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Biology & Medicine面向国际办刊的经验与体会
2015-03-19刘惠琴
刘惠琴 郑 莉 李 雯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面向国际办刊的经验与体会
刘惠琴 郑莉 李雯
总结Cancer Biology & Medicine自创刊以来面向国际办刊采取的策略与措施,思考并归纳打造精品科技期刊、树立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国际化办刊宗旨与理念、高效的编审队伍、国际化的稿源、先进的数字平台及国际宣传。
期刊;国际化;规范化
[作者]刘惠琴、郑莉、李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癌症生物学与医学》)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肿瘤学英文期刊。创刊10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国际的办刊理念,在期刊学术体系建设、编审团队组建、数字化发展与国内外宣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期刊国际化办刊经验与体会做一总结与介绍,供同行交流。
一、期刊概况
(一)宗旨与定位
以“引导创新、关注前沿、注重转化、讲求实用”为办刊宗旨,展示中国肿瘤学研究先进成果与诊治经验,发布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诊治指南,促进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同时向国内专业技术人员介绍国际肿瘤学最新进展,拓展其科研思维,指导其临床实践,已成为沟通国内外肿瘤学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学会,为亚太抗癌联盟常务理事、国际抗癌联盟中国联络处,与多国肿瘤学术团体建立了协作关系;其43个专业委员会涵盖我国肿瘤学科学术带头人。协会重视期刊发展,在学术性、导向性、可读性与实用性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其丰富的学术资源保障期刊获得高端稿源,广泛的国外学术联系为扩大期刊传播、拓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
(三)主编学术影响力
郝希山院士为我国著名肿瘤学专家,精通肿瘤外科与生物治疗,其主持完成的“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与“中国乳腺癌的流行趋势与预防”等项目备受国际瞩目,承担国家攻关课题、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乳腺癌防治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等职务,在国内外肿瘤学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地位与影响力,能够把握学术前沿,带动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二、办刊措施
(一)规范化办刊
设立了科学规范的编辑出版流程与完善的学术体系,严格执行同行评议与三审三校制度,对编校流程实行质控与缺陷管理;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生物医学投稿统一要求》与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相关规范,采用国际先进投审稿系统Scholar One Manuscripts处理稿件,编排风格国际化。对每篇稿件实行三审稿人制,其中至少2名国外审稿专家,主要针对文章具体内容而不是笼统地根据专业大背景来选择审稿人,审稿人多为近期有相关文章发表的学者。基于高效的审稿与编辑工作,论文发表时滞为3个月。
期刊建立了完善的编辑出版规范、选题论证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编校流程缺陷管理制度、编委会章程、审稿规范、学术不端认定与处理制度、审稿专家动态管理机制、编辑学习与培训制度、优秀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奖励制度,保障编辑质量与学术水平。
(二)强化编审队伍建设
1.编委会。编委是期刊的灵魂与代表,是编辑部的坚强后盾,是打造精品期刊的有力保障。权威性期刊编委组成是全国性的,有的甚至有国外的著名学者。打造精品期刊的前提和基础是组建一流的编委会。许多知名期刊的组稿、审稿都是通过国际化的高效编委会实现的。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建立了由来自26个国家的106名优秀专家与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国际化的编委会,海外编委比例近50%。国际抗癌联盟3任主席(Franco Cavalli,David Hill,Eduardo Cazap)及11个国家(或地区)的肿瘤学/协会主席均为编委会成员。
优秀的刊物应专门制定编委会条例,明确编委的任职条件与“责、权、利”,严格依照编委会工作规范合理地发挥编委会的作用。Cancer Biology & Medicine编辑部积极调动编委的工作热情,使之在撰稿组稿、审稿定稿、制定与修订期刊学术制度、国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刊出文章中很多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稿件都来自编委投稿或约稿。编辑部还探索邀请编委作为特约组稿人策划与组织学术专辑,收效显著。
