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习外号类新词

2015-03-19郭雪敏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表义词素学渣

郭雪敏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最近,一组学习外号类新词广为流传,成为学生间互相调侃的新方式。这些学习外号类新词最初在人人网和各大BBS论坛上明确列出,共有十个,分别是“学魔”“学霸”“学神”“学痞”“学民”“学弱”“学渣”“学残”“学沫”“学水”。 随着这组词的高频使用,不断有新的学习外号类新词出现,如“学糕”“学酥”“学癌”“学婊”等,显示出学习外号类新词的能产性。本文尝试从意义、形成、特点三个方面对学习外号类新词做简单的分析。

1 学习外号类新词的意义

1.1 从意义本身来看

刘吉艳指出:“汉语新词群,就是在汉语新词语中,以具有共同词素(词)为外在形式标志,共同词素(词)的意义相同或相关,形式整齐、结构统一的词或短语的聚合”[1]。学习外号类新词之间存在共同的词素——“学”,“学”在学习外号类新词中的意义相同——“学习的,学习上的”,它们都是双音节词,形式整齐,结构统一,因此它们同属一个汉语新词群,属于汉语新词群中的类义词群。这组类义词群是按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来给学生分类的一组词,其意义即是其属——学生,加上其在这三个方面的种差。以“学民”为界,“学民”前面的四个学习外号类新词指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民”后面的五个学习外号类新词指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以“学民”为界的这两小组词彼此间的区别在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的不同。

“学魔”指智商、情商高又极为努力的学生,这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达到了癫狂状态,像是陷入了魔症。

此外还有学习走火入魔的“学魔”,在某个学科超乎常人的学鬼等等。(《北京青年报》2014年1月2日)

“学霸”指智商、情商高又非常努力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但不像“学魔”那样癫狂。

吴建平的同学纪嘉敏说,让全班同学钦佩不已,很难的VB计算机考试,他竟然考了98分,接近满分,被同学们戏称“学霸”,而他的总成绩保持第一或前五名。(《郑州晚报》2014年11月6日)

“学神”指天赋很高、生活很自由、成绩也很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之所以被称为“神”,得益于其高效的学习效率和轻松的学习态度。

在20门科目中,除了1门98分、四门99分外,其余都是满分。韩衍隽也因此受到热捧,被网友惊呼为“学霸”的升级版——“学神”。(《新京报》2014年11月5日)

“学痞”指上课睡觉、下课玩闹、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成绩依旧很好的学生,这类学生痞性十足,与典型的好学生相差甚远,成绩却与好学生不相上下。

还有被大家调侃为“学痞”(或学屌),这类学生被大家定义为“成绩好,有点痞”。(中国新闻网2014年1月2日)

“学民”指智商均衡的学生,顾名思义,这类学生和“网民”“股民”等一样是在某一领域占绝对多数的芸芸大众。

近日,在我国不少中小学校,一组依据成绩划分的“阶层标签”悄然登场并从“学霸、学民、学渣”的三足鼎立之势发展成“十项诠释”的等级体系。(人民网2014年1月13日)

“学弱”指学习不好却认真学习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效果却不明显,用尽了各种学习手段的他们身体虚弱,不堪重负。

说学渣算是客气的,按现在的鉴定方法,二千可称得上是学弱。(中国娱乐网2014年9月5号)

“学渣”是天赋和努力程度都一般却依然对成绩有所追求的学生,这类人在学生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渣”一词成为学子们调侃自己的方式。

第二份名单中的人,也至少是秀才出身,排比一下,差不多也就是我们的二、三本线,绝不是学渣。(《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2日)

“学残”指拼命学但成绩却一塌糊涂的学生,这类学生已经被学习折磨得痛苦不堪。

相对“学霸”,为什么有些人成了大家口中的“学弱”、“学残”? (《中国青年报》2014 年 9 月 3日)

“学沫”是比较低级的学生,他们的智商没有很高,学习也不是很努力,每天在混着日子,总觉得能够不劳而获。

杜江出场时号称在剧中是一个“学沫”,打算“弃医从文”,但从现场演示急救的环节来看,大有“弃演从医”的架势。(新华网2014年11月6日)

