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福建A高校的问卷调查

2015-03-19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能力课程

纪 磊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福建福州 350007)



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福建A高校的问卷调查

纪 磊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福建福州 350007)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福建A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提出要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模块、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规定政策、重视课程学习、改善选修课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高校; 公共选修课; 问题; 对策; 问卷调查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发展全面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高校承担着我国人才培养的重任,在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拔尖人才。公共选修课正是高校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也越发突出[1]。

1 研究的基本信息

1)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研究福建A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对策,旨在为高校进一步深化公共选修课改革、提升公共选修课质量提供借鉴,以充分发挥公共选修课在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2)研究对象。本调查面向福建A高校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本科生,共有3 797名学生参与。参与调查的学生分布在学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

3)研究方法。基于网络平台,本调查以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福建A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资源、师生对待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教学效益等方面进行调查。此外,还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部分学生和连续三个学期以上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任课教师进行了采访。

2 研究结果及问题分析

1)公选课培养方案设置方面。在对学生提交的公选课意见进行整理统计后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设置的太多,压力较大,而选修的公选课课程较少,想多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在与连续三个学期以上开设公选课的任课教师的访谈中获知,大部分教师对A校公选课的建设现状不满意,对其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一位老教师谈到,“一直以来,公选课在A校的教学中不被重视,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学分大多在155学分以上,而公选课只占8学分,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很低,且培养目标也不清晰,学生修完一门课后能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无从得知。”这些都说明A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公选课培养目标存在一定问题。

公选课在A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中被边缘化,其作为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公选课的培养目标不清晰,这与A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本科生培养方案有关。在A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为主,主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公共选修课所占比重较低,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不明确。近年来,A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公选课却没有任何变化,对其培养目标也没有作必要的说明和规定,学生修完课程需具备何种能力也没有明确说明。

2)公选课课程设置方面。从“没有认真对待公选课的原因”这一调查数据中发现,19.9%的学生选择了“课程选择面较窄,感兴趣的、喜欢的课程较少”,13.6%的学生因为没有课程开设的参与权和自主权而不认真对待,41%的学生选择了“课程与期望的不太一样”,25.5%的学生因专业课压力太大而放弃公选课的学习。此外,在与学生座谈中,多数学生反映,学校每学期开出的公选课程变化不大,部分课程开设意义不大,而喜欢的实用性的、趣味性的、科普类的课程太少,选修较难。这说明A校公选课的开设没有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不足,能够真正满足学习兴趣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公选课并不多,开出的课程很难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选择被动,学习被动,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A校公选课的课程设置主要按学科大类划分,由学院开设相关类别的课程。然而学院开出的部分课程专业性太强,并不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学生修读,这种按学科大类划分的课程设置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目标的变化,对能力培养的作用不大,而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以及针对培养的能力“如何开设课程”没有进行相应说明和制定,导致开设的课程能否实现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无法考量。此外,A校当前的开课模式为“学校开,学生选”的模式,学生没有课程的参与权和自主权,只是被动等待选课,造成开出的很多课程不受欢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公选课教学资源方面。A校在校本科生23 000多人,近三年来,平均每学期的公选课程门数为90门左右,选课总人数为14 500多人。相对于与众多的选课人数来说,课程数量偏少,无法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需求。每学期公选课任课教师中,平均仅有53%的教师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很多公选课的教师职称低、教学经验不足。这些都表明A校公选课师资配备不足,特别是优质师资缺乏。此外,在与学生座谈中获知,许多学生存在被迫选修的现象,原因是公选课数量偏少,存在选课难的问题,许多学生因选不到自己心仪的课程而被迫选修其他课程,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课程数量和师资力量上可知,A校公选课的教学资源偏少,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开课保障机制。多数开课学院没有将公选课与专业课同等对待,特别是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面。与专业课相比,课时相同的情况下,公选课的工作量比专业课的要低,甚至有的按一半的课时来计算,这极大地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导致教师不愿开课。其次,开课方式单一,A校主要还是以校内开课为主,校外优质课程,如跨校共建课程和高校资源共享课程等偏少。此外,公选课的开课时间设置不够灵活,仅排在周三或周五晚上,许多教师跨校区上课,相对不便,A校也没有相应的倾斜补助政策,这使得教师开课兴趣不高。

