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手》:“家”的当代寓言——父亲,在鸿沟和代沟间

2015-03-19

传播与版权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陈 红

《推手》:“家”的当代寓言
——父亲,在鸿沟和代沟间

陈 红

[摘 要]李安导演的《喜宴》《饮食男女》和《推手①推手:太极拳的一种重要形式,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或,由己则滞。尤其讲究“听劲”,通过身体触觉,来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并及时做出反应。》并称为“父亲三部曲”,都是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描写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境遇。而李安的这三部曲中,观众都能体会出一种东西方文化间的碰撞和冲突。《推手》这部影片就以现代人的视角,观察和反思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规则的冲突。本文通过分析《推手》中跨文化的冲突来表现移民跨国家庭中中国父亲的身份角色变迁。

[关键词]《推手》;父亲;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跨文化冲突

[作 者]陈红,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电影《推手》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于1991年执导拍摄,是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位中国老父亲前往美国,与已在美国定居的儿子团聚,却在儿子中美结合的婚姻家庭中遭遇了文化和情感的双重冲突的故事。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家庭的解构和重构,表现了当代华人家庭模式和家庭伦理道德在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巨大变化,揭示了以“家”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美国的遭遇,并探讨了文化冲突下的促进家庭和谐的方法和途径,是一部关于“家”的当代电影化寓言。

《推手》中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公和媳妇的鸿沟、父亲与儿子的代沟上。“鸿沟”主要是指中西方文化冲突;“代沟”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受西方影响的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但实际上可以笼统概括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间的冲突。

一、影片中的主要跨文化冲突和处理方式

(一)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凸现

导演李安选择老朱这位中国老人在美国的故事,本身就包含着自然的冲突矛盾。而其中涉及的伦理、感情则是属于全人类的。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龄、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使老朱根本无法和儿媳进行交流,也无法真正融入儿子的生活,老朱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多余的人。他虽有一身太极功夫,但在异乡美国他什么也干不了,对老朱而言,他完全失去了自我的身份认同,也失去了文化根基所带来的抚慰。

一生飘零的老朱,直到晚年才在美国与儿子团圆,但是儿子却想把他送进养老院。对于一位传统的中国老人来说,这种念头无疑会对其造成巨大伤害。然而对于晓生这一辈年轻人来说,他可能感受不到那样的伤害。这些年轻的中国移民往往在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已经移居美国,日常生活渐渐使这些年轻移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更接近美国人而非中国人。基于这样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不想成为负担的老朱给儿子留下了字条,便悄然离家。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描写的是孤独的老朱在夜色笼罩的院中抽烟,他仿佛听到孙子和儿媳的欢声笑语,黯然回头,那一幕分外凄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的冲突使得这位中国老人在异国他乡无家可归,孤独无助。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反思

影片中,老朱对陈太太说,“听您说话比我在北京城的街坊邻居还要有亲切感”。这句话表明,随着家庭结构的解构和重构,人际间交往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有可能在异国他乡遇见的陌生人比在国内多年的街坊邻居交际更友好。

愧疚的晓生在后来取得了父亲的谅解,他决心将父亲接回家中,但是却遭到了老朱的拒绝,老朱执意要独自生活。最后双方的妥协结果就是老朱周末回到家中,这场主动或被动的文化交融就在这个貌似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完成。影片中晓生教妻子玛莎练习太极推手的这个镜头,让观众看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希望。

影片的最后,老朱因为上了电视新闻而名扬唐人街,来找他学太极拳的人络绎不绝,他终于又找回了自己的生活重心。和老朱遭遇差不多的陈太太如今也另租了公寓,单独出来居住。两位老人相逢之后,也只能相互感叹,无可奈何。最后导演借陈太太之口说了一句

“没事”,听之越让人心中一阵酸楚。

其实,导演李安借两个老人的认识和交往,婉转地表达了影片的意义。《推手》不是捶胸情牵的故国之思,也不是移民后的甘苦谈,它只想表现一种处在美国时空下今昔对比中的新旧冲突。两位老人坚持不肯“为老不尊”,实际上表明了他们留恋传统伦理秩序的感情。然而,矛盾最后的处理方式是老人的妥协,是老人向不可逆转的时代的妥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

(一)“家”中的父权制

家作为基本单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切入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有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家国为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集体本位的价值导向等。这种家庭伦理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它是以家庭为本位,以父子人伦为主轴、以孝为核心的宗法人伦。