“学水”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智商差,不努力,自甘堕落,自暴自弃。

几天前,我们盘点了网络流行的 “学习外号”,从“学水”到”学魔“一共分为十个等级。(人民网2014年1月9日)

1.2 从表义方式来看

学习外号类新词在表义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点,从这点来看,它们可以被分为两类:直接表义和曲折表义。其中直接表义的新词比较多,包括“学魔”“学霸”“学神”“学痞”“学民”“学弱”“学残”。这类学习外号类新词的意义比较直白,只要理解“学”后词素的意义就可以对之“望文生义”。这类新词体现出新词新语便捷的特点,看到这些词的读者能很快理解其意义,而且能很快地准确使用到交际中。这类新词也最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曲折表义的新词有“学渣”“学沫”“学水”。这类新词是使用了修辞方式,其意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完成的。刘吉艳认为:“很多新意义的产生都是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完成的,当出现新事物的时候,人们受语言规律的制约,不会无限地增加概念,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从而利用对已知事物的认识来表达新概念,产生新意义”[1]。 在这里,“学渣”“学沫”“学水”是把“渣”“沫”“水”的指称物的意义隐喻来指称和它们具有相似点和关联点的人。后起的学习外号类新词“学糕”“学酥”最能体现其曲折表义的方式。“学糕”里的“糕”特指切糕,它是新疆的一种小吃,这种中国传统小吃听起来和普通的糕点一样松软酥脆,其实却又硬又重,很小的一块切糕就可以达到1-2公斤。“学糕”一词用切糕来比喻像切糕一样的学生,表面看起来“弱”,实际上很“强”。“学酥”里的“酥”指称的点心具有表面上看起来很大很好,其实用手一碰就全是渣渣的特点,“学酥”用“酥”来隐喻具有和“酥”相似的特点的学生。这类新词体现出创造者的智慧和新词的强大表现力,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不直接表义却能给人一种“你懂的”的感觉。

2 学习外号类新词的产生

2.1 就汉语新词群来说

学习外号类新词最近才流行于大学和中学校园,但是通过检索我们发现,在这之前学习外号类新词就已经零零散散地出现了。如:

连续三年学分全班第一,各种科研、竞赛获奖28项,担任系里各类球队队长,能跑马拉松、主持晚会、朗诵诗歌……清华女生马冬晗和她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因为成绩斐然,近来被网友封为“学霸”。(《人民日报》2012年10月26日)

“不想学习时就看看清华大学双胞胎学霸学神是怎么过的……”昨日,人人网上,题为“清华双胞胎学霸”的帖子引发上万网友转发,超过10万网友关注。(人民网2012年10月19日)

郑大“DOTA大神”考研逆袭名校,学渣变学神。(新浪拍客2012年8月30日)

2012年的时候微博上也出现过一组学习类新词,如:学霸的升级之路:学沫→学渣→学丝→学块→学条→学坨→学墩→学你妹→学尼玛→学霸→学者→学师→学灵→学王→学皇→学宗→学尊→学圣→学帝→谢耳朵童鞋!!!亲,你到哪一步了?(腾讯微博2012年11月26日)

就一组词来说,学习外号类新词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过程,先是部分学习外号类新词零星地出现,接着更多的学习外号类新词不断出现,最后它们聚合到一起,成为一组学习外号类新词。

