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新型公安群众工作语言探究
2015-03-19孙凤蕾国文涛
孙凤蕾 国文涛
网络时代下的新型公安群众工作语言探究
孙凤蕾 国文涛
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改变了社会主流语言体系统,逐渐成为大众语言。这要求公安群众工作中要适度使用网络语言体,但同时也要修正和完善网络语言体的运用,以更好地提服务群众。
网络时代;公安工作;群众语言
[作者]孙凤蕾,法学博士,山东警察学院讲师;
国文涛,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教师。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盛行,网络语言体在虚拟世界以不可阻挡之势流传开来,并且逐渐走出网络的虚拟世界,成为大众语言。在这种背景下,公安机关务必转换传统的群众工作语言,提高群众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公安机关有一批“敢于吃螃蟹”的民警,对群众工作语言进行了创新,把网络语言体和警务工作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新型公安群众工作语言。
一、新型公安群众工作语言典型个案
(一)警务凡客体
凡客体的原型为凡客诚品的一则广告,是为其代言人韩寒和王珞丹量身定做的。文体的基本叙述方式为:“爱……,不爱……,是……,不是……,我是……”它的最早出现,是在公交站牌上,火爆却是从网络开始。
凡客体被警方作为宣传文体,是在2010年。2010年12月,为劝阻市民飙车,上海静安警方在居民小区、学校、车辆单位等发放张贴了300多分交通宣传海报。“爱扮酷,爱急速,爱在别人面前出风头;大功率,没安全,所以没有合格证;别说没有提醒你,危险就在你眼前。”新颖的形式迅速赢得群众的广泛好评。
2011年清明节前夕,上海警方又以“凡客体”的文体方式,制作了防电信诈骗的海报。“爱打电话,爱发短信,爱装警察,爱装法官,也爱说电话欠费,银行转账……我是电讯骗子,警察一直在找我,如果我找你,马上拨打110。”海报的左上角,还郑重其事地标注上“警方诚品”字样。海报被网名为“顾昱Lance”的网友传到微博上:“警方诚品,上海公安还挺有幽默感的。”此微博一经发出,三天内就被转发近2万次,评论2000多条。
(二)警务咆哮体
咆哮体没有标准的句式或内容,表现为配以许多感叹号的字词、句子,通常以大声呼喊“伤不起”“有木有”为显著特点,搭配以凌乱的字幕,给人以震耳欲聋之感。
2011年5月17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白下分局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咆哮体”防诈骗宣传片。该片中,世界著名的学舌专家“汤姆猫”被请来当“主持人”,由它吼出各式电话诈骗骗局。极其夸张的句子,配以大量感叹符号,非常吸引眼球。微博上线四天内,就有10万余网友转发。
2011年12月26日,厦门警方的宣传片《走基层·厦门公安蹲点日记:“咆哮体”的“治安防范脱口秀”》在央视的《朝闻天下》和《共同关注》播出。在这组很时尚的脱口秀里,主角是个很萌的小男孩,喊出的声音却是手机游戏《会说话的汤姆猫》的音调,让人忍俊不禁;短片还运用了一系列网络流行语,像鸡冻、蛋疼、鸭梨、有木有、伤不起,等,不禁让人耳目一新,会心一笑。
(三)警务淘宝体
淘宝体最初是淘宝网卖家在与买家交流时的采用的句式。常用字眼有:亲……,……哦。因其亲切、可爱而逐渐在网上受到青睐。
2011年6月12日,北京西城区一位网名为“police先生”的民警发微博说:“都说警察太凶了,以后做笔录就这样问好了:亲,昨晚你在干什么呢?亲,你为什么要赌博呢亲?亲,行政拘留十日不包邮亲!亲,还要跑么?再跑我可要开枪了哦”。
2011年7月6日,职业动漫画家“MJTT”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八幅漫画,每一幅画面只有警察和罪犯的一句对白。前7幅问话的是警察:“亲,为什么要犯罪呢?”“还要跑么亲?再跑就要开枪咯”“您这罪给十年已经是最优惠了哦亲”“现在入狱包吃包住还送手连体银镯哦亲”“全国入狱免费包邮哦”“刑满了哦亲欢迎下次光临”“出去后要给五星好评哦亲”。最后一幅画是罪犯倒地的画面:“老子再也不犯罪了!”江苏省金坛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当日转发了这组漫画,并将这种文体命名为“警察淘宝体”。
(四)警务非诚体
“非诚体”最初见于电影《非诚勿扰2》:“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影片播出后,这首《见或不见》迅速被“围观”。