4)学生选课目的方面。在学生选课目的方面,数据显示,学生因个人兴趣和爱好而选修公选课的比例为51.5%,选修公选课可以拓宽视野的比例为17.1%,为了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比例为18.9%,为了获得学分的学生比例为12.5%。数据表明,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选修公选课的人数占了87.5%,但仍有部分学生选课目的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满足毕业条件,选课时倾向于容易通过、考核宽松的课程,而不在乎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否可以获得知识。此外,通过查看课程的教学班名单,发现选课跟风现象严重,同一宿舍、同一班级选修同一门课程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部分学生选课目的不明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部分学生的选课盲目性主要体现在选课时没有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在选课时不在乎是否可以学到知识、是否可以提高自身能力。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获得的选课指导不多,对学校公选课的政策、选课规则等了解很少,加之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选修手册等,导致学生选课随意性和盲目性突出。此外,教师在申报公选课时填写的相关信息偏少,教学内容只能通过课程名称去猜测,学生在修读的过程中发现授课内容与自己的兴趣和期望不符,便会消极应对。学生的这种盲目选课也导致替选、代选问题多发,对待公选课的态度不端正。

5)学生修课态度方面。在学生修课态度方面,数据显示,共3353人(88.3%)公选课出勤率为81%~100%,偶尔由于个人原因而缺勤,372人出勤率为61%~80%,出勤率为31%~60%的有59人,出勤率为0%~31%的13人。这表明,A校学生在公选课出勤方面表现良好,只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经常旷课的现象。但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公选课上认真听课的只有344人,比例低至9.1%;42.6%的学生把公选课当作自习课做其他事情,玩手机、看小说等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比例达20.3%,28%的学生偶尔在听课。此外,针对“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后花在公选课上的时间”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了5小时(含以上),而高达54.8%的学生课后花在公选课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与专业课相比,课下投入公选课课程的学习时间偏少。以上数据都表明, A校大部分学生公选课出勤率较好,但大多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公选课课堂学习上,课堂表现较差,课下投入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收益较低。

公选课的出勤率较高,但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人数却较少,课下投入课程学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较差。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公选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公选课考核不严,没有对课程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且容易通过,挂科可重选,这在思想上给学生造成了公选课不重要的感觉。同时,由于公选课教育的缺失,学生对公选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深刻,这也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6)公选课教学效益方面。为评价A校的公选课教学效益,笔者主要从教师的授课质量、上课态度和满意度方面进行调查。关于授课质量,只有47.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质量很好,50.1%的学生认为一般,而2.6%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质量比较差或很差。这些数据表明A校公选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是很高。关于上课态度,认为教师上课态度很好的有62.4%,36.5%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态度一般,0.9%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态度比较差,还有0.2%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态度很差。这说明A校部分教师并没有十分重视公选课的教学,教学态度有待改变。在公选课满意度调查方面,5.8%的学生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69.2%的学生比较满意,只有25%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这表明学生对公选课的满意度一般。以上三方面都说明A校存在公选课教学效益不高的问题。

A校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创新,且教学形式单一,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播放鲜有更新的PPT,缺乏必要的课堂互动、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教学方法。此外,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还有教师甚至为了完成“工作量”而授课。有学生反映部分公选课任课教师上课管理松散,有迟到和提前下课的现象,且课程考核过于宽松,成绩评定不够规范、严格。以上种种问题都导致了公选课的教学收益大打折扣。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职称评定与科研成果挂钩,与教学的好与不好关系不大。这种机制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重心,多数教师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对公选课的教学更是不重视,课程申报不积极,教学热情不高。

