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工作网络化发展模式探索

2015-03-19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

□ 王 晓

一、社会工作的崛起及其特征

社会工作大概是20世纪初,发轫于英国,发展于美国。起初专指为有病态现象或有困扰问题的个人、家庭或小区提供救济或服务的工作。而今社会工作已发展成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活动,是政府福利机构和民间社会力量运用一定理论知识、价值概念和方法,协助服务对象改善社会环境、调适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功能的活动。

众多学者从社会工作的各个层面细致地揭示出社会工作的特点。叶楚生将社会工作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专业化的精神,服务的精神,民主的精神,协调的精神,客观的精神或科学的精神。江亮演认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专业性,服务性,整体性,开放性,民主性,协调性,独到性。李增禄认为社会工作具有下列七个特点。一是专业学科,即一种专业,有专业理论体系、伦理守则、专业文化、社会认可,还有专业的科系、训练机构等;二是助人自助,即关怀人的问题,尊重个人差异,让受助者参与解决问题,以期能自助而结案;三是利他服务,即社会工作是利他非营利性服务工作,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的利他主义,从事人道服务;四是民主客观,即以客观科学方法了解真相,并尊重个人自由意志,谋求对策,解决问题;五是直接工作,即具有面对案主直接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如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心理治疗等;六是间接工作,即具有间接协助案主或社会大众解决问题的手段或方法,如协调沟通、善用社区资源、或透过政策立法、福利行政及福利措施为全民谋福利;七是机构组织,即具有社会工作的机构及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组织。

二、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意义

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地区,其发展与美国国内人口、政治和社会政策等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亦是如此。高等学校是学校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体是学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已经形成,是具有独立思考和行为能力的群体。

一是家庭结构的改变,自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女子人数已超过1亿人,它已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这个群体却存在着明显的“成长缺陷”。而独生子女是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主体,家庭结构由原先的二加N变为了二加一,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骤然上升,集全家宠爱于一身,成为了家庭的核心成员,他们的唯我独尊主义意识强烈,贪占欲强,由于从小的过度娇惯导致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耐压性差。

二是生源地的不同,因此生源地的多元性在学校环境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来。来自不同经济程度地区的学生在相同的学校环境中要接受着同样的教育和同样的经济支出,其结果是加重了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学生的自卑感。

三是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人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增大,因此更多的父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相对减少,致使一些学生在心理问题出现的早期没有被及时发现,等到升入大学开始独立生活后,心理问题开始凸显,孤立、自闭等情况更加严重。

一系列社会和家庭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包括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婚姻问题、学习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大众传媒的负效应。由此可见,从解决大学生的各种思想或行为问题的角度来看,高校在校内开展社会工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开始成为能够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一种艺术、一种科学和一种专业,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所起到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社会工作与其他特定领域的社会工作一样具有专门的对象和特定的效用。学校社会工作(schoolsocialwork)是在学校实施社会工作的服务(socialworkserviceinsschools)。具体地说,就是在学校教育机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有关认知、学习需求及适应成长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以便于帮助学生独立面对和解决未来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二)我国高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在我国,高校社会工作的雏形很早就已经形成,其最原始 的形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开展的。我国高校的社会工作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工作是我国向国外借鉴来的,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二是社会工作在我国没有与之相关的具体职业资格或专业职称,从而也制约着社会工作者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高校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前景也令人堪忧,因此多数高校社会工作者是兼职或一些学生志愿者。

四、网络社会工作的要素和特征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类型的出现,即所谓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社会工作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工作,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从事非专业化的助人活动。

网络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包括实施的主体、服务的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平台、手段、方法与技巧等等。网络社会工作实施的主体是指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应该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需持有社会工作者的证书或执照,二是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从属于专业的机构,受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制约,坚持网络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并且要掌握相关的网络技能。服务对象主要指愿意在网络上寻求帮助的网络社会中的个人、家庭以及社区。

五、高校社会工作网络化模式

社会工作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受众体缩小了,只是面对学生的一种服务。

所谓高校网络社会工作,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来开展的高校社会工作,即凭借互联网的各种技术优势,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工作。网络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网络与需要帮助的学生建立某种互为主体性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协调网络社会以及现实社会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为虚拟社会中的学生提供即时的、非面对面的服务,当然必要时也可将虚拟的服务转换为现实服务,以期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高校网络社会工作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QQ、论坛、微博、微信、博客等等。虚拟社区是网络社会工作的模式之一。所谓的虚拟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上网者参加的、通过网络组成的生活或活动区域。高校可成立相关的服务部门或由一些志愿者在互联网上成立专门社区,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解决他们个人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心理或现实的难题。总之,网络社会工作是基于网络开展的社会工作,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工作。高校网络社会工作是网络社会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老师或志愿者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协助他们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完善人格和自我。面对日益增长的网民群体,网络社会工作日趋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1]叶楚生.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同泰公司,1980:15~21

[2]江亮演.社会工作概要[M].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84:24~26

[3]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要[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47~48

[4]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

[5]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服务[R].学富事业文化有限公司,2003

[6]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7]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