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价值和路径
2015-03-19姜胜林
姜胜林
浅谈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价值和路径
姜胜林
数字出版产业链包括内容提供商、技术支持提供商、渠道供应运营商、市场的各种终端等。本文主要阐述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价值,以及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更快地促进产业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改进产业链的落后环节,突破行业自身的发展瓶颈;数字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产业各环节,统一技术标准,明确分工合作;整合内容资源,确认内容提供商的主体地位;统一细化技术标准,将专业技术向细分化发展。
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价值;路径
[作者]姜胜林,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出版产业有别于传统的出版产业,主要表现在数字出版产业包含的企业多种多样,运营模式比较新颖。相对于传统出版产业,数字产业链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路径。数字出版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其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变为一些顺应时代的通信运营商和数字销售商,而且销售的产品不再是原来的纸质用品,而是增加了许多的电子刊物等。除此之外,在价值链方面,传统出版产业的价值链出现一个“微笑曲线”,出版商和销售商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下方,而数字出版链的出版商价值得到提高,销售环节的价值也得到提高,数字出版价值链出现拉直的现象。因此,传统产业出版产业链和数字出版产业之间的差别,使得数字出版产业链具有其特别的融合价值和路径。
一、传统出版产业与数字出版产业的比较
产业链指的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技术和经济利益关联性的一系列的产业部门或者企业。传统的出版产业主要包括出版社、印刷集团、物流业、出版发行商、销售商等。出版集团和出版单位作为图书产品的生产者,负责从出版部门拿到书号、图书选题、组织作者编写,从而对图书进行审稿校对,确定图书的出版内容。印刷行业主要负责将出版商确定的图书进行定量印刷,工作内容包括内容排版、内容录入以及图书外观设计等。印刷成书的图书产品还需要经过图书物流行业公司进行存储和运输,是将图书运送到读者手中的重要环节。图书销售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图书批发和零售。随着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不少网上书店成为图书的主要销售商,如亚马逊、当当网等。通过这些渠道,各类图书销售商到出版社流向读者手中,成为影响大众的精神消费品,最终实现图书内容的精神文化价值。
虽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时间不长,还未形成清晰成熟的文化产业链,但从世界大范围来看,数字出版产业还属于新鲜事物,产业链形态不断发挥发展变化。许多出版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已经形成清晰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美国出版产业作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比较高的国家,其产业链包括内容提供商、终端阅读器生产商、数字图书销售平台、技术提供商等,内容提供商在传统出版产业也存在,但是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主要形式更加虚拟,他们使图书产品内容的提供者,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终端阅读器是生产呈现图书内容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商,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数字图书销售平台指的是,电子产品中呈现图书内容的平台,如手机阅读软件、电脑网站等。而技术提供商指的是对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所有参与者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和单位。
由此可见,传统出版产业和数字出版产业从内容到生产运营过程都有着很大区别,数字出版产业链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其发展势头迅速。
二、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价值意义
(一)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者个人可以单独生存,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得企业之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产业链企业之间的融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顺应社会潮流的必然选择。
而现今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如上端的内容提供商拥有版权等权利,中游的技术商拥有技术优势,处于下端的终端设备供应商有着自己的渠道优势。各个运营商凭着自己占据的自身优势各自为利,有时候会充当更多的角色,滥用自己的权利,资源和成本被浪费,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此一来将数字化出版行业的各个角色密切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的提高。
(二)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更快地促进产业发展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各个运营商的相互融合,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的垄断独立,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各个产业企业的利益与整个行业的利益相互关联,有利于整个行业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和发展,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将更快地促进产业发展。
(三)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改善运营商运营状况
现在数字出版产业有大量的内容资源,而且有大量的读者群,但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收费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一大难题,大量的电子阅读内容都是免费的,而这不可能是数字出版行业的未来,因此各大运营商只有联合在一起,密切分工合作,才能在利益享用这方面得到一个有效的存在和平衡,使得对于庞大的阅读群有收费的渠道和方法,这样各个运营商的责任和收费都将得到一个较为明显的划定,使得整个行业的运营突破瓶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数字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实力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字产业链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原本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环节的工作和责任被重新分配,利益和价值也重新得到分配,现在的产业运行更加节约资源,整个产业的运行更加科学有效,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于单个企业还是对于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路径
(一)完善产业各环节,统一技术标准,明确分工合作
有效地对产业链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打通产业链的不科学不通畅部分环节,完善整个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首先,应该在各个环节中构建完善的诚信建设,因为一部分相关企业缺乏自觉自律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中存在诚信问题,如版权、市场准入、内容发表等,因此建立有效的奖惩诚信体系非常有必要,这对于保护整个产业的正常运行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企业必须明确知道自身的角色清楚定位,专注于自身业务的开发发展,无论是内容提供商,还是技术提供商,必须明确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防止专业不明确,专业过于宽泛而导致的工作质量下降的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再次,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合作平台,最大化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流,实现整体行业工作效率的最大化。目前中国的数字出版行业也有一些新颖的尝试,如建立了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交流平台,但这对于产业链的整体整合的最大化和最有效化还远远不够。中国的数字出版平台应该务必建立日常、标准、统一的产业链信息交流平台,从而资源将被全面整合利用。最后企业之间成立产业联盟,使得企业之间在利益和战略上能得到组织和规定,还应该在产业联盟上成立主导力量,增加整个行业的凝聚力。
(二)整合内容资源,确认内容提供商的主体地位
面对出版行业发展的今天,数字出版行业必须认清现实,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做好角色调整,将出版行业的内容提供商的地位置于主体。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应该尽快将数字出版的基础打好,如建立数字化的电子图书馆,建立完善的大型电子数据库。除此之外,与IT企业的密切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加强出版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并且从单纯的内容复制到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内在竞争力,例如120家韩国出版社集资了70亿韩元,成功打造成立了booktopia,这个系统及各种电子图书、各种数据资源于一体,有利于出版者和作者的利益维护,也做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一支富有创造力和处理能力的经验丰富的工作团队,这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三)统一细化技术内容标准,将专业技术向高精尖发展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服务面临着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的问题,这样一来,资源的重叠和浪费导致阅读成本增加,更导致数字出版行业出版内容质量的低下。
要使现状得到改善,首先要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今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数字出版格式非常多样化、复杂化,但是内容却出现了比较大的重复性,这样的局面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整改,国内将一些杂乱的格式改为标准的pdf或者是xml的格式,由产业内较为有影响力的服务商来制定具体的相关技术标准,然后将标准共享,使得制作成本和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在统一标准的制定问题上,各个运营服务商之间的沟通协商、行业管理,是建立产业链统一技术标准的关键。
现在数字出版产业高度发展的状况下,技术服务商在为读者和企业搭建平台的同时,还承担着为其服务的任务,这要求技术服务商必须细化不同的市场,为读者和服务商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服务最大化地满足读者和运营商的要求。
四、结语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是出版行业的必然趋势,数字出版行业的融合可以很大地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使产业进入一个良性、健康、高效运行的生产运作状态。而为了使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参与者们应该积极密切地配合起来,认识到自身角色和定位,强强联手,如此产业链融合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1]胥蕾.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价值和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
[2]张振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之路探究[J].出版广角,2014(18).
[3]邱楚芝.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治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4]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
[5]肖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6]董红杰.创意产业“五位一体”的成长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