2.审稿专家。国际上将学术期刊定义为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没有同行评议、自编自撰的期刊难以证明所发表的学术内容是否客观地反映了事物的面貌,在学术上究竟有无创新,因而不能称之为学术期刊。而同行评议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建立一支优秀的审稿人队伍,这是学术期刊开展同行评议的质量保障。一流刊物的学术质量靠的是一流的审稿队伍来把关,尤其要建设好国际化的期刊,审稿人队伍组建也必须面向国际。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建立了科学严谨的审稿规范与审稿人动态管理机制。近500名审稿专家覆盖国内外肿瘤学领域领军人物与优秀专家,具有学科与地区代表性,能够严格执行审稿规范,严把稿件质量,高效审稿,目前国外专家360名(占72%),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
3.编辑。学术期刊的质量取决于稿件的质量、审稿专家的选取、文章的有效编校等环节,而编辑在这些环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提高编辑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是建设精品期刊的重要途径。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品质素质与能力素质,能够把握学科前沿,守德敬业,开拓创新。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注重编辑人才建设,通过参会、进修、继续教育、科室学习等方式打造职业化的编辑队伍,年均参会培训继续教育20余人次。2013年派出1名编辑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学院进修“期刊数字化与国际化”业务。2013年,两名编辑被评为“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优秀青年编辑”,1人荣获“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骏马奖”,近两年发表编辑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队伍良好专业素质、编辑出版技能、英文听说读写及稿件修改能力使之能够准确甄别稿件与选取审稿专家,能够与编委、审稿专家及作者进行有效对话,能够促进期刊编校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提升内容质量
好的稿源是期刊质量最有力的保障,期刊应做好选题与策划,主动出击努力寻找优秀稿源。因此组稿成为期刊的一项核心工作。精心策划与落实组稿对期刊意义重大,有利于保持精品栏目的延续性,形成特色,有利于扩大专家队伍,有利于提高期刊整体学术质量与品牌知名度。Cancer Biology & Medicine通过邮件、会议、网站宣传等方式广泛邀请近期在国际知名肿瘤学刊物发表文章的学者向本刊投稿,同时依据肿瘤学科最新研究进展与热点向国内外肿瘤学各研究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国家“863”“973”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针对性地约稿,组织重点专辑。例如,2015年邀请编委会成员西班牙肿瘤内科专家Niki Karachaliou针对肿瘤学热点“肺癌免疫治疗”组织专辑,刊出了多篇优秀国际稿件,有效提升了期刊学术质量。
(四)扩大国际影响力
英文期刊的办刊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因此必须打开思路,走向国际。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将期刊宣传与推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每期提供免费电子全文,邮件推送给2万余名专业人员;选派编辑参加国外重要学术会议,设立展台,联络专家,扩大宣传;积极申请加入了EMBASE,SCOPUS,BIOSIS Previews,DOAJ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或平台,提高国际显示度;与国外出版商或商业数字平台如EBSCO开展合作,扩宽了海外发布渠道。以上举措不仅使期刊引证指标有所提升,还增加了优秀国际投稿。
三、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学术质量与国内外影响力获得快速提升,被国际权威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收录文摘与全文,所发表的文章在SCI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逐年增加,为加速发展,早日进入SCI检索系统打下良好基础。学术期刊要走向国际,必须树立国际化的办刊宗旨与开放的办刊理念,注重期刊规范化建设、编审队伍建设与内容质量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扩大期刊显示度,做好国际宣传。
[1]蒋永忠,严少华,许才明,等.《江苏农业学报》打造精品期刊的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
[2]杨志华.关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
[3]张晓雪.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4).
[4]肖宏.面向国际的学术期刊发展措施[J].编辑学报,2001(3).
[6]肖宏.对“一流期刊”发展要素的有关思考[J].中国编辑研究,2009(00).
[7]夏建白,杨蕾,范以锦,等.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路径新探[J].编辑之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