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大学生成长学分制的优化设计及实施策略

2015-05-06周玲余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职业技能

周玲余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江苏太仓 215411)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大学生成长学分制的优化设计及实施策略

周玲余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江苏太仓 215411)

成长学分制是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而设置的评价和管理制度,分析目前成长学分制实施现状,提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成长学分制的实施目标,从内容设计、实施路径、评价体系三方面论述了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成长学分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成长学分制;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设计策略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努力探索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融合渗透的新路径和新举措,并于2010年起对一年级新生实行符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大学生成长学分制度(以下简称“成长学分制”),并将之作为本院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核心模块之一[1]。

1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成长学分制实施现状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的成长学分制就是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和衡量学生的德育素养、实践能力及行为规范。成长学分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遵纪守法、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竞赛、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大学生通过思想表现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活动获取成长学分,由于违纪违法、品行不端等因素扣除成长学分。成长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它和职业技能训练彼此互为渗透,融为一体[1-2]。课题组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抽样调查方式,对已实行满三年的理工科类和文科类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出成长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指标和分值设置不够合理。成长学分的指标体系要求科学合理、精简明确,分值设置应有具体的量的标准,内容整体设计应具有导向性,凸显现代职业人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然后,目前实施的成长学分制指标过多,过于纷繁复杂,部分指标表达不够清晰,比较笼统和抽象,导向性不明确;在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上未能加大量化分值,起到相应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2) 日常行为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体现高校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成长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把日常学习态度和宿舍行为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成为了成长学分的扣分项目。从大学生成长学分的主要扣分因素分析,突出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究其根源,关键在于平时考勤监管力度不够,相应的惩处机制未跟上。

3) 职业技能提升不快。职业院校推行成长学分制是适应市场和企业多样化要求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从而使学生成为综合型职业操手[3]。目前,大学生成长学分的主要得分因素和获取渠道多数来源于参加文体类活动、担任社会职务等,和职业技能相关方面获取的成长学分较少。问题根源在于职业技能训练类活动的开展途径不够广泛,在分值设置上未能体现倾斜性。

4) 公开公正程度不高。大学生成长学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人奖学金的评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因此在认证和统计环节应保证其公开和公正性。目前成长学分的统计方式仍停留在纸质环节,统计过程采用数据层层汇总上报,因此存在着由于信息加工引起数据失真,信息无法实时公布查看等现状,导致成长学分的公开公正程度不高。

5)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不仅具有诊断功能,同时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成长学分制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现行的评价方式仍旧采用的是终结性一次评价,忽视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的养成性教育,很难准确反映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轨迹。同时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习惯于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在评价结果上难免有失偏颇。

2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成长学分制实施方向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上述内容充分表明了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笔者以该“意见”为指导思想,在调研分析目前成长学分制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明确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成长学分制的实施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成长学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应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通过顶层设计,将其纳入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在学生的毕业条件、奖学金评定资格、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等方面加以限制,形成一个课内外严密的人才培养体系。

2) 引导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行为。高职院校各类活动的开展应围绕一定的目标形成比较稳定和正规的校园规范体系,如会议制度、竞赛流程和规则、学生干部考核制度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规范,更好地对接职场文化,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

3)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及职业技能能力。成长学分应和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及职业技能大赛高度、紧密衔接,一方面促进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提高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职业技能,为省级、国家级赛事做前期准备工作。

4) 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公开公正化。公开公正化的评价体系是成长学分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推行成长学分网络化管理,一方面能解决学院目前成长学分纸质化管理的问题,规范学生素质评价过程,形成公平、公正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同时也能为职业院校提供技术示范。

3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成长学分制的设计

3.1 成长学分制的内容优化和创新

成长学分制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因此,应在原有成长学分的基础上对其必修和选修学分进行归类、简化和创新,对一些内容指标表达不够清晰,比较笼统和抽象的项目加以完善或删除;对有些内容未被细化,存在一刀切现象的项目加以细化;对项目分值设置不够合理的现象进行调整,加大职业技能训练项目的分值。同时,由于专业性质的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技能具有较大差异性,选修学分应设置特色内容模块,由学院下放给系部自主给分。比如,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导游证、商贸系营销专业学生成功推销商品、艺术系学生设计手绘作品被市场流通、软件系学生开发网站并成功上线等,都应给予相应的成长学分。经过修改完善的必修和选修学分加分项目记录见表1、表2所示。

