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域下青铜文化的审美价值实现——以铜陵市青铜文化建设为例

2015-03-19陈虹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青铜精神文化

陈虹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生态视域下青铜文化的审美价值实现——以铜陵市青铜文化建设为例

陈虹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在生态建设日益被被重视的今天,以铜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应积极挖掘青铜文化美学内涵,发展青铜文化产业,实现青铜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转换,推动城市生态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具体途径有:借鉴青铜纹饰造型,凸显艺术产品中的“中国印”;铸造青铜雕塑,打造城市景观;发掘青铜文化内涵,培育城市精神。

生态;青铜文化;审美价值

中国青铜文明是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并峙的世界古典文明两大高峰之一。从夏商到春秋战国将近十五个世纪的春秋时代里,创造出极其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雄健威严的青铜礼器、精致华美的酒具和饰物、金声玉振的编钟乐器、丰富多样的青铜纹饰、持干而舞的祭仪舞蹈等,在经过地下王国千年掩埋之后重见天日,其光彩绚丽的青铜色泽依然能让人震撼,并遐想其过去的荣耀和辉煌。

在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艺术,深入发掘其中的美学内涵,使古老的青铜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具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而对于拥有丰厚青铜文化底蕴的城市而言,充分重视青铜文化现代意义,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彰显青铜艺术的魅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新形象对提高城市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工业城市以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支柱产业,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限制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市场对原有产业需求的萎缩,以及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地区经济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走向衰落的危机,并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996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党在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我们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而现代矿业城市的发展不应停留在对大自然无尽的索取中,而应建设以和谐为核心思想的生态城市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美好的生存环境。

对于以铜资源开发与加工为支柱产业的的城市来说,利用和发挥青铜文化资源优势,对古老的青铜文化进行反思性认识和开发性的遗产保护,将文化资源不断转换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使青铜文化的美学精神、青铜艺术的某些特点与现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创造相结合,是打造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宜居的新兴铜工业城市的必要途径。以安徽省有着三千多年冶铜历史的古铜都铜陵市为例: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青铜文化产业,充分发掘青铜文化的美学价值,塑造城市个性,营建城市形象,将一个城市文化相对薄弱的工业小城逐渐打造成以青铜文化为名片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山水城市,为青铜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一般来说,青铜文化审美价值的实现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借鉴纹饰造型,凸显艺术设计的 “中国印”

德国的W·沃林格曾经说过:“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最纯正的表现。装饰艺术仿佛是一个图表,在这个图表中,人们可以清楚地见出绝对艺术意志独特的和固有的东西……装饰艺术必然构成了所有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1]青铜器的纹饰和造型中正表现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特点和理念,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的情感化契合点——淳朴的历史悠久感与时代感的共同诉求。

青铜纹饰一般可分为具象造形与抽象造形。具象造型又分为自然动物形象和变形组合动物形象。变形组合动物形象和自然动物形象都按照宗教信仰的审美观念做了图案化的处理,以符合通天祈神的目的。典型的动物形象有饕餮纹、夔纹、龙纹、凤鸟纹、虎纹、牛纹、蛇纹、蝉纹、蟠螭纹等。抽象纹样主要有地纹、弦纹、雷纹、云雷纹、涡纹、菱形纹等等。艺术是时代文化的表征,青铜艺术追求一种回环反复的流动之美,“即便是静态的规矩的图式,也能感到图式的运动感”[2]。无论是抽象的云雷纹,还是具象的动物纹,都处在剧烈的回旋之中,体现了一种“有虔秉钺,如火烈烈”的雄健美。

青铜器这种雄健凌厉之美学特色可以为现代产品设计所借鉴,比如青铜抽象纹样中常见的冏纹,体现了一种变动、扩散、成长的生命向力,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被演化为象征中国生命精神的太极阴阳图,具有类似效果的还有云雷纹和回纹等。而汉代的铜镜中还经常会出现一种被称为四神纹的图案,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动物组成,古代的人们认为以此装饰可辟邪求福,因而多运用于铜镜、瓦当和建筑,并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追求吉祥如意是中国人在任何时代都持有的一种生活信念,即使是现代人在选择首饰或佩戴物时,也常常采用佛教中的如来佛图案或观音图案作为护身符,以求神灵的守护,希冀平安幸福。倘若当代设计者能巧妙运用四神纹图案,或从中汲取元素运用于相关装饰品设计中,那么是否会让当代人在追求时尚的同时又领略到古老艺术的韵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呢?

