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5-03-19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郝涂根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借鉴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和学生赋权增能理论。具体改革路径为:以制度和机制确保英语专业教师参与管理和决策,打造赋权增能的高师英语专业教师队伍;重构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赋予英语专业师范生参与权和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共同体。

[关键词]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赋权增能;学生赋权增能

[

自2001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究其根由,学界普遍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当属主因之一。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高师院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国家及各省近年来比较重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相继推出了质量工程、提升计划、振兴计划等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项目,但大部分研究成果仅停留在论文里,高师英语专业多数课堂的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主宰的灌输式,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还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固然不少,但主因是当下的高师教育教学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当下因科层取向而行政权力强势的高师院校,英语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弱权或无权的地位。无权则无责。因此,高师英语专业教师缺乏为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师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学生也因教师的影响和无权地位缺乏为适应未来需要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鉴于此,高师院校应借鉴西方特别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和学生赋权增能,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师资。

1 教师、学生赋权增能的内涵

“赋权增能”最先出现于欧美社会学、政治学和社区心理学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理论才受到管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专家的重视和研究。在借鉴社会学家所提出的赋权增能理论的基础上,美国教育界率先提出了教师赋权增能和学生赋权增能理论。

教师赋权增能理论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主体和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权能兼备,成为学校的主人。教师赋权增能包含“赋权”和“增能”两个维度的意义。所谓“赋权”,是指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赋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权利,教师实质性拥有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编、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图书和设备的招标和采购、校园建设、学校经费的使用、教职员的评聘与考核等参与决策权。“增加教师的决策权力,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减少教师的疏离感,以及提升教师对他们的工作与私人生活的自尊心”[1]。所谓“增能”,是指在外力的帮助下,教师个人的潜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挖掘和激发,教师在心理上产生强大的自信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权能感。“教师赋权增能”不仅仅是“我给你权力”,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你有能力,藉由更多机制的协助,引发更多的能力”[2]。为此,必须先决性地承认教师具有参与管理和决策所必要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赋予教师学校事务的管理决策权;必须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职业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尊重;必须改变科层制的学校管理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应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力,如此等等[3]。上述种种策略和措施会极大地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使教师相信自己具有参与管理和高效施教的能力,从而主动参与学校决策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即使有的教师能力欠缺,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促使他们通过主动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显而易见,‘真正意义的赋权增能既不能是“有权无能”,也不能是“有能无权”,“权”和“能”二者缺一不可。同时,“外在赋予”与“内在接受”的相互统一才是有效的赋权增能’[4]。

学生的赋权增能一般囊括三个维度:学习维度、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5]。所谓学习维度的赋权增能,是指教师先决性地相信学生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从而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赋权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种自主性和互动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所谓政治维度的赋权增能,是指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先决性地相信学生有参与学校改进的能力,相信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改进,因而应给予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另外,学校必须为学生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必须真诚赋予学生权利,虚假的赋权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参政潜能和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和发挥。所谓社会维度的赋权增能,是指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以促使上述两个维度的赋权增能得以实现。譬如,教师在课堂上应是指导者而非灌输者,管理者和教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异见,学生要互相帮助以有利于自主发展和参政议政[5]。

2 赋权增能理论启示下的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强调,使教师养成权能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学生赋权增能理论认为,使学生养成权能感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的改进。上述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赋权增能理论对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方面,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英语师资的教师教育者,高师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权能兼备,因为“只有赋权增能的教师教育者,才能培养出赋权增能的教师”[3]。另一方面,尽管培养出赋权增能的教师主要取决于赋权增能的教师教育者,但学校、二级学院及英语专业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也有利于师范生权能感的形成和增强,因为如果缺少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教师所采取的任何改进举措都是于事无补的[6]。因此,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以教师和学生的赋权增能为着力点。鉴于高师生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和学生赋权增能理论对高师生的赋权增能均有指导意义。

2.1保障高师英语专业教师权能兼备的举措

2.1.1以制度和机制确保英语专业教师参与管理和决策当前我国多数高师院校民主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集体领导制度不够健全、行政权力泛化、民主权力虚置、权力运行监督缺位”[7],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统辖一切,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权力虚化。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一些学校管理者民主意识不强,二是确保教代会和学术组织履行职权的制度和机制缺乏。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将高校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和决策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但这些法律法规一般过于原则和宽泛,缺乏操作性和约束力。为确保教师赋权增能,迫切需要完善上述法规政策性文件,并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为高校教师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刚性保障,为确立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专业地位提供制度上的支撑,消除科层取向和行政权力对教师专业权力的漠视和挤压。高师院校的管理者也应尽快制定上述政策法规的实施细则,充分相信教师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尊重教师的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革新,在校园内营造赋权增能的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赋予了中小学教师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和课程开发权[8]。作为教师教育者,高师英语专业教师必须拥有这一权力。

