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导入式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2015-03-19黄器伟翟娜娜
黄器伟,翟娜娜,崔 唱
(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郑州450063)
病理学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而实验课是掌握病理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主要是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获得对病变直观的认识,验证和巩固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分析能力。病例导入式多媒体组合教学法是综合运用数码互动和数字切片两种新技术,实验课上加入病例讨论环节,改革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
1 授课方法
病理学实验课运用病例导入式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应以系统的理论课教学为前提。
1.1 搭建优质高效的互动学习平台 黄河科技学院于2010年采购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主控台直接与投影仪、教师的显微镜和电脑以及学生的显微镜和电脑相连。教师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病变直接显示在主控台的电脑和投影上,便于学生直观地观看老师所讲的病变,有利于师生互动。每一位学生所看的显微镜下视野也都显示在教师主控台的电脑上,教师无需下去走动就可以看到学生所观看的视野,并可以与学生语音互动。该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高效优质的学习平台[1]。
1.2 准备病例 病例的选择是实验课能否高效开展的关键。教研室几位老师通过集体备课加网上搜索的方法,整理出一套病例,每个病例都搭配切片讲解以及幻灯示教。所有病例按顺序编号,每节课讨论1 -2 道病例,具体实施步骤为:①教师讲授,教师先用30 min 讲授本节课重点、难点、学习要求以及相关的切片、理论知识。②学生自学:约70 min。讲授之后给出本节课的病例,让学生从病例中带着疑问从本节课观看的切片中、大体标本中、病理学课本,相关资料中,以及分组讨论中找寻答案,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③总结和讨论:约50 min。教师分组提问,并对病例以及本次课观看的大体标本镜下标本做总结和讲解。④课堂评价:包括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和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主要是绘出本次课程重点切片的镜下观,以检验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程度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教学效果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更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对于医学生来讲,病理学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与临床疾病相关的课程,那么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在管理教学中开始采用[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依托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课中导入病例分析的环节,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更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连,符合现在大学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学能力。每一个病例,对于学生来说,就仿佛置身于临床的环境当中,不再是死板沉闷的教室,而是活生生的临床病例展现。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的查阅课本、参考书籍、甚至是网络,带着兴趣与疑问去学习,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讨论环节,使得学生能够整合所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与同学交流提高。病例的导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系统整合,由基础到临床,由点到面,由浅到深,逐步提高。
②增加了师生互动,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以及病例分析的导入,使得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个人满堂灌式的教学。课堂的主体变为学生,而教师只是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教师就要不仅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语言总结能力,以及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临床实践能力和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等等[3]。现在本科院校都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这就迫使与临床相关课程的教师不能只专注课堂理论知识的提高,还要定期到临床中实践,这样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1]朱兰珍.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5):3 358 -3 359.
[2]朱 焱,祝 峙,郑建明.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8):889 -891.
[3]杨梅松竹,王小莉,龚兴牡,等.临床病例导入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3,3: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