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梦理念的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2015-03-19刘小萍
刘小萍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基于中国梦理念的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刘小萍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孤儿是社会上弱势群体之一,孤儿大学生虽多数已经成年,但仍处于求学阶段,且与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资助体系,但随着特殊困难学生群体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孤儿大学生群体,现行资助体系就逐步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以中国梦理念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孤儿大学生的基本梦想、多样梦想和未来梦想,探讨了完善孤儿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方式,帮助孤儿大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实现其自身的中国梦。
中国梦;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
本文基于习近平同志所提出中国梦理念,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将孤儿大学生的梦想划分为基本梦想、多样梦想和未来梦想三个层面,不同层面对应不同的资助方式和内容,最终建立适合孤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资助体系。
一、现行资助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充分助困能力不强,孤儿大学生基本梦想实现困难
孤儿大学生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既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共性困难,又有不同于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特殊困难。我国高校建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主要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包括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为辅的助困体系。银行每年可向孤儿大学生提供不超过6 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每年最高可达4 000元,再辅以勤工助学和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方式,一般情况下,基本满足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但是,当面对毫无经济来源的孤儿大学生时,现有资助体系就暴露出充分助困能力不强的弱点,仅能帮助他们解决与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同的共性困难,当他们需要购置学习、生活必需品,或者遭遇一些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就会体现出一些特殊困难,对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产生影响,阻碍了孤儿大学生基本梦想的实现。
(二)奖学金评价标准单一,孤儿大学生多样梦想难以实现
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奖学金助学,是指学校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通过刻苦学习和良好的表现,争取获得各种奖学金以解决自身经济困难的一种资助方式。一个社会想要进步,就必须要有创造性,而每个人创造性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发展成正比,充分张扬个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创造潜能。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基地,应营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引导学生在某一领域追求卓越,独领风骚。奖学金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并实现自我突破与发展,但目前绝大部分的奖学金评价标准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成绩进行评定,评价标准单一。尤其是孤儿大学生,他们往往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可能存在学习成绩不佳、人际交往狭窄等问题,在单一的奖学金评价标准下,他们难以获得内心的满足,难以实现自我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实现孤儿大学生的多样梦想。
(三)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影响孤儿大学生实现未来梦想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指出:“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对于孤儿大学生来说,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来进行社会实践,是一举两得的方式,在参加实践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来缓解生活压力。然而目前高校资助体系中的勤工助学岗位普遍存在工作内容简单、体力劳动居多等问题,岗位主要以教室卫生清洁和校园安全保卫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非常有限。孤儿大学生通过参与这种勤工助学活动,甚至可能促使他滋生更强的自卑心理,也不利于他们将专业学习与勤工助学工作有效结合,这种资助体系下孤儿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空间有限,会影响孤儿大学生实现其未来梦想。
(四)资助工作功能窄化,人文关怀缺失
一方面,孤儿大学生本身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经历,容易出现自卑问题,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在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交往不顺利等挫折时更容易变得沮丧,甚至自闭;另一方面,在资助工作开展的实际过程中,一些资助工作者注重制度的执行,忽视对受助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为例,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要“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一些资助工作者在执行文件的同时,忽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暴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使得一些自尊心强、家庭困难情况特殊的学生因不想向别人示困而难以获得资助。此外,对受助学生的精神需求不够重视,把资助当成一种慈善活动,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成施舍的对象,较少关注到受助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理想信念迷茫、公德意识淡薄等问题。造成资助工作功能窄化,影响资助工作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建立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措施
(一)设立专项助困基金,为孤儿大学生实现基本梦想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更是年轻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孤儿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一部分,也有自己的中国梦,他们的基本梦想就是摆脱家庭条件的限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助困基金,针对孤儿大学生进行有力的个体资助,帮助他们暂时渡过难关。由于高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自身不具备为某一同学提供高金额的经济资助的能力,可以通过联系高校所拥有的企业资源,校企共同设立专项助困基金。以笔者所在西南石油大学为例,学校从2012年起,联系多家石油及相关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圆梦基金”和 “大学生爱心基金”,圆梦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孤儿大学生,每年资助6 000元,用于提高生活质量,购买学习、生活用品,让孤儿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圆大学之梦。爱心基金则是根据学生面临的困难程度,可不设上限地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这两项基金的设立,有效弥补了学生资助工作充分助困能力不足这一缺陷,能够在孤儿大学生出现突发情况时及时给予资助,为其实现基本梦想护航。
(二)多种奖学金并存,为孤儿大学生实现多样梦想创造机会
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的,是多姿多彩缤纷无限的,每个人的中国梦也是多样化的。孤儿大学生除了基本梦想,还拥有多种多样的其他梦想,比如他们可能在科技、语言、经济、管理、写作、实践等某一领域或其他领域有一定特长,并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为消除当前奖学金评价标准单一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种多样的奖学金,实现多种奖学金并存,为孤儿大学生实现多样梦想创造机会。西南石油大学为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实现其多种多样的梦想,建立起单项奖学金、创新科技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并存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1.单项奖学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西南石油大学设立学生课外单项最高荣誉奖——“西南石油大学飞翔奖”,分十个单项,用于奖励在科技创新、宣传写作、文化体育、自强创业、社会实践、精品活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孤儿大学生在学好第一课堂的同时,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努力让自己在某一擅长的领域获得认可和激励,在课外领域获得激励又能反过来促进孤儿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
