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5-03-19彭劲
彭劲
(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省属本科高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主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准确定位服务对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明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需求给省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解析及其科学界定
第一,从类型上,“应用型本科人才”属于应用性人才范畴,是面向社会需要的职业性人才。从层次上,作为本科人才,毕业后大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才,虽然也有少部分将进入研究生层次,但不是主体。第二,“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作为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型人才的特殊人才类型,一切侧重于知识应用,具有市场导向、着眼于学生就业需要的人才都可以归属于应用型人才,呈现出发展性和多样性特征[2]。将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学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越来越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共同选择。
二、省属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索的内容与意义
省属本科高校试点转型的探索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转型高校逐步转向大众型培养模式,不仅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面向用人单位输送应用型人才。2012年,我国有1 145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高校1 036所,约占91%;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1 250多万人,约占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88%[3],由此看出,众多省属地方高校承载着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但诸多省属本科高校为求生存与发展,不顾高校原有基础和条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追求研究型的办学目标,出现了“专科升级本科,本科转型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进而升格为重点建设院校,争取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更多的教授、院士进驻”的现象[4],导致教学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使诸多地方院校陷入发展困境。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湖北省政府决定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省级试点工作,省属本科高校要转变成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大学。湖北省属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新形势下这个课题具有全新的内涵,时代特征鲜明。国外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历史比我国长,是不同于我国国情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知名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教育模式,由于办学历史、地域资源等诸多优势,发展成为不同于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教育模式,可以借鉴给省属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不多。因此,试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立足实际办学校,积极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通过试点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三、湖北科技学院推进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1.深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单位,艺术设计教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通过将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制定适合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摸索以“教产结合”艺术设计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艺术设计人才应用型、技术型的专业特色,打破艺术本科教育清一色重学术、轻实践的现状,向特色化发展。例如教师结合《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组织学生抢救性地制作古村落、古民居、古桥梁等鄂南传统建筑特色浓郁的模型,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等领导观看后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也得到咸宁市政府、咸宁市城乡规划局、咸宁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咸宁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咸宁市旅游局等单位领导与专家的赞赏,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
2.构建合理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以社会对专业设计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改革,突出专业实用型和技能型的鲜明特征。遴选《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建筑模型设计》、《灯具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为学科建设的核心课程,通过汇聚艺术专业的学科优势,教师把市场上的设计课题带入课程中运用实践学习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协作性,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精神强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3.挖掘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市场化的办学方向,主动和企业联姻,构建了校企联动的办学管理体制和贴近企业的教学形式,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体现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之路。近5年以来,艺术设计专业在咸宁市已建立了1个省级、6个校级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在深圳、东莞、宁波等省外城市建立18个大学生实践基地,与相关专业对口公司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加深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设计公司中的优秀设计师和设计总监请进学校,举办65场设计讲座,企业的设计精英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在校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活动在社会前沿的设计资讯,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发展状态。
4.坚持科研先行促进教生专业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加强专业科研的团队建设,提升对地域化艺术设计的艺术研究能力。基于咸宁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温泉之乡”、“千桥之乡”、“古民居之乡”的地方特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带领学生开展研究。近5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已完成《咸宁传统文化建筑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等省、厅级科研项目13项,完成《鄂南古桥艺术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研究》校级科研项目24项,教师在《包装工程》、《中国陶瓷》、《华中建筑》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学生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3篇,这些科研成果直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为咸宁市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作出了贡献。
5.融入文化创意产业收获发明成果
作为实用型、技能型特征鲜明的艺术设计各专业,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师生的艺术创新实践活动。鄂南地域文化拥有其浓厚的荆楚地方色彩,通过对鄂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提炼,设计出富有美感的多元化特色产品。结合《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发掘利用鄂南地域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在文化创意上下功夫,设计具有浓厚鄂南地域文化元素的家具设计,在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给人以活泼、流畅、优美的视觉感觉,具有推向广泛市场的潜力,目前已有2项设计作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专利产品。
6.大力传承地域优秀历史文化
湖北科技学院依托艺术设计专业成立鄂南传统建筑与景观研究所、鄂南绘画艺术研究所,打造研究地域历史文化的平台。我校艺术设计专业要立足鄂南,发掘鄂南历史沉淀出富含底蕴的地域文化艺术,在该领域做大做强形成专业特色。艺术设计教师团队前期已经用5年多的时间,通过深入鄂南乡村进行大量调研,克服资金短缺、路途崎岖的困难,建立了鄂南传统建筑数字资料库,并将出版《鄂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等多部专业学术专著。同时,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承担我校鄂南传统文化展览馆的设计,强调从多维视角挖掘鄂南的历史文化内涵,反复技术攻关,设计出民族风韵浓厚、地域环境鲜明的艺术空间环境。
7.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作用
十多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多人担任咸宁市市政工程项目、咸宁市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专家。参加了咸宁市咸安区档案局办公大楼建筑设计、咸宁市银泉大道至一号桥路段滨水景观园林设计、咸宁市博物馆室内设计等30个项目的招标评审会,积极为地方建设建言献策。同时,为咸宁市城乡规划局、咸宁市园林管理局、赤壁市城乡规划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举办多场专题讲座,得到了相关单位的欢迎,扩大了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积极开展“以赛促学”的实践活动,形成激励机制,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鼓励大学生参入校内各类艺术专业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艺术类专业比赛,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参赛作品的创作技巧与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2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敖启翔的数字动画作品《孤独芭蕾》,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三等奖;2012级产品设计专业涂操同学的作品《太阳能多用冲锋衣设计》,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2011级产品设计专业廖琳彩同学作品《检测健康牙刷》,在2015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在第六届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了2项铜奖、6项优秀奖。
9.推行导师制度利于学生管理工作
努力实现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工作目标。近3年来在艺术专业学生中开始试行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方面的关键作用,对于提高我院学生专业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届毕业生考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指导毕业生考研报名人数23人,其中20人通过国家分数线,最终有17人被省内外多所知名高校成功录取。同时导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帮助,强化创业实践环节,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实力。
四、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院校要依据当地社会经济需求、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的容纳范围,树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省属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充分体现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徐克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7~10.
[2]邵波.论应用型本科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5):30~33.
[3]夏鲁惠.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10-20.
[4]张丽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与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8,(10): 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