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帮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家精神形成路径研究
2015-03-19胡电喜
胡电喜,安 敏
(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云南 玉溪653100;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675000)
近年来,企业家精神成为管理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其研究范畴已由个体企业家精神过渡到公司企业家精神和社会企业家精神,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西方企业家精神层面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结合我国“本土化”的文化特质实施的研究仍然较少。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博弈往往不再是物质基础的雄厚、资源的多寡,而是人的精神、文化这些软实力是否强大。在新常态背景下,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尝试从云南茶马古道马帮文化内涵的视角挖潜马帮精神的形成路径,进一步总结、提炼、优化、张扬富有区域化色彩的企业家精神,期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茶马古道和马帮精神
有论者指出,茶马古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唐代日趋繁华,经宋、元、明、清及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驿道的开拓,茶马古道基本定型。广义的茶马古道概念是指自古以来就存在于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原始古道,狭义的概念是指从唐朝以来的古道。[1]茶马古道的称谓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西部各民族与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主要内容的商贸往来—— “茶马互市”。20 世纪90 年代,木霁弘、陈保亚等六名学者徒步考察了滇藏、川藏茶马古道,借用唐宋时期出现的茶马互市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概念。历史上茶马古道线路主要有青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它们与闻名遐迩的“南方丝绸之路”、 “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纵横连接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网络。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古商道,它更是一条各民族交往融合及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马帮,是驮马运输队伍的意思,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由于云南地形复杂,马帮是最方便、最经济的特有运输形式,直接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增长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悠远绵长的茶马古道上,千百年来随着世世代代马帮运输的扩大和发展,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互碰撞、借鉴、融合,历经沧桑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帮文化,蕴含了内涵丰富的“本土化”马帮精神特质。蒋新红、杨文英在《马帮——云南高原上独特的文化载体》一文中将马帮精神概括为:一是冒险精神,主要包含生意上的冒险、自然环境风险和土匪强盗的威胁;二是勤勉精神;三是宽容亲和精神;四是讲信誉守信用精神;五是务实求真精神;六是爱国精神;七是革故鼎新精神。而李旭在《论大西南马帮精神》一文中则提炼为马帮的冒险与开拓精神、宽容亲和与讲信誉守信用的精神、爱国精神与创新意识。应该说,上述建立在马帮文化上提炼的马帮精神非常精准,与现代企业家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学界针对马帮精神的形成路径缺乏系统性的剖析,基于此继续探讨马帮精神的演绎过程以及与企业家精神的关联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马帮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关联与耦合
马帮不仅仅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经济型交通方式,而且是一种独有的社会阶层和组织的文明文化载体。依托茶马古道这一媒介,云南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交往、交流、交融、整合与涵化。马帮的存在和运作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马帮的赶马人和马锅头身上,逐渐形成了许多触目显著的马帮精神特征,而这些品质正是过去局限于追求安居乐业,向往平和中庸的许多中国人身上所缺乏的。应该说,马帮文化沉淀而成的马帮精神内涵,一方面高度客观地凝练了马帮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也为发掘地方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夯实了理论渊源,成就了引领富有云南元素的企业家精神的最初雏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借鉴价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将铭刻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充分幻化为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财富,并将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既可以彰显古道的荣耀与光辉,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家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潜力。
企业家精神又称为创业精神,与机会识别捕捉、资源获取、创新、冒险、创造价值等概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企业家精神具有“不断进取永不停息的坚强意志、不畏艰苦和勤俭节约的理性化工作态度、勇于冒险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发现新机会的灵敏嗅觉”的核心特征。基于马帮精神的分析,至少有以下几点与现代企业家精神存在契合:一是马帮精神包括了冒险精神、勤勉精神、宽容亲和精神、讲信誉守信用精神、务实求真精神、爱国精神和革故鼎新精神,这与通常意义上提到的创新精神、学习精神、冒险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等企业家精神保持了在精神特质上的协同一致,虽然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和地位可能在不同时期并非完全等同,但是二者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二是马帮作为典型的赢利性商帮组织,其沉淀的无形资产不管是马帮精神的产生、形成和内化,还是马帮精神的外显、展现和外化,都体现了企业家精神的哲学、心理学和行为学三维整体性。三是马帮精神反映了马锅头和赶马人的经营能力、个人魅力和领导水平在内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支撑与引领了他们用心血和汗水长期浇灌了一条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事业,也使得马帮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超越历史的先进性。四是尽管由于马帮所处时代及阶层、知识等方面的局限,导致马帮精神的物质基础、精神营养以及具体内涵与企业家精神略有差别,但是马帮精神对于马帮的实践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古代的马帮精神与现代企业家精神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共通性,在内容上具有耦合性。
三、源于马帮文化的马帮精神以及企业家精神生成要素分析
从深层意义上讲,尽管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茶马古道宛如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为“马帮精神”的打造与现代企业家精神的转换奠定了理论与现实基础。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的产物,与企业家所处的时代、区域息息相关,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一)在文明文化层面