2.2 就汉语新词语来说

就一个一个的学习外号类新词来说,它的产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类比作用的结果。“词的外表上的正常变化,凡不属于语音性质的,都是由类比引起的。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类比必须有一个模型和对它的有规则的模仿”[2]。对学习外号类新词做共时的封闭性研究,10月14号在人民网上检索这组学习外号类新词,“学霸”“学渣”的查询结果分别位居学习外号类新词之首和之次,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霸”“学渣”这两个词的生命力,而这两个词也比较能体现出类比在学习外号类新词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霸”是一个很能产的词素,“霸”处在后面的双音节词非常多,如:世霸、宗霸、湖霸、渔霸、村霸、狱霸、考霸、麦霸、拳霸、笑霸等。“霸”处在双音节词的后面指称人,最初带有贬义色彩,指恶霸,依仗权势或实力横行一方的人。随着语言的发展“霸”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渐渐趋于中性,甚至带有褒义色彩,指在某一领域表现突出的人。“学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类比考霸、麦霸、拳霸等词产生。“渣”也是一个比较能产的词素,以“渣”为第二个词素的词有人渣、煤渣、炉渣、蜡渣、豆腐渣、钢渣、麻渣、饭渣、馍渣、甘蔗渣等。“渣”作为第二个词素指称碎屑或者渣滓,最初大部分用于指物,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渣”的词义产生了隐喻用法,可以指称在某一领域表现较差的人,“学渣”是在类比煤渣、豆腐渣等词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形成的。此外,“学民”“学神”也能很清楚地反映出类比在学习外号类新词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们能和另外一些词组成其他的汉语词群,如市民、渔民、网民、股民、彩民、险民等;天神、水神、诗神、男神、女神等。

学习外号类新词和汉语中众多的新词群一样,其产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类比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通过类比产生的这一组新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语言交际的需要,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达力。

3 学习外号类新词的特点

3.1 新词不“新”

学习外号类新词呈现出新词不“新”的特点,首先学习外号类新词里的“学霸”“学民”是汉语中本就有的词。“学霸”本指学界的恶霸,《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里有一句话里就有“学霸”一词:“其时属下有个学霸廪生,姓张名寅。”“学民”最初指儒生,有知识的人,如:“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农战》)

其次是学习外号类新词作为类比机制产生的结果,它们本身就是用汉语语言中已有的词素构成的,构词法也是汉语中早就有的,只是在组合的时候会有一些新鲜的、超常规的搭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外号类新词不“新”。“类比创新总要利用旧材料,语言好像一件袍子,上面缀满了从本身剪下来的布料制成的补钉”[2]。“新词语词群总是在已有词语的基础上产生,以社会需要为契机,以类推为内在机制,以形式化的“似曾相识”的面貌出现”[1]。

3.2 能产性强

学习外号类新词是一个开放的词群,其产生是一个一个的学习外号类新词不断类聚的过程,作为一个新词群固定下来以后也不断有新的学习外号类新词补充进去,如上文提到的 “学糕”“学酥”。“学糕”指表面上看起来不刻苦学习,却总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效率特别高,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听讲,下课的时候放松身心娱乐,好成绩得益于这种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酥”指看起来学习成绩不错,其实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看起来像学霸,一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学渣。这两个词语的出现扩大了学习外号类新词的指称范围,从已有的学习外号类新词中又分出了两种,增加了表示学生相关学习状态的称呼。学习状态多种多样,学生数量众多,指称不同学习状态的词的需求很大,因而学习外号类新词不会是一个封闭的词群,会不断有新的词出现,学习外号类新词是一个能产性较强的词群。

“电脑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影响了人们的语言生活”[3]。学习外号类新词代替了传统的尖子生、差生等词来指称学生,它们是从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三方面的综合来评价学生的,这样的评价方式优于传统的单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是一种进步的语言现象。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网络社会,语言使用者有创新求异和趋同的心理。[4]学习外号类新词形式新颖,诙谐幽默,使用者众多,迎合了语言使用者的这一心理。但是我们在使用时也要看到它的不足,如分类过于详细,同义词很多,如学帝与学神同义,学屌与学痞同义,这些同义词的存在说明学习外号类新词还不够成熟,需要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1]刘吉艳.汉语新词群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2、49、56.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岑麟祥,叶蜚声,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29、241-242.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

[4]夏丽虹.就流行语看语言的创意性与趋同性[J].语文建设,1999,(2):16-18.

猜你喜欢

表义词素学渣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汉语借形表义词论析
从“学渣”逆袭成“网红”
网络新字构成的理据分析
“学霸”“学渣”有话说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班级充满相对性
我是学渣千秋叶工作室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