器物的造型体现了不同时代和民族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因而自然会留下不同文化的印迹,中国古代器物的设计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和文化内涵。在商周时期,青铜器往往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是奴隶主贵族记事耀功的工具。因而青铜器造型在实用性之外又特别注重其作为礼器的作用,即在祭祀等重大场合所承担的政治宗教功能。由之其形式上对称均衡,结构严谨、端庄厚重,追求矛盾对比中的和谐统一,再加上青铜器一般由铜锡合金制成,质地坚硬,保存持久,能在庄重精美的形态中显现出尊贵典雅、畅达久远的意义。这就启发现代设计者可以将其造型作为一种文化理念的象征加以借鉴进行产品开发。如历史上夏禹铸九鼎象征天下统一,自此,雄浑刚劲、霸气十足的鼎成了王权的象征。而今青铜鼎的政治意义虽然已消失,但是国家在某个特别的节日举行重大庆典时也往往铸鼎来记载盛事,因而青铜鼎的工艺品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铜陵市在2009年乌木山广场观日食时,给国内外来宾赠送的纪念品就是一尊小巧而刚劲的青铜鼎,不仅寓示着这次日食是三百年一遇的天文盛事,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铜陵灿烂而悠久的青铜文化。

汉代时期的铜镜在实用的意义之外更多的被赋予了人们对世俗幸福生活的理解。铜镜的工艺品也就别有意蕴。1999年为庆祝澳门回归,安徽省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赠送的礼物是一面由铜雕与根雕组成的“回归镜”。在国人心目中,镜子有“圆满”之意,“破镜重圆”永远是人们最美好的祝愿;底托是一件遒劲沧桑的根雕,暗含着“归根”之意。这面“回归镜”贴切地表达出了安徽人民对澳门回归祖国、骨肉团圆的喜悦之情。显然,这里的青铜造型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设计更是一种理念,是隐含着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象征。对于当代青铜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者而言,重视传统青铜器的图案内容或是造型的文化延伸象征意义,以图案和造型的运用来诠释传统的文化观念,无疑可以进一步拓宽创作思路,设计出兼具深邃传统文化精神和强烈时代特色的作品。

总之,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品的创造既要追求世界性更要强调民族性,设计者应当努力挖掘青铜文化的精华,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让古老的图案与造型变成一种具备丰富内涵的象征语言,在艺术设计作品烙上鲜明的“中国印”,使我们的传统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作用于当代,呈现于世界。

2 巧铸青铜雕塑,打造城市景观

一个生态文明的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的、崇尚艺术美的城市。也即城市作为人们栖息之所,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能为市民营造一个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精神徜徉之所,使城市居民在接受环境美感染的同时还接受人文艺术的熏陶。“城市文化景观可以展示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其主旨是彰显文化主题,追忆和传颂本民族的灿烂文化,唤醒并强化市民的文化意识,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3]因而打造城市景观、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是提升城市内涵和品味,彰显城市个性和魅力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的凝聚力、扩大城市影响力必要举措。而将富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巧妙地体现于城市景观之中,一方面可以给市民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还可以成为历史文化最直观的教材,增强人们的家乡自豪感、建设家乡的热情以及蓬勃的生活信念。

铜陵市是在此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一座城市。铜陵市的城市雕塑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据统计全市共有一百多座,有高十米以上的大型铜雕塑,也有几十公分的路边小景;分布广泛,在城市的出入口、市民广场、大小街道几乎随处可见不同形态的铜雕,有的广场还在地面铺装及公共座椅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青铜纹饰,或是在壁画上缀以古老朴拙的金文;再次取材丰富,风格多样。既有与铜相关的历史传说、民俗故事,又有现实日常生活中的温馨小景、幽情雅趣,还有现代派的抽象作品;有的浪漫瑰奇,如《起舞》,有的温馨雅致,如《牧归》,有的活泼诙谐,如《四喜铜娃》……无不根据人们活动的多样化需求而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与人文氛围相得益彰。可以说青铜文化已被设计成这个城市的形象符号嵌入到市民生活,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铜陵的青铜雕塑设计还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自在性,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设计师在利用铜材料对城市空间进行特色化建构的基础上,考虑到了设计形式对场所环境的“应和”效果。例如铜陵市北大门——《山水之门》的设计,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整个设计以“鼎”为主体造型,三座“牌坊”将其环绕,与周围的绿树、山石、瀑布等自然景物形成了以展现青铜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园林景观;作为“山水之门”广场的延续,延绵数公里的铜官大道两侧,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断续分布着《蜚廉折金》、《汉置铜官》、《盛唐炉火》、《碧矿延绵》、《铜都永驻》、《光照未来》六幅浮雕,展示了铜陵悠久的采冶铜历史,体现出铜陵在中国青铜文化史上的地位。铜官大道本为过境大道,由于早年的凿山开道,两侧本来是起伏不平、连绵不断的自然山体,形成了大片裸露荒败的土石断面,既不美观也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重新规划设计的大道沿用了原有的平面线路,避免了重开路面带来的地理环境破坏;再借用原有山体断面巧妙地设计了以铜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浮雕壁画墙,“这些浮雕不仅艺术地展示了铜文化,同时还起到了护坡挡土墙的作用,是艺术设计和实用功能的结合。”[4]