不同区域的企业家精神都深深镌刻民族文化的烙印,因此在诠释企业家精神时离不开文化背景的分析。马帮是云南及西南地区山地的一种传统运输方法,蕴藏了云贵高原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与纽带。云南马帮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和不断丰富的内涵形成了滇西乃至云南独有的“马帮文化”。[2]马帮文化在云南的发展源远流长,具体包括马的饲养、驯化和赶马史,马店、马帮组织结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应用器物及设备,与云南交通、经济发展的关系,赶马过程中形成的歌谣、音乐、文学等方面。[3]应当说,依托茶马古道形成的马帮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与中原文化、南亚东南亚海洋文化及青藏高原吐蕃文化等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马帮作为典型的商帮组织形式,是商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自发结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往往以同一籍贯、相同文化习俗和相互认同的商道,形成各自独有的商帮文化,并依赖这种商帮文化凝聚团队成员的向心力。抑或在今天,基于马帮文化的现代解读视角而言,马帮承载的不只是简单的货物,而是一种力量和精神。这是因为在马帮运营过程中需要克服来自于自然的、人为的、区域的、时代的、团体的、个人的、动物的等诸多困难,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勤勉、团结、坚忍、爱国、开放、容忍的特质即为马帮文化的内涵。事实上,马帮文化已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和传承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成为培植马帮精神的根基。
(二)在形成时空层面
总揽云南茶马古道可知,唐宋时期,由于云南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的繁荣有力推进了茶马古道的发展。明朝时期,频繁的战争对战马的需求量增大,汉藏茶马贸易达到了极盛时期。清代,茶叶运输到藏区的规模进一步加大,汉、藏茶道也有长足的发展。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阻断云南各地对外交通干线,为支援抗战重新启用马帮直到抗战结束。马帮大多活动在一条滇、川经西藏通往南亚西亚的神秘古道上,以云南中甸、四川康定、西藏昌都构成最为重要的三角地带,国外则直接到达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越南、泰国等,还可以延展到南亚、西南亚、东南亚的其他国家。据文献记载,“茶马古道”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初具规模,当时称为“蜀(四川)身毒(印度)道”;在唐代便形成茶马互市,宋代于雅安设置“茶马互市司”,清代在云南永宁亦设茶马司。与此同时,茶马古道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可见,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成就了马帮精神的历史底蕴与外部基础。
(三)在环境影响层面
在自然环境层面,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的古商贸通道,这也决定了马帮在辛勤奔波于荒山野岭的过程中要经常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艰苦卓绝的抗争。以滇藏交界处为例,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把这块地域切割成一个极为险要的地带,马帮行走在蜿蜒崎岖、乱石叠嶂的干热河谷与高山雪岭之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置马帮于死地,不亚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可见其艰险程度超乎寻常。然而,茶马古道的自然景观却有助于激发马帮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不断突破与超越思维的局限性形成商业大智慧。在政治法律环境层面,马帮大多活动在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法律的不完善以及土匪强盗的猖獗活动,即便马帮全副武装然而死人损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而马帮每做一笔生意都承担极大的风险。这客观上需要主宰运输事业的马帮在摸清市场需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努力追求互助、合作、共享、共赢,甚至将自身的利益跟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支撑在茶马古道上创造的无数辉煌。在云谲波诡的变局中,各路马帮历尽坎坷却从未退出舞台,维系马帮顽强成长的背后力量应该就是马帮精神,这绝非历史机遇或地缘优势能够解释通的。
(四)在组织类型层面
马帮大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是茶马古道独有的一种交通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的特殊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一般来说,从产生之日起,马帮就构建了以俗称“锅头”为首领的组织体系,设有“大锅头”、“二锅头”、“三锅头”和若干赶马人,各司其责。其中锅头既是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赶马人基本上是锅头的雇佣劳动者。马帮组织正是凭借严格的纪律、复杂的行头设备、先进的体制等把整个马帮凝聚在一起,共同抵御风险、共同生存发展的。此外,马帮的行业性质,决定了马帮团队必须少惰性、多勤勉,苦心劳力并举,“行船走马三分命”就是马帮谱写茶马古道艰辛历程以及承担风险的绝佳诠释。马帮不仅仅是拿生命财产孤注一掷,而更需要非凡的胆识、坚忍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当然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迁的农民要辛苦得多。这就要求马帮务必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付诸于实践,通过持续的自我挑战谋求存续之道;否则马帮就长不大、做不强,甚至走向毁灭的边缘。基于马帮组织类型的分析,并不只关注某个群体的成败兴衰或某种管理制度的优劣,而是透过最持久且又弥足珍贵的映像,追溯马帮文化深层的思想家园。
(五)在功能效用层面
马帮最初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当地运输经济的影响及促进方面,其本身的完整运行过程就是生产消费的一个产业服务链。茶马古道的起点都是盛产茶叶的地方,主线的沿途还会延伸出无数支线,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滇、藏、川大三角区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它是古代亚洲大陆以茶叶为纽带的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网络,来自云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与西藏的麝香、皮毛,以及来自印度的珠宝、首饰、香料等等达成交易关系。20 世纪50 年代,随着现代交通体系的贯通,人背马驮的落后交通工具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茶马古道作为运输通道的功能已经逐渐被公路、铁路等取代。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茶马古道曾经在传播文明、中外交流、民族迁徙、宗教转播、民族融合等方面的贡献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依托马帮特有文化精炼而成的马帮精神是西部企业家精神的源泉,若将这种精神提升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又将其普及为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这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可以这样说,梳理、弘扬马帮文化与马帮精神,有利于当今企业家精神在培育过程中找到一种“根脉”,实现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
[1]张永国.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J]. 西藏大学学报,2006,(6).
[2] 杨增适. 茶马古道上的云南马帮[J]. 西藏民俗,2000,(1).
[3]杨永平. 马帮文化和云南侨乡[J].学理论,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