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民族院校党建中的作用

2015-03-19王文娟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2期
关键词:领袖社团意见

王文娟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民族院校党建中的作用

王文娟

在网络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支撑下,以微博、微信、移动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深刻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新媒体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大学生意见领袖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创新民族院校党建育人新途径、新方法。

民族院校;新媒体党建;大学生意见领袖

[作者]王文娟,硕士,讲师,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民族院校兼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属性,肩负着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历史使命。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有效途径。

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社会角色扮演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精力充沛、充满了热情和活力,是社会中文化素质较高、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同时他们又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他们接收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热衷于利用一切高科技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更加便利。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新媒体等成为今后的主要发展动向,微博、微信等社交网已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场域。互联网不只是一个工具,更成为民族院校学生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他们利用新媒体便捷、快速的优势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人际交往空间,合理打发碎片化时间。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应认清所面对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重视并充分利用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社区的影响力,通过发现和培育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作用,使国家观和民族团结观更深刻地融入学生思想中,真正强有力地发挥高校新媒体阵地的影响力。

一、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民族院校的学生民族种类多、民族文化差异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不同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在校园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只喜欢和本民族师生交往,造成民族间的隔阂和离散。二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一般院校贫困生和特困生比例大约分别为25%和15%,而民族院校则分别高达40%和25%。更有少数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回避与同学交往,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变得内向、孤独。三是目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上有着朴实好学的特点,但由于受民族地域、生产方式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受教育水平与汉族学生和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有的甚至连普通话也说不好,导致自信心下降,陷于深深的失落、焦虑和矛盾心理之中。

民族院校的学生还在思维(认识)方法、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学生因对党的民族政策学习不够,认识上存在模糊,社会经验不足,加之民族意识或宗教的影响,不能认清国内外敌对势力把大学生作为意识形态较量所争夺对象的真实面目,对一些背叛和分裂国家的反动言论不能给予积极的抵制和批判。

民族院校办学的特殊任务和办学的特殊实际决定其党建工作人员既要具备一般高校党建工作的素质要求,还要熟悉党的民族政策、掌握一定的民族知识和必要的宗教常识。应了解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家庭以及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信仰和宗教背景等,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追求和成长。

二、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学生党建工作是民族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更关系到民族院校是否能实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当前,民族院校由于民族差异和民族问题的存在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方法、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都使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为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

在大学生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使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错综复杂的新态势。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生活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吸纳、排斥、融合、斗争、渗透、抵御,某些错误的价值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重新包装出来,对青年学生渗透得不露痕迹。而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成分多、宗教信仰广,思维活跃,追求人格独立,民主意识、批判精神强,但由于涉世不深,部分学生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价值观念的误导,迷失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方向。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有明确的信仰和强有力的指引的群体。

(二)社会转型负面效应为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

改革开放推动着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收入分配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腐败现象滋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不时发生,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依然存在。这些负面信息给民族院校大学生带来各种冲击。海量的媒体报道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随之出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境外宗教势力及各种非法传教组织披着网络的外衣,悄然渗透民族院校学生当中。这些都为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各种阻力。网络阵地“话语权”的争夺愈演愈烈,这一新型的教育领地如果主流思想不去占领,必然会被一些非主流思想甚至反动思想占领或者破坏。

(三)新媒体教育阵地成为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争之地

新媒体数字化、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征深受民族院校大学生关注和喜爱,每一个个体既是信息的浏览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和制作者,引领着大学生的媒体使用习惯,并迅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表观点、参与公共事件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民族院校党建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思想,树立新理念,在党建工作中,灵活运用新媒体,进行网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将网络当作关键性的宣传场所,进一步强化高校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有效性,提升民族院校学生的党性修养与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建的形式、方法,大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的手段、渠道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培育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新与更高的要求,使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大众麦克风”时代,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合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更趋明显,他们的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更不拘一格,更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由于宗教信仰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抵御外界干扰能力较弱,容易盲从。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想有成效,除了加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力度外,还应拓宽渠道,把脉民族院校学生思想领域,找准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结合时代特征和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培养、利用大学生意见领袖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不失为一个好载体。

三、意见领袖观点对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启示

意见领袖概念是由美国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往往是被大家所熟识、尊重和信赖的人,一般颇具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与受其影响者同处一个团体并有共同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相关信息。

意见领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之中和传播过程中。民族院校大学生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中,构成了一个人际交往的圈子。民族院校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小群体归属感强烈,如属于同一个民族、来自于同一个地方等,他们热衷于参加小群体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对和本民族相关的节庆活动、社会实践及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较热心。在这些大学生群体中有一些能力较强、信息敏感度高、活跃在学生团体或组织中、具有较强号召力、在群体中受到一定程度崇拜的学生,他们身边簇拥着一批追随者。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群体,他们的发声有时甚至代表整个校园学生群体的话语。这类学生就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大学生意见领袖。这类学生虽说只是一小部分人,但却通过“意见领袖—网络社区—广大学生”这一特有的“二级传播”机制,影响着网络社区和民族院校的舆论发展。大学生意见领袖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力量。他们站在风口浪尖上指点江山,力量不可小觑。但应该全面、理性的分析大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如果民族院校传递的是符合大学生意见领袖及其群体成员需要的或者是可以为其接受的观点和主张,那么大学生意见领袖就会俯首听命,协调操作,成为引起良好效果的动力。相反,他就可能设障阻滞或施故干扰,也可能对信息只做出合意的加工和解释,或者干脆进行指责和攻击。

