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03-19李水仙
庞 慧,李水仙
(长治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山西 长治 046000)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高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1]。作为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这对于辅助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及其融会贯通,让学生勤动手、会动手操作[2],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实验技术和实验技能体现于学生日后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高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可以从教师本身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结构及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方面着手,从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1 高校教师要勤练内功、提高自身实验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深造、揣摩教材、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来获得一定的教育预见能力,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本专业学生开设适合的实验课程,从而使实验课程的设置能够紧跟实际发展的需求。其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主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然而语言表达的艺术不仅要求具备严密的逻辑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因素,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把深奥难懂的知识解释清楚,并配合恰当的示教实验指导来完成。再者,教师应做好每一次的预实验,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以便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 增加实验课的操作机会
实验课是指导学生理解抽象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有些学生无法掌握操作技能的现象,这对于未来从事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利的。若能利用实验课时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对于其日后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具体实验过程中,需要做到两个“区分”,来最终达到学生们整体能力的提高。
2.1 区分学生的接受程度,逐步推进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而且现有的教学经费也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操作水平,就是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考量的。为此,高校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时,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或通过其它适当的方式,挑选一部分学生进入教改班。实验课改革的试点可以先从教改班学生开始,效果反映良好后,再逐步全面推进。
2.2 区分实验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开展
实验课的安排,本着从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到创新性实验的实验课程体系[3]进行。对操作难度不太大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操作的比例,提高应用型实验的比率,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可以自己先做好预实验,而后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能不断地巩固,以便在适当条件下,学生们可以自己进行操作。
3 促进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高校理论教学内容较抽象,实验课可以辅助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然而,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而且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术的技能得以提高。
3.1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大学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的阶段。实验课是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项目,学生们从步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会不断地接触各门课程的实验课,从感性的实验操作到实验原理的理解,这是学习的升华。所谓的科研过程就是由一个个实验环节构成的[4]。现有各个学科的实验都是各学科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较为简单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小型科研活动。实验课上,学生们要在实验操作基础上理解实验设计的巧妙和实验技术运用精准之处。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批判性地对待实验的结果和结论;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阶段,勇于提出问题,努力探索新方法,改进现有实验缺陷等[5]。
3.2 充分利用资源,优化自主设计性实验
自主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而言,相当于一个小型科研活动。目前,对高校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的本科生毕业后都不满足于现有学历,都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而研究生在完成短暂理论课学习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经常发现研究生刚进入课题阶段时,总是会询问师兄师姐怎样开展课题研究。倘若在大学本科阶段,学生对科研的相关环节比较熟悉的话,进入研究生阶段就可以驾轻就熟。另外,在进行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将自身的科研项目融入其中;现在高校里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在日益涌现,这也为学生们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自主设计性实验在内容选择时,应力求做到实用性和兴趣性相结合。比如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抗体制备的过程,从实验动物的选择、接种抗原及其剂量、接种途径,直到观察抗体产生的时间和达到高峰值的时间,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和兴趣进行本实验的操作。在此实验过程中,能提高学生们注射技能,同时,不同的时间观察抗体产生水平的变化,可让学生们明白科研过程的持续性和认真对待态度的重要性;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疫苗接种机体何时可产生高滴度、较稳定的抗体也能让学生们形成深刻印象。
再比如,关于大家都关心的雾霾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雾霾天气对不同人群抵抗能力影响的相关实验,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从实验分组开始,将人群按不同年龄、性别、是否患有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设计,针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评价此种天气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力。实验后让学生撰写小论文,由此也能了解论文撰写的步骤和格式。
4 实验课结果评定
高校实验课的考核标准主要是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的综合,这种情形下的实验报告势必千篇一律。通过调整实验课,注重具体实验操作的分值,改进实验设计思路的得分,辅以课后实验报告的书写,这对于改变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增添实验课气氛,都是有益之举。教师一定要把实验过程作为重点,只要各操作步骤正确,即便没有出现预期结果,也要指导学生耐心分析原因,找到其中的原因所在。这对于促进学生勤于思考、提高学习效率都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向教师提出了一定要求,实验课要紧跟形势发展,为学生们科研思维、科研技能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增强学生们对实验课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
[1]施勤.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76-177.
[2]刘含登,丁嵩涛,彭惠民,等.改革医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8):823-825.
[3]苏芸,辛岗,王革非,等.依托现代化教学平台,改进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10):954-960.
[4]任凯,成凡.医学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323-325.
[5]李燕琼,沈必成.如何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