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权的争锋——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读书报告

2015-03-19安慧娟

传播与版权 2015年6期
关键词:电视话语权

安慧娟

话语权的争锋
——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读书报告

安慧娟

[摘 要]就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的基本内容作简要梳理,并且以其“场域理论”为背景围绕电视背后力量和关于各场交织的解构,对电视的话语权问题进行浅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闻场;话语权;电视;《关于电视》

[作 者]安慧娟,山西大学。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工具,传播着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娱乐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电视以其声色俱全的天然优势获得了人们的青睐。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让电脑和智能手机不孔不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但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依然坚不可摧,还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冲击我们的道德底线,而我们却对此浑然不觉。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在某种程度上能解构了电视传播模式隐藏的秘密,为我们深入了解电视屏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内容梳理

《关于电视》是根据布尔迪厄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两堂电视公开教学课整理而成的,不难看出布尔迪厄自身并不排斥电视作为媒体而存在。本书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台前幕后和无形的结构及其影响。第一部分“台前幕后”从表入里,一步步揭示了电视节目受到何种审查,为什么会受到审查,其结果如何。正如布尔迪厄在书中所提到的“上电视的代价,就是要经受一种绝妙的审查,一种自主性的丧失”,讲话的内容、时间、方式都受到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而上电视的人却“都以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审查形式加以自我约束”。另外,电视追求“戏剧化”,于是选择轰动的、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搬上电视屏幕,然而结果却往往会导致千篇一律和平庸化。在第二部分“无形的结构及其影响”中,布尔迪厄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提出了“新闻场”的概念。“场”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他还指出在新闻场内部实力对比的变化即某个子新闻场的地位以及内部工作人员(主要指记者)所处的地位将产生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结果如何却掌握在收视率手中。电视为追求收视率而迎合大众,迎合大众又必然减少社会精英的“入场权”,这样一来,电视节目逐渐走向媚俗化。

二、电视幕后的力量

电视作为当下主要的媒介之一,承担着大量新闻信息的传播任务,其传播内容与传播倾向直接影响受众对此的接收与解读,因此研究谁在操纵电视话语权,即每个人“在新闻场的地位”如何很有必要。结合《关于电视》一书,笔者从五个要素对此做出分析:

1.政治。根据布尔迪厄关于“场”的概念,可以称之为政治场。大到各种媒介,小到一档节目,都离不开政治的影响,无论在何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媒体与政治的关系都非常敏感,一些媒体甚至被贴上政治党派的标签。政府往往通过对电视产业及其资本市场的控制以操纵电视节目。媒体生存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之下,不得不迎合主流政治的需求,如在总统选举中,直播竞选演说、追踪候选人竞选历程等。电视貌似在客观播出新闻,积极维护“新闻场”的独立性,然而独立性的背后却是向观众传输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隐性地做了政治观念的传播者。

2.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电视台多为民营,后台多是影响力极大的企业,如ABC最大的股东是华特迪士尼公司,这些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那些受到资本大鳄资助的电视台必然得为其卖命、为其说话,成为经济后台的傀儡。在社会主义国家,电视台由国家统一管理,但如今经济对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广告投放、节目赞助都需要企业来帮忙。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电视台的影响也非常大,审视一下我国各地区卫视的发展,不难发现,经济越发达电视台办得越红火,反过来也就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视台则影响力相对小,获得的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少。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电视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以来经济。电视台的话语权只是个空壳,为它的后台企业讲话才是其话语权的真正体现。

3.“新闻场中人”(主要指记者和主持人)。记者和主持人可以被称为是电视节目的“把关人”(当然还有书中没有涉及的编辑、制片人等)。记者以采集、加工和整理信息为主要工作,“垄断着信息生产和大规模传播的工具”,进而控制着大规模传播的空间,“他们

控制着人们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公开存在,为公众所认识,赢得‘知名度’的手段”。记者是一道“审查”关口,他们用特殊的“眼睛”对节目的材料进行审查。而记者所处机构的影响力和记者在该机构中的地位又直接影响了记者的话语权。

作为在台前“把关”的“新闻场中人”,主持人的存在是媒体和受众的传播还原到人际传播的原始阶段,主持人成为电视表达亲近性和实现交流感的一个载体。①《浅谈访谈节目主持人个性魅力》,http://wenku.baidu.com/view/81b699d784254b35eefd34ba.html.布尔迪厄认为“主持人总是处处干涉,给人限制”,主持人分配发言权、发言时间,在交流中通过目光、手势、停顿、表情等掌控者电视屏幕上节目的呈现,实施战术充当审查员的角色,表现节目的倾向以及后台政治经济操纵者的倾向。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记者、主持人的话语权又延伸到了新媒体领域,他们开设微博、公众号,一些是应电视媒体的要求而做的,这是电视希望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展自己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即便部分记者、主持人自己开设微博,如果他以自己真实的姓名在网上发表言论或看上去似乎“平等”地与网友进行交流,但人们还是会与他们电视节目中的形象联系起来。因此,“新闻场中人”的话语权在新闻场之外依然存在。