新媒体意见领袖对于舆论事件的引导作用甚大,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网络舆论带来生机和活力、引导舆论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变数。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高度重视通过网络做好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主动驾驭新兴媒体,关注校园群体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意见领袖,培育他们为所属群体负责人或骨干,培养他们用参与、交互、渐进的互联网思维发声,成为引领校园新风尚的领军人物,维护新媒体舆论环境的导向性和权威性,同时发挥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当校园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发声能影响舆论的走向,引导广大学生理智对待敏感问题,理性表达爱国热情,从内心深处靠近党组织。

四、积极发现和培育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其在新媒体党建中的作用

微博、微信、QQ、客户端等社交新媒体,改变着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友方式,重构着他们的话语体系和组织模式。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表达方式使民族院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社区形成零散的“虚拟”组织,各种思想在社区相互激荡、各种文化在社区相互交融、各种观念在社区相互碰撞,新媒体社区虽非正式组织,但却深刻地影响着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民族院校大学生虽说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社会经验与阅历的不足,对各种媒体信息、媒体事件不能清很晰地认识,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影响他们对事件背后真实原因及意图的判断。

民族院校党组织应主动发现和培育新媒体社区大学生意见领袖。把大学生意见领袖培养成一支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善于做好民族工作的队伍,他们的思想言论、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引发校园学生群体关注、议论,甚至引发部分人效仿。

要善于发现新媒体社区大学生意见领袖。民族院校有些大学生经常在新媒体社区发表意见,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见解独到、用词犀利,备受社区人群关注,他们的帖子点击率高,在新媒体社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新媒体大学生意见领袖。对于这些已经形成的新媒体社区大学生意见领袖,民族院校党组织应通过“衡量在线影响力”等技术手段,从“到达率、共鸣度(激发话题的能力)和相关性(关联话题的能力)”等维度进行评测,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地进行联系,为我所用。

要积极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其在新媒体社区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意见领袖”具有“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引导舆论的功能,积极主动地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是化被动为主动,从源头上发挥大学生意见领袖的主导作用,使意见领袖真正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关键时刻发挥引导校园舆论和管理校园危机能力。培养新媒体大学生意见领袖要选择意志力坚定、思想成熟、热心于集体活动、对新媒体技术熟悉的学生,要本着尊重、爱护、需要的精神,从政治素质、网络素养、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是慢功夫,培养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但一旦其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支持,那对学生党建工作来说,却是事半功倍。因此,对于形成了很高人气、思想稳定、表达能力突出、善于沟通的大学生意见领袖要委以重任,甚至可以考虑作为留校的重点人选,为学校今后的党建工作继续服务。

孵化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大学生意见领袖。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通常由院系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组成,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工作繁重,他们把大多精力放在问题学生身上,对于不惹事、不生非的学生关注度反而少,这部分学生恰恰是学生中的大多数,对于已经是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又缺乏必要的党性教育,缺少必要的组织生活,也缺乏先进性的有效载体。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力求覆盖全体大学生,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风示范和组织建设引领大学生主动靠近党组织,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为解决这一矛盾,民族院校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应加大对学生会骨干力量和党团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应以班级、党团组织、学生会为基本工作单位,注重调动学生干部,尤其要重点培养具有意见领袖气质的学生干部,以意见领袖为辐射点,以点带面,通过班级、党团组织以及学生会的活动凝聚、团结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做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事业开阔、胸怀宽阔的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学生社团大学生意见领袖,释放“正能量”。社团文化是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本着“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精神,民族院校鼓励、扶持、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组建彰显大学生个性的各类社团。各社团结合自身特点定期开展活动,使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充分地展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活动增进了学生彼此的友情,丰富了校园文化。由于加入方式的开放性、自主性、参与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大学生社团吸引着大批学子加入其中,已越来越被各高校定论为“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在社团活动中,社团负责人是学生社团的核心所在,是社团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对社团事务充满热情,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个人魅力,见多识广,能对社团其他成员的思想观念、处事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社团的发展方向。有些社团负责人甚至成为社团成员的偶像,极大地影响着社团成员的行为选择。民族院校党团组织要关注社团骨干力量的培养,引导其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正确的政治信仰,帮助他们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帮助他们塑造个人魅力,有效传播党的声音和主张,在大学生中弘扬主旋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入脑入心,保证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的直接培养,从组织发展上了解和培养其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员发展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党组织通过社团意见领袖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组织周围,从而有效夯实民族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

大量的工作案例证明,以优秀学生做榜样引领学生群体的做法颇见成效。在民族院校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及社团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骨干已经可以独立策划、组织和领导学生活动。这些学生骨干借助学生会、党团组织等平台,凭借着自己对集体活动的热情、出众的口才、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缜密、处理问题的出色能力成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意见领袖。

培养民族院校新媒体大学生意见领袖应立足学生本色,在其擅长的某领域或综合领域挖掘潜力,搭建平台,使其成为自己熟悉领域的意见领袖。民族院校可结合学生党建具体工作在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中增加专门处理大学生意见领袖事务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增强处理大学生意见领袖相关事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不断创新大学生意见领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党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建立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社区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如是说[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巴玉玺.对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殊性的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3]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丁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模式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猜你喜欢

领袖社团意见
缤纷社团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领袖哲学
K-BOT拼插社团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