着多方面的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不失为中国探寻和创新地区合作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上的新突破。

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最大优势和资源,是首都优势或首都资源。首都优势,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特殊功能定位而取得的优势,它是北京发展的重要而独特的影响因素。首都优势使北京经济发展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作为首都,北京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更容易获得公众注意,即能够得到“眼球经济”的效果,有利于吸引外资,发展总部经济。目前坐落在北京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的总部都在北京。这些企业在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都拥有广阔市场。而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在北京落户,北京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资本融资市场又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实际上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资金融通中心。此外,北京聚集了中国最顶尖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聚集了最多的高科技企业,集聚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人才储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位居一流,这些都是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优势。

因此,在国际层面,北京的合作定位要立足于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树立开放、友好、文明的城市形象,做好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政策沟通、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做好服务工作。在国内层面,北京需要坚持“四个中心”战略的建设,发挥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层面,全力配合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借由此实现区域内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而就北京而言,应加强城市治理,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化市内行政、产业、教育等布局,以便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

态发展提供契机。

(二)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城市发展定位

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城市定位同样是多层次的。在国际层面,北京要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提高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层面,北京要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在京津冀区域发展层面,要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在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强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而在北京市域内,以创造充分的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为发展方向。为此,要坚持市域战略转移、旧城有机疏散、村镇重新整合的三个发展目标;要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外围新城建设、中心城与新城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要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整合村镇,推进撤乡并镇、迁村进镇,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三)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与布局是城市发展定位的基础,北京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务必要在坚持“四个中心”建设基础上,把握找准产业定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日本经济持续衰退,过去以日本为雁首的亚洲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模式逐渐被打破。根据劳动力成本和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比较优势,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望依次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以中国为雁首的新的雁阵模式。从区域分工协作角度讲,不论是将北京置于“一带一路”还是京津冀区域,北京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北京的产业定位在产业链的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即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布局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产业升级转移的角度讲,北京产业结构仍需要继续调整,应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突出高端化、服务化、积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目前北京的制造业除首钢搬迁到河北曹妃甸之外,从高端的航空航天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到中端的机械制造业、低端的建材制造业和服装生产,仍具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北京应敢于做“减法”,逐步压缩直至放弃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和用人多、占地多、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应重点发展产品研发与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品总成,降低企业零部件自制率,推动一般零部件制造业向河北等地转移,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体系。

(四)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定位

文化定位是城市发展定位的灵魂。中

华文明的一统性和文化面貌的多元性是北京的文化特征。在“四个中心”建设中已将北京定位成中国文化中心,这对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定位同样适用。

一方面,北京是少有的延续了千年的文明古城,在这座城市里汇聚了千年的来自全国各地文化,是全国各地区之间文化纽带。另一方面,北京是中国多民族、多地区文化的汇聚地,是世界各国文化的汇聚地。从宗教来说,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道教,抑或最早传入汉地的佛教;无论是外来的伊斯兰教,抑或从异域凌空而降的基督教,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成长都遭遇过不止一次打击。但总的结果是,它们有惊无险地一路走来,在北京这个极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舞台上,分别找到了各自生存的空间。纵观北京,在现代建筑群落之间,随处可见坐北朝南、斗拱挑梁的中国古典建筑,也可以见到绿色穹顶、尖拱装饰的阿拉伯式伊斯兰教建筑,时或可见高耸挺拔的哥特式建筑和半圆拱形的西洋式基督教建筑。也正是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显得北京的多元文化绚丽多姿。北京不仅向人们昭示着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厚德载物的泱泱大度。

四、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研究

(一)突出政策协调功能,打造北京“一带一路”总指挥部

发挥北京政治中心地位优势,使得“一带一路”各国政治协商常态化,积极促进商签自贸区和投资保护协定,建立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提高相互开放水平,营造更为宽松、透明、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加强沿线各国海关、检验检疫、标准认证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监管互认、信息共享和标准兼容,降低经贸合作成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国际形象;通过高层互访和部门交流,签署多双边合作备忘录,利用国家主权的信誉和影响;充分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合作对话、亚欧会议等现有机制,加强“一带一路”议题,推动相关协调机制建立。

