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5-06彭国强
彭国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164)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彭国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164)
现行的高职体育教学多是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并未反映高职教育应有的教育特点,没有很好地发挥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教学效果。通过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提高职业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的发展。
职业能力; 高职; 实用性体育课程
0 引言
职业能力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专业,以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为目标,通过专门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素质而实施的体育课程[1]。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为高职院校培养身心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近年来重视体育课程改革,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来开展。通过研究该校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索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指导。
1 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高职体育教学是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而开设的课程。然而,现行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却多是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并未反映高职教育应有的教育特点,尚未真正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2],从而导致高职体育教学发展定位模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常信院的公共体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近年来顺应了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略,体育教学得以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体育师资大力引进,开课项目逐渐增多,教学环境得以改善,教学内容日益充实,在推动学院体育教学开展和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体育教学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①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与国内诸多高职院校一样,未能很好地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体育课程设置与普通高等院校相似,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高职应有的职业特点。②受场地设施、教学师资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开设的体育项目不足,未能考虑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以及学生未来从事的不同职业岗位对其身体素质的要求。③虽然各院校加强引进体育师资,但师生比并未达到合理要求,师资配备不足,高学历、高技能的体育教师仍就缺乏。④体育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没有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对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服务于职业发展的体育锻炼能力没有较多的涉及,终结性评价较多。⑤体育文化建设意识不够,导致学生从理论层次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习惯。
2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思路
2.1 内容设计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为社会提供技术、管理、操作、生产、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实践性与操作性是高职学生必备的专业特征。体育锻炼是保证人体活动所必修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技能的重要方式[3]。所以,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采用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与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身体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且在操作性生产劳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
在设计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中,首先要明确高职体育课程既具有普通院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在构建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时,可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然后对把高职院校的特有元素嵌入其中,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在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上,必须把高职体育课程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区别开,体现出体育教学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不能照搬中职体育或中专体育课程模式。此外,要把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与高职不同专业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因此,在设计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时,应把握高职院校的根本性质,即“职业性”和“服务社会性”;要联系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专业设置以及学校固有的体育资源条件等,对不同院系的专业设置进行职业类型分析,形成与专业特色匹配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表1在分析常信院七个二级学院所设置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联系不同专业学生身体运动的类型,根据不同学生专业活动的特点,设计了体育教学内容。
2.2 学期安排
高职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围绕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身体要求,在兼顾不同专业背景下的学生个体差异与未来职业规划的基础上,依据高职教学方案而开设课程[4]。因此,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学期结构也要进行专门设计。目前,常信院体育课程分三个学期。依据国家对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时的要求,结合学院的体育场地设施、师资配备等特点,将三个学期的课程分为一个学期的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一个学期的基础体育选项课和一个学期的体育选修课(如表2所示)。
1) 第一学期:职业相关体育必修内容主要以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符合各专业学生特点的职业相关必修课程体系。这一学期主要是突出与职业相关的运动专项和身体素质的学习,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要统筹兼顾。此外,在第一学期要重点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强化学生体能、职业学习所具备的技能以及身体形态发展。第一学期也是《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时间,因此可以把测试项目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如将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放入体育课程的身体素质模块中,按测试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锻炼。在课程考核中,要突出身体素质考核比例,建议考核比例组成为:运动项目30%;早锻炼30%;身体素质30%;平时成绩10%。
表1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计
注:表1中的专业举例特指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部分专业
表2 体育课程的学期结构
2) 第二学期:基础体育选项课以发展学生基本的体育能力为核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项目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课程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主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体育基础技能的基本特征,体现体育课程的健身特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为学生后续身体锻炼打下必备的基础。建议学期末考核比例组成为:运动项目40%;早锻炼30%;身体素质20%;平时成绩10%。
3) 第三学期:这个学期要求学生重新选课,但不能与第二学期选项课程内容重复,保证学生达到学习两项运动项目的目的。在这一学期,要加强对学生运动专项的考核,适当降低身体素质考评。建议考核比例组成为:运动项目40%;身体素质40%;平时成绩20%。
3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实施要求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课堂教学只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途径之一,除了需具备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外,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于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施,也要具备一系列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硬件投入与软件提升相结合,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具体包括:①增加体育设施资金投入,开发学院体育课程资源,改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②提高体育师资水平,采用多渠道、多样式的师资培训,以“送出去、引进来”为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③完善体育课程教材与体育网络资源建设,着力建设各个体育项目的网络精品课程,采用慕课形式强化学生的体育知识。
2) 结合体育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评价。具体包括:①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从体育理论知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和学生体育社团参与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②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过程评价。评价手段要多样化,要关注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技术掌握的过程,从学生体育参与态度、参与积极性、参与热情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③以学生专业成绩的提高为评价内容,以学生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掌握程度为考查重点,并且把学生所修专业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之中。
3)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要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特点,穿插合理的职业体能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①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要从整体上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灌输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把职业体能以及职业身体素质知识模块穿插其中。②要遵循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育态度和心理需求而设计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形式。③要强化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根据不同院系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职业体能训练路径,开展多样性的身体素质练习形式。
4) 制定长期的职业身体素质训练计划,并保障训练体系的合理实施。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职业身体素质是学生职业生涯中首先必备的条件。因此,在学生职业规划的开始阶段就要配备长期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身体素质的训练还要有科学系统的方法,不仅要区别对待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还要按照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学生自身具备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身体素质练习中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有重点的实施训练。
4 结束语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用性体育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素质而实施的体育课程。通过该类课程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力,提高职业身体素质,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做准备。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呼唤下,高职院校要深刻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合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为高职院校培养身心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1] 曾永忠,董伦红,等.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4):331-334.
[2] 陈奇,唐海军.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能训练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4(2):92-94.
[3] 李海,陶李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9):769-770.
[4] 彭国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微[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61-63.
Analysis on Practical PE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Guide of Vocational Ability: Tak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PENG Guo-q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llows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general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So the curriculum content could not reflect the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guide of vocational ability can help train students' professional fitness in future jobs, improve their physical quality,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2015-01-19
2014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一般项目
彭国强(1983-),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与国际政治
G 807.4
B
1672-2434(2015)02-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