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化时代的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模式
2015-03-19刘运新
刘运新
知识网络化时代的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模式
刘运新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提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通晓一切,教材也不能提供一切问题的正确解释,知识网络化已对教师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形成严峻挑战。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以研究的态度平等交流并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得出比教材和网络更加合理的结论,这样的整合与创造型教学反映了知识网络化时代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求,是信息文明时代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模式。
知识网络化;整合与创造型教学;认识论;方法论;实效性
[作者]刘运新,法学硕士,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
在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和功利主义泛滥的今天,完全依托教材的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学生的期待,课堂教学面临被网络学习替代的危机,教师的知识体系面临网络知识体系的挑战,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成为对教师的紧迫需要,还徘徊在讲授式教学层面与网络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师的价值不再基于学生的知识体系,而是基于网络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师的知识体系在与网络的知识体系的竞赛中失败,教师职业的失败将不可避免,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对知识网络化的主动适应,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师的职业价值获得新的生命。
一、知识网络化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
网络带给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正在发生空前的转变,网络也给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首先,知识和信息承载工具的网络化,知识和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和交流,课堂教学过程与网络的信息传递和收集过程存在激烈的竞争,即网络可能会替代教师的说教。其次,知识和信息体系的网络化,网络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高度归类和整合,即网络是超时空的人脑的结合代替了社会化的人手的结合,知识体系的整合和更新的速度令教学目不暇接。再次,知识和信息体系的时空一体化,网络使知识和信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传统的限时限地而又价格不菲的课堂教学显得极为不便。最后,知识网络化倒逼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向创造新知识的过程转变,即教学已经被迫变成研究新问题和创造知识增量的过程,否则教学过程将没有存在的价值。除非你想锻炼身体,那你是选择走路去西天取经,还是坐飞机去西天取经?知识网络化提出了整合与创造型教学的要求,整合与创造型教学
是知识网络化时代关于教学的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是教学之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整合与创造型教学的认识论
认识物质世界和人自身的途径是实践,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其本质是实践性的,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正是体现了认识的实践性。网络对教师群体中的滥竽充数者的发现和监督作用已经超越了社会管理的时空限制,甚至学历、文凭和职称对教学能力的证明力都将在此显得极为苍白,教学的实效性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来自网友群体的感性、理性和精神构成的人性和价值基础。无论是谁,只要违背了网友群体的人性和价值基础,失败的命运就无法避免。网友个体可能是糊涂的,但网友通过网络而形成的群体智慧既高于一切社会个体人,又高于一切组织。不要老是想去教育和改变群众,群众比你我正确得多。
整合与创造型教学其实是对网络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修正过程,这是网络时代教学活动存在的唯一价值,否则教学活动将为网络的知识和信息搜索所替代。只有将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活动自觉融入网络知识体系中,教师职业和教学活动才能为网络创造知识增量,进一步丰富网络知识体系的内涵和拓展网络知识体系的外延。整合与创造型教学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即“我思故我在”。学生作为主体指学生作为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只是起到纠错和导向功能而绝不是替代学生而包揽一切,因此教学中存在激烈的讨论和争论应成为常态,教师与学生的互教互学应当成为课堂建设的根本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是认识方法的指导而非强制性地统一认识问题的所谓标准答案。
(二)整合与创造型教学的方法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这些都属于方法的具体层面,而整合与创造型教学的方法则属于抽象的方法论,是对具体层面的教学方法的哲学提炼。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且实践是在思考指挥下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教学内在地包含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
首先,在网络化时代,教学活动与人类的其他一切活动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之中,这种联系的最本质的形式和运动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矛盾着的对立方面的超时空统一。因此,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看教学活动的思维方法是脱离实际的。其次,超时空的矛盾分析法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这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进行历时性反思、共时性整合和未来性预测。再次,教学活动的实践方面是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脱离网络化实践的教学必然会导致主客观的背离,产生偏离网络化实践基础的主观主义,所以必须坚持教学活动的网络实践性以保持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实践检验人们的认识,要适当地使用网络实验和调查的方法。最后,网络化时代的教学单元是多样性与统一性、共性与个性的对立和统一,因而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整合个性中蕴含的共性,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和现象中的规律性,在共性、统一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展开新的教学实践,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
三、整合与创造型教学的实效性及其检验标准
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教学模式,而非具体层面的教学方法,检验这种教学的实效性的标准是师生之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是基于网络与师生既对立又统一的知识和信息体系而建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一方面,网络超越时空限制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的速度令课堂教学目不暇接,甚至望尘莫及,因此网络知识体系与师生的存量知识体系是对立的。另一方面,网络的迅捷和开放又为师生与网络交流和互动提供极大便利,通过课堂与网络之间互连互通,从而使课堂教学融入网络知识体系中,两者实现最有效的统一,并且可以随时相互转化,课堂即网络,网络即课堂。当课堂与网络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时,课堂的效率将会提高到令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教师作为智力司令部将逐渐成为历史,甚至不再存在,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对网络知识和信息的整合能力。因此,网络化时代的教师将是整合网络知识和信息的工程师和弥补网络知识体系残缺和空白的思想家,教师不再是作为司令部出现,而是作为研究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参加与网络的互动和互享并共同丰富和改进网络的知识体系。
检验整合与创造型教学之实效性的标准也不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分数考查,而是整合、丰富和改进网络知识体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否则学校将变成贩卖文凭的市场而走向信息文明的反面。网络知识体系对课堂知识体系具有比较优势,应当让课堂教学主动拥抱网络,通过整合、丰富和改进网络知识体系来重新凸显课堂教学对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独特价值。当然,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实效性目标,课堂教学就只能纪律约束下的不自觉状态,而不是教学本身,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在积极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为教学而教学,违背了教学的基本逻辑。
四、结语
知识网络化提出了整合与创造型教学的要求,整合与创造型教学是网络化时代关于教学的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要求师生将网络知识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性课堂知识体系与网络知识体系的共享和交流以实现提高整合、丰富和改进网络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创新体系研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编号201401346)的前期研究成果]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徐继存.教学论的本性与追求[J].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