(二)发挥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经济辐射作用,促进周边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而提升京津翼区域经济辐射能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产业融合,为“一带一路”各国产业融合起示范作用。北京周边各省可以就可能影响“一带一路”经贸人文合作的事项进行研究,做好规划,汇聚各方资源,协调多方力量,确立建设和推进路径,避免内部恶性竞争,确保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地方或部门层面的,在国际和国家规划框架下,就各自区位条件和职能职责进行规划,确立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发挥自身优势。此外,不同层级产业规划要有效衔接,不同部门规划要彼此协调,有必要建立信息分享公共平台;针对沿线地区仍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风险规避、预警和处理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早预警、提前规避、妥善处理。

(三)确定北京投融资中心地位,形成“一带一路”主题的金融集聚

通过促进相关国家金融机构在京形成

集聚,可以有效地提升投融资效率,应大力促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机构部门的充分配合与协调,进而加强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可以促进更多沿线国家银行进驻北京,推动以联合体的方式开展银团贷款、授信担保等业务;鼓励沿线国家在国内成立或联合成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推进亚洲债券基金建设,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发展,大力培育亚洲债券市场,优化亚洲金融资源配置;创新利用 PPP等投融资模式,推出海外投资保险产品,对购买相关保险给予一定的补贴,引入和撬动民间资本,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措并举构建资金来源渠道广、配置效率高、投资收益有保障的投融资平台和机制。

(四)通过北京国际影响力,发挥支撑服务功能

利用国际论坛、展会等,加强对外宣传,加深世界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创造合作机会;发挥北京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优势,汇聚整合各国“一带一路”合作相关信息,加强“一带一路”投资的信息服务,在对外投资国别指南基础上,提供更新、更丰富的国情信息和动态信息,包括政治关系信息、投资项目信息、合作信息、当地企业情况以及各类风险的动态变化信息等,帮助相关企业减少学习成本,大幅降低运营风险;鼓励北京各科研院所加强对“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研究,为企业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和培育“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加强北京高校与沿线国家的高校联合培养和交流合作,加快培养适合双边投资的各方面人才;加大语言、管理类人才引进力度,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紧缺的信息、咨询、语言等人才引进提供优惠条件;依托北京丰富的教育资源,建议国家层面设立“一带一路”建设专门培训机构。

(五)依托北京中国文化中心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北京应充分利用文化中心的优势,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首位的文化名城,这不仅将为北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增加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和辐射。北京应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利用互联网提升各类文化服务的便利性、易得性、知名度和广覆盖,建立首都网上文化的总门户,打造统一开放的全国文化大市场,充分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同时,增加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一个公平的文化环境,增强文化之都的文化普及性。北京还应借助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把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用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将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与丰富多彩的当代文化相结合,形成北京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通过北京文化旅游建设,使得北京成为“一带一路”,乃至整个世界了解中国的虹桥。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4).

[2]王义桅.“一带一路”的三重使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3-28(1).

[3]肖成金,王丽.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若干思考[EB/OL].[2015-07-24].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724/c83865-27357370.html.

[4]张亚明,张心怡,唐朝生.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困境与选择——与“长三角”对比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6):70-76.

[5]王树林.首都优势:北京发展经济的核心优势[J].新视野,2009(5):57-60.

[6]陈卓.京津冀2300公里“断头路”断在哪儿 [N].中国青年报,2014-10-15(9).

[7]王光镐.人类文明的圣殿:北京[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李钧)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eij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n Jing, Liu Junbo, Jiu Erke

Abstract:There is a triangular interaction obviously am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the four centers”—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eijing.It’s necessary to seize three great points as the advantage of capital, economy and location for Beijing to merge in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o determine its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ndustrial orientation,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 in order to integrate into the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collaboration system of the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realize greatest value and play best role on this initiative.Firstly, we need to highlight the function of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make Beijing as the General Command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econdly, Beijing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economic radiation as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peripheral areas.Thirdly, we would build Beijing as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center, and form the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with the theme of “Belt and Road”.Fourthly, Beijing could provide supportive services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Lastly, Beijing should enhance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the areas of “Belt and Road”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 of Beijing as China’s cultural center.

Keywords:Beij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ri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韩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刘俊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酒二科,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5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5.06.005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定位北京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北京,北京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