可见,以地域传统青铜文化作为城市景观的设计源泉,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景观符号来塑造城市文化风景,不仅可以点缀城市的空间,提升城市形象的美感,激活城市的魅力,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展现,在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同时还实现美化与生态保护功能的统一,体现其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新价值。

3 发掘青铜文化内涵,培育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结和鲜明体现,也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积极的城市精神可以感召人民,凝结民心,促使市民保持昂扬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个城市要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应当坚持创新,追求卓越,激励开拓、扶持探索,支持前进,就有必要认真培育自己的城市精神。”[5]城市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城市的自然条件,更离不开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环境,地域特色文化是培育城市精神首先应当重视的文化资源。长期以来,资源型工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却不注重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城市精神的打造。然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越来越表明:城市的竞争归根究底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新兴宜居城市不仅要求城市经济良性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还要注重对城市文化的发掘和建设,城市精神的打造。这样才可以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市民的自豪感,彰显城市个性,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引领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对铜工业城市精神的打造而言,青铜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青铜是伴随着文明的诞生而进入人类生活的,青铜艺术更是散发着人类智慧与劳作的破空之音,记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东方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性格的形成,形成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笔灿烂的文化财富。这笔财富不仅是丰富的青铜制品,还有那亘古不衰的进取精神,或者称为青铜精神。这是我们城市精神的根基和源泉。

青铜精神以崇高美为底色。它首先是一种不懈拼搏的精神。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对世界、对自然、包括人类自身不断认识和了解的历史,青铜的发展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可以想象我们的先人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凭借原始简陋的劳动工具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宋代诗人梅尧臣曾写道:“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正是这种不畏艰苦、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才“凿”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事业,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将一个个尘土飞扬、生活生产条件艰苦的矿区建设成美丽、洁净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这是青铜精神的主体。

青铜精神还蕴含着积极乐观主义精神。李白的《秋浦歌》写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在这壮阔的画面中,工人们寒夜里挥汗如雨,辛苦劳作,却让歌声动彻山川,斗志昂扬,用汗水铸造辉煌。这种劳作是异常艰苦的,但是其中却蕴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憧憬和追求。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人们去拼搏、去创造,去迎取更美好的未来。这是青铜文化的主线。

中国文化中历来有“以器喻道、藉物喻理”的传统,器物的材质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青铜材质光洁华贵、刚健坚固,令人联想到光明磊落、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君子品质。由此古人称铜为吉金、上金,赋予其正人君子的象征意义,屈原就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的诗句。人类在发现和使用青铜的过程中,在冶铸青铜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青铜精神,锻造了自身的品性精神。千年古铜地、今日工业城,历代相延的正是这种具有青铜秉性的城市精神。这也正是青铜文化留给我们铜都人最可宝贵的资产。

对于青铜精神,我们一方面需要深入发掘,另一方面需要大力传播。在这个信息传媒技术及其发达的时代,传播形式丰富多样。不仅可以通过书籍、雕塑、演出等传统形式,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媒体,以文化娱乐节目的形式来传播青铜文化、弘扬青铜精神。新时期以来,一些大型电视节目中,青铜文化占据着重要内容,如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中的《探索·发现》栏目主要讲述中国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探索自然奥秘,其中对青铜文化的介绍就用了好几集篇幅,如 《国家宝藏(十):青铜奇迹》、《手艺:守护青铜》等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地方网络电视也可以针对地方的不同特色,制作出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动画片、戏剧电视等等,以直接感性的形式来介绍青铜文化,诠释青铜精神,使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辉煌的青铜历史,并以自己的智慧去传承它、发展它。

青铜文化丰富而深邃,当代的铜工业城市应建立起生态学的眼光,对铜资源合理开发,注重青铜文化的进一步发掘整理,青铜美学特质的提炼、汲取和吸收,让青铜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有效衔接,青铜精神与市民生活息息相通,这种在传承发展基础上不断被充实的铜文化,一定会具有持续而强劲的生命力,真正成为铜工业城市新的人文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之所在。

[1](德)W·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1.

[2]乔迁.艺术与生命:对中国青铜时代青铜艺术的解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13-134.

[3]罗豪畅.城市文化景观符号的基本意义———兼及湘潭白石公园的景观符号设计[J].装饰,2005,(7):120-121.

[4]徐争.城市空间文化艺术品质的塑造——谈铜陵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化建构[J].科教文汇,2012,(7):200.

[5]马庚.民俗文化传承和城市精神培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4,(7):75.

责任编辑:陈小举

J01

A

1672-2868(2015)05-0075-05

2015-08-05

铜陵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tlxytwh24);铜陵学院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项目编号:2013twhzd10)

陈虹(1974-),女,安徽庐江人。铜陵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美文化。

猜你喜欢

青铜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