表1 学期必修学分加分项目记录表

3.2 成长学分制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本德育资源、地方产业发展之特点,将学院的学风、校风和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为成长学分的获取,提供多种途径和平台。

表2 学期选修学分项目记录表

3.2.1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监管和引导

在必修学分的评定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的内在品质。因此,在日常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监督和引导。比如,对于组织纪律管理,可建立学生考勤监督四级网络,辅导员负责学生的请假手续,针对合理请假开出请假单;上课结束时由班级学习委员提交请假单并填写课堂教学记录表,列出迟到、早退、请假和旷课学生名单;任课教师根据请假单仔细核实出勤情况,签字确认;学生会成员每周进行课堂教学记录表的汇总统计,并及时张贴公示,起到警告和提醒效果。

3.2.2 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塑造人

作为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功能,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热情和鼓励中参与,在竞争与感动中收获,在学习和工作中彰显。比如,举办讲解员大赛,充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灵活应变能力,规范职业礼仪和行为;举办系列创业就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梦想秀活动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深职场认识、拓宽就业渠道。

3.2.3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1) 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以大学科技园为科技创新实验平台,成立新技术学习俱乐部或大学生创新社团,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贯穿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4],开展院级学生创新项目活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2) 建设大学生创业体验中心。结合专业特点,在校园公共服务区域建设大学生创业体验中心,让学生参与专业师资创办的经济实体运营,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经营性活动,体验创业和经营过程,感受经营与营销辛苦,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为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做好实战性准备。

3) 设立职业技能训练营。学生凭兴趣自发报名,成立专业社团、俱乐部、特长生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训练营,聘请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担任指导教师,以院、省、部级职业技能大赛为目标开展训练,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3.2.4 营造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成长学分获取的一条主要途径,各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不仅仅提供一些志愿服务,如社区养老院关爱孤寡老人,还应创新多种活动形式,把志愿活动和专业技能提升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完成一种体验,进行自我感悟、自我提炼,培养学生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比如学院和社区可联合开展科普性活动,完全由学生主导,每月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大学生创新项目精品展、认识你我他素质拓展等活动形式。

3.3 成长学分制的评价体系

3.3.1 成长学分认证和统计网络化

成长学分认证和统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各个环节的数据量相当大。同时,在学生前期的个人申请、院系级的审核与认定、学分的公示与反馈等环节上必须保证信息的绝对公开化[5]。传统的手工申报认证和纸质数据统计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的公开和公正,应开发成长学分制的网络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由纸质向网络化的转换,减少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及保证各环节数据的精准性。同时,通过网络化管理成长学分,实现信息的公开化,体现最大的公平化,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整个成长学分活动向良性循环发展。

3.3.2 成长学分评价主体多样化

成长学分制本身的评价要科学完善,实行定性与定量、教师与学生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实施由学生工作部负责组织协调,各院(系)负责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和考核。借助成长学分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

1)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一方面通过公开的方式检讨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平台,学生自主录入成长学分,包括选择活动项目、输入活动名称和分值、上传证明材料等,评价自身成长学分的获取情况,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提高素质能力的目的。

2) 同学互评就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真实、公正、公开、合理的评价。同学们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查阅本班学生的成长学分信息。由于同学间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最为了解,对于分值不合理之处可以向考评小组反映,进行审核认定。同时还能查阅自身学分排名,起到相互监督和激励作用。

3) 教师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师结合定性和定量的原则,既根据学生自主录入的学分情况,查验附件中的证明材料,审核认定是否合理、正确,进行定量评价;又结合平时的综合表现,坚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同时,在奖学金评定上也对成长学分的专业排名做出一定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周玲余.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大学生成长学分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7-20.

[2] 刘尚莲.推行成长学分,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时空,2014(8):109-111.

[3] 田雷.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内涵与价值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1(11):46-48.

[4] 杨正校.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4(1):60-61.

[5] 周爱花.林业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69-71.

Analysis on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Performing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Credit System within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System

ZHOU Ling-yu

(Institute of Software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215411, China)

The growth credit system is a new concept of student appraisal and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his paper takes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growth credit system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target of growth credit system in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system. Besid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owth credit system content sett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and finally comes to an conclusion of how to set up the growth credit system based on colleges own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overall growth.

growth credit system;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system; design strategies

2015-01-14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课题(2014-R-30462)

周玲余(1979-),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技术

G 710

A

1672-2434(2015)02-0071-04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