2011年端午节后,常州市武进区局的民警们,将《见或不见》改编成“非诚体”防范提示,印在宣传单上:“你富或者不富裕,小偷都会惦记,多留心眼”“你信或者不相信,骗子花言巧语,不要上当”“来我身边,或者让我走进你的心里,警民合作,平安和谐”……既让群众对日常防范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又拉近了警民关系。
二、新型公安群众工作语言的优势
1.轻松新颖。警务网络文体改变了传统警务语言中规中矩的文风和运用严厉词语的表达方式,彻底颠覆了原来刻板的文体文风,改变了板着面孔讲道理的公安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2.诙谐幽默。警务网络语言体运用的网络语言,通常具有幽默的效果。比如警务淘宝体中,尽管谁都不会相信,在真实的审讯中警察和嫌疑人之间的对话会是如此风格,但警方此举改变了自身过于严肃、拘谨的形象,多了一份诙谐与幽默。
3.亲民爱民。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立警之基。在群众工作中,探索如何运用群众语言进行有效沟通,是公安机关一直思考的问题。网络语言体源于草根,本身具有先天的亲民性,它能让老百姓感觉到公安机关“与民同乐”,从而拉近警察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和谐警民关系。
三、理性看待和适度使用新型公安群众工作语言
首先,警务语言网络化是公安部门群众工作方法方式的一种创新。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了解工作对象即群众在哪。网络时代,群众不仅在现实社会的街头巷尾、居民小区、学校工厂、田野村头、酒店旅馆,还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语言使用者会根据所要表达的不同信息,在词语运用和句式结构上做出相应的选择,以传递和表达不同层面的信息。也就是说,信息的表达要通过词语体现出来,也需要借助不同的句式结构。“亲,酒后开车要拘留的哦!”一个“亲”字,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情;“你信或者不相信,骗子花言巧语,不要上当。”不仅信息传递明确,群众在心理上也容易接受。这种低姿态接地气的语言风格,让人民群众体会到了公安机关工作观念和服务态度的变化。
其次,理性对待对警务网络语言体的质疑之声。对警务网络语言体这一新型群众工作语言,有人说,警察是在“卖萌”(装可爱),这有损警察形象的严肃性。自现代警察制度创设以来,警察职业传统职能一直偏重威权却忽略服务。社会转型期,警察职能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因此警察也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改变传统的刻板严肃、不苟言笑的印象,树立温和的、平易近人的形象。实践证明,警民沟通话语体系的改变,是一个便捷有效的渠道。“凡客体”也好,“咆哮体”也罢,亲民有效才最得体。
有识之士提醒:“不要只是在语言上搞创意,如果只是把在网上‘互动’当作亲民,而很少真正亲身走到基层、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样的‘语言秀’一点也不可取。”①《“官话”用网络体褒贬不一 专家称不能仅秀语言》,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9-06/3308233.shtml。
一方面,公安群众工作语言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安机关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以轻松诙谐、简单明了的文风,改变原来充满“严禁”“禁止”“不许”等严厉词语的文体表达方式,以草根语言来改进文风,实现与群众的有效互动,是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新型公安群众工作语言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原来呆板的说话方式,而更重要的还是群众工作的实际内容。要想真正做好群众工作,还必须在现实社会中,走进广大群众实际,了解民生疾苦,倾听百姓声音,体察民情。所以,公安机关务必以网络语言之文风促现实群众工作之作风,扎根于群众工作实践,做到言行一致。
还要注意的是,这种新型群众工作语言的运用,务必兼顾各种群体的信息需要,适当予以修正和完善,把网络语言体的轻松幽默与公文的严肃严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新型群众工作语言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