2.科技创新奖学金。胡锦涛同志曾深刻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西南石油大学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增加课外科技创新方面的经费投入,以保障立项课题的覆盖面,让有意愿参与科学研究的孤儿大学生都有课题可做。目前已设立“西南石油大学——中原油田课外科技基金”、“西南石油大学——华北油田课外科技基金”、“西南石油大学——宝石科技创新基金”等多项科技创新类奖学金,用于支持科研立项,培养孤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奖学金。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社会实践是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途径。西南石油大学通过设立社会实践奖励基金,鼓励和支持孤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与安东石油、宏华石油等企业联办夏令营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提早了解企业文化、了解工作流程、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参加实习、实践乃至择业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通过设置以上奖学金,可以改变以往只有优秀学生奖学金、只看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标准,合理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奖学金的导向作用,为孤儿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多样梦想创造机会。
(三)强化“能力资助”,为孤儿大学生实现未来梦想打下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想,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孤儿大学生的未来梦想就是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出自己期望的生活状态,跟随祖国和时代的发展而成长进步。孤儿大学生要实现这些未来梦想,必须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勤工助学作为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孤儿大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载体,要鼓励孤儿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高校应在现有勤工助学工作中强化对孤儿大学生的“能力资助”。如西南石油大学大胆尝试,在全国创新开展“助学见习工程”活动,把“勤工助学”和“职前见习”相结合,利用校内有关部门优势资源,给学生提供职前见习机会。“助学见习工程”每年在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选拔一批学生担任实验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并将孤儿大学生纳入培养范围,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多层次、多元化培训。“助学见习工程”在校内各机关处室、二级学院和教辅单位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平台,由专业的教师带领,对管理、科研和动手等单项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期间享受相应勤工助学岗位工资。与此同时,还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公文写作、演讲口才、办公自动化和角色定位与压力调试等理论培训,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同时,学校积极利用石油行业优势资源,一方面在进驻学校科技园的企业中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开发一些具有学校相关专业背景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的所学专业得到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其他石油企业单位,号召企业提供部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通过远程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任务。这样,学生既能获得具有专业背景的勤工助学岗位,又能消除学生离校外出参加勤工助学带来的安全隐患。这种兼顾能力培训的勤工助学方式大大提升了参与其中的孤儿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处事能力,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未来梦想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四)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人文关怀就是强调以人为本,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注重人文关怀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在要求。西南石油大学多年来一直秉承“资助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努力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资助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得学生资助工作成为一项暖心工程和育才工程,构建学生资助工作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第一,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制定。必须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建立科学完善和具有人性关怀的制度,指导开展日常工作,使得学生资助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有章可循,以此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利益。学校要逐步完善、修订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定等重要环节上,注意人文关怀与规范管理之间的融合,注意保护孤儿大学生的隐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学生资助工作要将育人作为最终目标,在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孤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维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培养他们养成诚实守信、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优秀品德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孤儿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西南石油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心传递承诺”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感恩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此来传递爱心。让孤儿大学生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丰收,实现全面发展,并让爱心得以传递,共同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三、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孤儿大学生作为高校经济贫困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国梦,他们有着完成学业的基本梦想,拓展自我的多样梦想和立足社会的未来梦想,家庭、经济条件的不足制约着这些梦想的顺利实现。孤儿大学生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帮扶群体,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资助体系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帮助孤儿大学生实现其梦想。
[1]张晓培,周蕾.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3~86.
[2]周南平,钱晓田.行业型高校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1,(10):112~113.
[3]陈玥.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孙德刚.利用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J].教育探索,2011,(10):108~109.
[5]薛深,刘慧婷.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2095-4654(2015)10-0044-04
2015-07-05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孤儿大学生成才的资助机制研究(CSZ13039);西南石油大学校科技基金资助:构建孤儿大学生成长资助机制(2012XJR028)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