2.1.2打造赋权增能的高师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仅仅赋予教师以权力并不能保证教师赋权增能,‘因为教师仅仅拥有外在的权力、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够的,他们可能是在缺乏内在动机和专业责任的情况下被动参与学校决策的,只是“走过场”而已[3]。严格意义上的赋权增能,是指教师因潜能激发后自愿、自觉、自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这就需要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即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来自于“掌握了讲授材料和基本教学技能而带来的权威与掌控感”[3]。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对改革的态度高度相关,具备效能感的教师自愿实施新的教学尝试[9]。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改革成功的首要条件[10]。因此,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是:帮助教师掌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协助他们提高运用教学技巧和策略的能力。

一般说来,高师英语专业的大多数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由于相当多的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在课堂上大行其道。为此,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管理者必须帮助教师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必须提供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的进修和学习机会。教师赋权增能理论认为,赋权的过程一定会促使教师为专业能力发展而寻找并主动创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11]。因此,具备权力感的高师英语专业教师必然会针对自己的不足而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或采取其他学习方式提升自己,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觉成为师范生未来从教的榜样。

其次,必须推崇“教学学术”。“教学学术”这一概念是欧内斯特·L·博耶在上个世纪末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美国高校因过于重视科研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的状况。“教学学术更少关注理论的高深性,更多地强调对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研究,研究成果也更多地是以反思性的论文、教案、课件、教材、教学调研报告和教改课题等具有普适性的成果来呈现的”[12]。目前,高师院校和国内其他类型院校一样,普遍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教研,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从事教研以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合格的高师英语专业教师首先必须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的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理论的执行者”[13]。因此,高师院校理应把教研置于科研之上,以制度和机制确保教学能力强、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教师在评先评优、项目申报和职称晋升时处于优势,营造人人关心教学、研究教学的氛围。

再次,必须培育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师形成相互合作与支持的专业共同体,有利于教师获得决策权,有利于教师提升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效能感的增强[3]。高师英语专业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成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同一个教研室、同一门课程、同一个教研课题组的教师可以在一起合作。作为教师教育者,高师英语专业的教师还应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合作。在专业共同体里,教师们可以就课程的标准、目标、开发、设计、决策、实施与评价展开讨论和探究,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研讨会等形式促使教师就课堂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案、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通过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交流与合作,高师英语专业的教师可以了解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动态。这有利于他们形成培养赋权增能的未来教师的理念,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把自己的教育行为建立在培养赋权增能者的基础上。

2.2确保高师英语专业师范生赋权增能的举措

2.2.1以赋权增能为旨归,重构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教师权能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师学习阶段所接受的教育[3]78。为此,高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培养赋权增能的师范生为旨归。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出了规定,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4]。自那以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以这一大纲为依据,以培养通用人才为主要目标[15]。自教育部2011年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2012年颁发《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以来,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均依据新要求重构了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了教育类和通识类课程,强调师范生探究、反思、批判、实践等教学能力的养成。遗憾的是,由于《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均未涉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不利于培养出赋权增能的教师。为此,建议教育部对《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作相应的修改,师范生主动参与决策的能力应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惟其如此,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探究、反思、批判、实践等教学能力的目标才不致于落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才能‘超越一味听从上级指令、安于维持现状、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书匠”角色’[3]。

2.2.2以赋权增能为目标,赋予英语专业师范生参与权“学生参与权是指学生参与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事务的所有事项及活动的权利总称”[16]。在欧美发达国家,学生参与已蔚然成风[5]。然而,我国学生的参与权至今极为有限。即使在高校,学生对课内外事务的参与度也非常低。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先进的学生参与学校改进的理念必将在我国基础教育界生根、开花和结果。因此,作为未来教育者的师范生,必须拥有学校事务的参与权。惟其如此,师范生才能具备未来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事务决策的能力。

根据学生赋权增能理论,学生的参与涉及学校管理参与和课堂教学参与两个方面。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参与高校层面管理决策、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和参与高校教学管理[17]。为确保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学校管理参与权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高师院校及外语学院应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并为学生代表参政议政提供必要的培训。外语学院学生代表大会应选派代表列席学院的党政联席会议、教学委员会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会议,拥有提出建议、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利;学生代表应定期对英语专业建设的绩效进行评议,其评价结果应作为学院考核英语专业的重要依据;为给学生参与不同层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机会,学生代表可担任院长助理、系主任助理和辅导员助理;学生代表还应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学生奖惩的评定。此外,学生应自主管理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活动,参与学院图书资料室和宿舍管理。作为师范生,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最为重要。英语专业师范生应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参与教材选定、教材开发和教学效果评价,能自主选择教师和选择学习进度,享有适度的课程决策权、课程设计权、课程选择权、课程实施权和课程评价权。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是一致的,两者均强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督促者和合作者。换言之,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定位,赋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决策权和控制权,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具体而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应体现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连续的课堂教学阶段。在课前,学生可参与教案设计。教师可把自己设计的教案放在依托校园网建立的教师主页上,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在论坛上就教案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加工改造等提出反馈意见。在课上,学生应参与到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中去,教师仅讲解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提出的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合作探究中获取和生产知识,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为毕业后参与教师专业共同体积累经验。在课后,学生应从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两个角度参与评课。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对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提供反馈,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点,有利于英语专业师范生提高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素养。