4.大众。大众是电视节目的接受主体,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就先天决定了它与大众的需求密不可分,向大众传播新闻观点、娱乐节目、生活信息等。从历史上看,每一种媒介的产生,在最初都是为精英服务的,包括报纸、电视,除去经济原因,即精英阶层有钱购买最新的媒介产品外,还因为精英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准,但在媒介发展成熟之后,就逐渐步入大众行列,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电视是以收视率论成败的媒介,因此越多人看表明越受欢迎,如此一来大众便超越精英阶层一跃成为电视的新宠。按照布尔迪厄的说法,大众具有一定文化品位,乐于接受媒介传播的文化,然而要想更多地招徕电视观众,获得更高的收视率,电视节目就会尽可能地“迎合并利用”公众的趣味,这样一些粗俗的产品就登上了大雅之堂,脱口秀、肥皂剧、真人秀,在喧嚣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公众的“偷窥癖和暴露癖”。这就是书中所讲的,新闻场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自身难以自主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大众的兴趣和需求就是他们的话语权,然而搬上电视之后却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歪曲,电视重构了大众的话语权,而大众却乐在其中。

5.精英。精英是电视文化的消费者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是媒体的最初追捧者,对电视文化持有保守态度,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和社会地位,有时候起着“舆论领袖”的作用。精英在媒体兴起时把控着很大的话语权,随着大众文化成为主流,精英文化也随之没落,然而近年来,电视频道专业化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专业频道的目标受众是细分了的“小众”,虽然本质上依然属于“大众”传媒,但却是满足了小众的专业偏好,抓住了目标受众。精英们在接受了这样的传播后,作为熟悉领域的“快思手”,他们能快速吸收所看的节目,有自己的见解,并传播给大众。而在传播过程中又起了“把关人”的作用,再一次持有了话语权。精英对节目的反馈同样会对节目产生影响,促进节目根据精英的要求而改进。

电视节目邀请的嘉宾也属于精英的范畴,然而他们的话语权却是少之又少,讲话的内容受到电视台的控制,在节目中的讲话方式、语气受主持人的干扰和把控,“每个嘉宾都必须按照定下的模式去做”,真正持有话语权是难以做到的。他们只是在既定的场合,说了既定的话。如于丹、易中天等人在《百家讲坛》迅速走红,批评的声音接踵而至,称他们解构的历史是低级趣味。作为精英知识分子,需要的是回归传统,既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又能在公共场合大声说出来,他们要主动介入媒体,而不是让媒体来操纵他们的言行。

三、话语权的纷争

布尔迪厄在书中说“不同领域的运作实际上就像物理学意义上的‘力场’一样,是由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构成的”。突出强调了新闻场与其他场域的关系。新闻场就像一张庞大的网络,网罗了政治场、经济场、文化场、科技场、娱乐场等,各“场中人”们在网中挣扎,企图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在社会生活中更有威望,他们的自主性正在受到威胁。

与其他场相比,新闻场直接受需求的支配,受市场和公众的控制,在这一点上,新闻场比经济场表现得还要明显。关于此,布尔迪厄这样论述“所有文化生产场都受制于新闻场的结构,而不是受制于某某记者、某某电视台的台长,因为他们本身也被场的力量所控制”。由此看来,新闻场与其他场域的博弈将长时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从表面看来,新闻场与政治场、经济场等其他社会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其他场域的代表人对新闻场也有着巨大的号召能力和动员能力,将非常严重地干扰到其他场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新闻场也对其代理人的合法权利进行了垄断,其他的文化场域通过熟知文化生产者思维观念以及消费者意图的人来入侵新闻场域,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失去了各自领取的自主性,多种场域、多种话语杂糅在一起,难辨是非曲直。各场域的实力决定了其在新闻场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决定了他们所拥有的话语权,从而也决定了他们

采取何种策略来扩大话语权。

对于各场域纷争、话语权之争的现状,布尔迪厄提出“象牙塔”策略。他认为,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在于保持各场域的自主性,这一构想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文化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向时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事实”,而电视正是向大众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从历史发展来看,媒介对于其他场域的影响力只能是逐渐加强,电视也不例外。因此,与其与新闻场一起被捆绑在市场上,不如独善其身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规范化道路,消除电视对这些场域的消极作用,扩大其积极影响,营造一个各场域和谐共存、民主共赢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关于电视》试图让我们看清楚电视媒体已超越印刷媒介以绝对优势占领新闻界高地,独自掌控话语权,游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场域之间。不得不承认电视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然而声色俱佳的电视节目却减轻了文化的分量,话语权的分配与争夺成为一场新的战争,如何来拯救新闻场、场中人、场外人?又怎样让大众媒介回归本位?这是我们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提高媒介素养、提高自身对不良文化节目的抵抗力和对学会优秀节目的甄别无疑是颇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苏凡博.新媒介环境下的主持人话语权[J].广电视听,2013(10).

[3]彭文.布尔迪厄新闻场域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电视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