3 对策研究

1)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公选课比重。首先,高校要确立自身办学定位,制定符合时代发展和服务地方、乃至国家发展需要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认识到公选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增加公选课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适时提高选修学分,明确公选课的培养目标,即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全人”。再次,确定公选课要培养的具体能力和要求,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有效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完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理解个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当代世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艺术和人文学科的能力。国内高校可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重视公共选修课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明确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2)改革公选课课程设置模式,优化课程模块。首先,根据21世纪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校要不断改革课程结构,按照公选课培养目标中对具体能力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公选课课程模块,不能再按学科大类划分,如国外高校的“核心课程模式”、“经典解读模式”等课程设置模式[2],使公选课课程的功能模块多样化、内容专题化、跨学科性等特点突出。在此基础上,按照每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来确定模块的开课课程。例如,在A校人才培养要求中提到,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学生,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在公选课课程设置上,可围绕此培养目标确立“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两个课程模块。以“语言表达”模块为例,可设置一些语言艺术、经典诵读、散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和不断的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商能力。其次,改变传统的“学校开、学生选”的开课模式,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课程权利,允许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开设中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充分挖掘优质课程和师资,丰富教学资源。首先,根据课程模块的内容要求,制定相关的规定政策,确保公选课和必修课同等对待,特别是在工作量的计算和课酬的发放上要一视同仁,以机制确保优秀教师愿意开课,对跨校区上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助,真正让教师愿意上课。其次,要拓宽开课渠道,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引进其他高校或课程联盟的优质网上课程资源,同时鼓励学校优秀教师制作并开设MOOC式课程,出台学分互认政策,允许学生选修校外优秀在线课程和MOOCs,学生可凭结课证书,获得学校选修课成绩和学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扩大优质的课程资源,减轻学校的开课压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实现学校间优质资源共享。还要整合校内教学资源,鼓励各学院部分优质专业课程向学校其他专业本科生开放,使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要调整公选课的开课时间,设立多个时间段,既方便教师授课,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4)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公选课专题教育。根据公选课的人才培养要求,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不能让学生随意选课,而应对选修模块的课程进行建议和要求,如要求学生至少选修每个模块中的1~2门课程;对教师的课程申报环节要严格要求课程,对填报信息不完整的不予审核;学校和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入学教育和选课前后,都要加强公选课的专题教育,如举办公选课讲座,详细介绍学校公选课的管理办法、选修手册、选课意义、选课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建立公选课的专题网站,列出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大致的进度、基本参考资料目录、成绩考查办法,以及上课时间、地点、课程编号、教师姓名、联系办法等;建立导师制和博士生担任公选课助教制度,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5)引导学生重视公选课的“学”,提高学习质量。第一,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在自我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公选课专题教育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选课的重要意义。第二,要引导学生端正对待公选课,认真对待公选课的学习和考核,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高效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第三,教师和学校要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监管和考核,坚持公共选修课与必修课同样管理的理念[3],对课程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课程考核严格要求,保障学习质量。

6)引导教师重视公选课的“教”,实现教学高收益。首先,逐步改革职称评定机制,充分考虑教学贡献,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课,除了从物质上进行奖励之外,还可以通过精神上的激励,如每学期评选“学校优秀的公选课教师”、“我最喜欢的公选课课程”等,使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公共选修课。其次,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对课堂教学严格要求,认真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此外,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把公选课从“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转变,鼓励实行“翻转式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落实“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观。

4 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化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高校要意识到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公共选修课课程模块,不断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完善管理规定,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努力提升公选课教学质量。

[1] 刘小庆, 明庆华. 大学生对待公共选修课态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 2014(2): 49-56.

[2] 杨燕琼, 吴悦, 陈云华, 等. 探索应用型本科公共选修课的设置: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选修课设置调研[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3(5): 55-63.

[3] 陈秀秀, 龚九云.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质量与利用率:以江苏大学为例[J]. 科教文汇, 2013(9): 38-39.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Survey in Fujian A University

JI Lei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fi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cultivating highly-competent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e talents. Through network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visit discuss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public elective course construction in A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mproving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optimizing curriculum module; enri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perfecting regulation polic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urriculum study and improving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university; public elective cours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questionnaire survey

2015-01-27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研究项目(1201402008)

纪 磊(1988-),男,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G 642.3

A

1672-2434(2015)02-0032-0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