其中,父子是一种古老的、不容忽视的伦理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等级制度森严的君权父权制,确定了以下几种文化特质:(1)父权秩序不可侵犯;(2)传宗接代;(3)孝顺父母。具体而言,首先,“父亲”是整个家庭的核心,父亲的权威不可侵犯。在父权社会,母亲得听从父亲。其次,孩子的姓氏一定是从属父亲,因此只有男性才能继承香火,传宗接代。再者,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孝道为中国历朝历代所尊崇,是一种自觉的道德伦理及行为规范。

对于中国来说,“父亲”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层的文化意蕴,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影片中的儿子晓生即使在价值观等方面持有和父亲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但是他对自己的父亲仍有很深厚的感情,在父亲前后两次走失后都感到非常的紧张和难受。

(二)传统家庭中的父亲形象

“以夫为天”,表达的是传统家庭中妻子要把丈夫当作自己的“天”,丈夫也应当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所以传统家庭中的父亲形象一般是高大、严肃并且是自信的。《推手》中,父亲老朱身为一位太极大师,身负中国博大精深的武功,修炼道家韬光养晦的神韵,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书写着一手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他不苟言笑,生活严谨,也给人以长辈压力。父亲在客厅中练太极的行为缓慢而优雅,他的行为充满了优越感,这是对自身文化背景和自己所会技艺的一种自信。

三、现代语境下的父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现代家庭关系面临着解构和重构。原家庭核心的父亲开始失去其核心地位,与之配套的崇尚孝道的家庭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颠覆,“父亲”便成为李安关于“家”的寓言电影表述的中心。

首先,“养儿防老”的观念解构。社会老龄化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分歧,更是放大了这个矛盾。四世同堂、父慈子孝、共享天伦之乐是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赡养父母也是身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古往今来,关于尽孝的故事不胜枚举,孝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片中,老朱的儿子晓生在美国辛勤地工作,将父亲从大洋彼岸的中国接到美国,想给予老人更好的物质生活,这其实也是晓生尽孝的一种直接表现。

然而,在美国,由于“个人本位”思想,崇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三世同堂的情况在美国几乎没有。又由于退休金制度实行得较早并且很完善,所以儿媳玛莎很不理解丈夫一定要把父亲接到美国与自己共同居住的行为。

老朱与洋媳妇的矛盾逐渐升级。不仅表现在语言差异上,还有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产生的隔阂,把脉导致胃出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最后,老朱忍受着委屈,为了儿子孙子家庭的和谐,选择了离家出走。在给儿子的信中,他写道:“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想不到这句话应验在你我父子身上。从前在国内多少个苦日子我们都能相亲相爱守在一起,美国这么好的物质生活,你们家里却容不下我来。”老朱已经深切体会到“三世同堂”、和睦相处的传统家庭理想已经破灭,传统的家庭模式被解构。

其次,“传宗接代”的观念解构。影片中有一个情节,老朱看孙子裤裆,高兴地说:“以后给朱家传宗接代”,当时玛莎很生气。在美国人眼中,这涉及侵犯孩子隐私权的问题。同时,他们完全不在乎“传宗接代”的问题。当“养儿防老”的观念都已经解构的时候,所谓的“传宗接代”也当然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孝道”观念也面临着尴尬。影片中的晓生无法调和跨文化的矛盾,尽孝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父亲和妻子之间,他左右为难,孝义与爱情难与取舍。最初,他坚持孝道,但是当孝义与爱情、婚姻和小家庭发生激烈冲突时,他还是选择了舍弃孝义:撮合父亲和陈太太,计划让他俩搬出去住,一方面可以调和两个跨文化家庭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父亲不再孤独。同时被舍弃的还有陈太太,虽然影片对陈太太与外国女婿间的矛盾描述不多,但是从陈太太的一句话“不要提他,提起他我气儿就不打一处来”中可以明白她的处境和老朱其实是类似的。唐人街上餐馆老板对77岁老朱的侮辱和辱骂,也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四、结语

片尾玛莎在生活上的压力解决(书出版并获得好评)后,对老朱有些歉意,这也许是以中国美式文化对中式文化的妥协。从孙子杰米的双语

学习到玛莎与朋友琳达用中国茶具,中西文化融合在慢慢进行。另外,老朱后来带的太极拳班里出现了美国学生,也表达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希望。加上晓生和玛莎最后一起“推手”,与影片名称遥相呼应,暗含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最终得到了解决。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家庭关系和结构也随之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某些不适应和伤痛,但是一切终将回到平衡状态,这也是跨文化学的神奇之处。

【参考文献】

[1]谭自强.图解跨文化交流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焦雄屏.映像中国[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桂梅.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4]墨娃,付慧敏.阅读李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