2.2.3以合作共同体为载体,助推英语专业师范生有效教学策略和教研能力的生成近年来,随着英语专业师范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实习几乎流于形式。造成这一不良状况的原因固然不少,但中小学校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动力不足应是主因。在与中小学的合作中,大多数师范院校及外语学院仅把实习学校当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场所,实习学校不仅得不到利益的回报,反而徒增负担,甚至还担心实习生的教学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除非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需要师范生去支教或顶岗,中小学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有的学校碍于情面勉强接受,实习生上台授课的机会也很少,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难以提高。

显而易见,目前的实习方式无法确保培养赋权增能的未来教师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师范院校及英语专业的管理者有必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成功经验。在美国,教师发展学校是“基于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共同体,已经逐步成为统筹实施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效平台和载体”[18]。结合美国的做法和我国的实际,师范院校及英语专业的管理者应加强与优质中小学的合作,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共同体,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实习和所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载体。具体而言,每个共同体应由高师英语教学论教师或教研能力强的优秀英语专业教师、师范生和中学英语教师构成。在指导学生实习期间,高师英语教学论教师或教研能力强的优秀英语专业教师应为中学英语教师主办专题讲座,合作开展校本教研,并指导年轻教师上课。共同体中的优秀中学英语教师应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使学生有机会体验中小学英语名师的课堂教学,在名师的指导下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改教研能力。师范生在实习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开展行动研究,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专家、教师和师范生一起研讨反思教学、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师范生和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他们形成合作专业发展的理念和能力,有利于高师英语专业培养符合基础教育英语新课改要求的未来教师。

总之,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和学生赋权增能理论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然,由于中西方的国情不同,各自采取的赋权增能的策略必然有异。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赋权增能的理念必将得到教育界更多人士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操太圣,卢乃桂.教师赋权增能:内涵、意义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78-81.

[2]刘荣敏.教师赋权增能:推进探究式教学发展的理论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2):22-24.

[3]曾文捷,黄甫全.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的动因、涵义、策略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75-79.

[4]陈蓉辉,马云鹏.赋权增能:教师课程参与的保障[J].外国教育研究,2008(2):17-21.

[5]卢乃桂,张佳伟.学校改进中的学生参与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7(4):6-9.

[6]Benjamin Levin. Putting Students at the Centre in Education Reform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2000 (1): 155-172.

[7]顾南宁,姜迎,兰国海.现代大学民主制度构建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 2014(5):20-24.

[8]周正.教师课程权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8(3):17-21.

[9]W. J. G. Evers, A. Brouwers & W. Tomic. Burnout and Selfefficacy: A Study on Teachers’Beliefs When Implementing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e Netherland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72(2): 227-243.

[10]R.Schwarzer & E.Greenglass. Teacher Burnout from a Socialcognitive Perspective: A Theoretical Position Paper[C]//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Burnout: A Source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38-246.

[11]D.Muijs &A.Harris.Teacher LeadershipImprovement through Empowerment [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003,31 (4):437-448.

[12]艾述华.崇尚“教学学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现实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 3-5.

[13]邓志辉.教师斌权增能与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8(5):60- 63.

[1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5]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1-6.

[16]郭春发,孙霄兵.大学章程制定中要认真对待学生参与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21-26 .

[17]黄厚明.学生主体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探索,2014(4):15-17.

[18]吴锋民.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01-105.

[责任编辑:余义兵]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 in English Specialities of Normal Universities

——A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mpowerment

Hao Tugen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Anhui 246000)

Abstract: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 in English specialities of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theories of teacher empowerment and student empowerment.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the reform include establish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 to ensure that teachers in English specialitie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making the teachers empowered, re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students, empowering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nd building communities of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cooperation.

Key Words:English Specialities of Normal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Teacher Empowerment; Student Empowerment

作者简介:郝涂根(1962-),男,安徽潜山人,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国文学和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K12003000010);安徽省省级基础英语教学团队项目(2013jxtd038);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13jyxm258);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zy147);安徽省卓越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收稿日期:2014-09-21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1.003

[文章编号]1674-1102(2015)01-0010-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0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人才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打造高校“双引擎”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
实践知识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以植物线虫学课程为例浅谈农业高校农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