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对于动脉硬化影响机制初探

2015-03-19高向辉刘铭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脂质硬化抗氧化

□高向辉 刘铭(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运动对于动脉硬化影响机制初探

□高向辉 刘铭(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现如今,随着当代社会快步发展,人们生存环境和压力的无端扩张,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也呈现出愈发态势,其中由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引起的心脏和脉管性疾病的发生最为突出。除了心脏自身如心肌炎、心内膜炎、心瓣膜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之外,循环系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多与动脉的粥样硬化息息相关,本文意在对于动脉硬化发生机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查找文献,得到关于运动干预对造成动脉硬化的相关指标影响的综述,以在降低动脉硬化程度的实践中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

运动动脉硬化

1、动脉硬化发生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古老疾病,人们意识到这类疾病并对其进行研究也有了些许年头,但基于其病发原因较为复杂,发生机制尚不非常了然。一般以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发展是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成分相互作用的成果,许多流行病学材料显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产生的主要伤害因子有高血脂、高血压、抽烟和糖尿病等。次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缺乏锻炼、心理和社会因素、内分泌和遗传等因素。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统一,虽然近年来的研究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当前却仍有很多研究者的理论和假说的研究。

1.1、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

血栓的形成,相关学者相信,它开始于局部凝血机制亢进,而致使动脉内膜产生血栓,以后又被新增殖的内皮细胞的动脉内壁覆盖。而血栓中所释放的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崩解的脂质和一些其他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组织胺、激肽、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长期反复作用,以减少局部的动脉壁的韧性,逐步形成粥样斑块。从而造成了局部动脉壁增厚,引起局部动脉狭窄,最终导致脉管功能性变化而引起病变。

血小板聚集学说则与动脉内膜损伤反应学说不谋而合,相关学者认为其始于动脉内膜的损伤。由于动脉内膜损伤造成内膜渗透压增高等内膜功能的紊乱,血小板活性因子、免疫性因子和血管活性因子会相应出现应答性增多,而在损伤处粘附并进一步聚集,造成纤维蛋白和脂质的沉积而形成粥样硬化。

1.2、脂质浸润学说

有关学者以为“动脉硬化的病变机理与脂质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其根本便是动脉壁对从血浆浸入的脂质的反映。固然是动脉壁也可以合成胆固醇和其余脂质,然而近年来对动脉壁和内皮细胞生理和病理钻探和对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检测结果证明,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主要来自血浆”。

2、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由于现已知的动脉硬化发生多与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糖尿病等大量流行病和缺乏运动或因遗传学因素而导致肥胖等生活方式问题息息相关,无形中也给动脉硬化的研究增添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运动可能产生的影响,预防或延缓AS的发生是通过两种机制:一是通过直接影响心输出量及血容量的增加:二是通过间接影响其它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毋庸置疑的是,运动能够取得减轻动脉硬化程度的成效,延缓造成动脉硬化,以下将分别通过运动对血脂、血液流变性、机体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查取相关文献支撑。

2.1、不同形式运动对血脂的影响

运动对于血脂的影响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由于各种不同的运动干预措施、实验方案的确定以及受试者之间的的差别,会招致血脂中不同生理参数受到运动影响的效验显现出些许不同,从而致使不同受试人群改善其血脂所需要的运动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很难确定。

研究显示,血浆中HDL水平降低是诱导动脉硬化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采取合适的运动形式可以使血浆中HDL水平升高。然而目前虽说有很多关于运动形式对血脂影响的相关研究,但观点尚没有完全统一。运动量较低也可以起到改善血脂的作用,并且随着运动量增加,对血脂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Kokkinos等人对比了2906名中年男子每周的运动量与血脂之间的关连,察觉出HDL-c、TG和TC/HDL-c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有了明显地改进,且在各个活动组中,TG、HDL-c和TC/HDL-c的改善水平和运动量巨细具有一致性。血脂改善水平在强度为6-11METs时较6METs时更为明显。Williams等有在加快10Km跑步速度,即增加了运动强度之后,血脂水平也在随着强度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改善趋势的结论。Rich等采用不同强度的运动形式,在相同能耗的情况下观察高低强度的运动形式对血浆脂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强度的运动形式对血脂的影响是相同的。但是Ledoux等发现,只有低强度的运动形式才使得血浆HDL水平升高。Stubbe等证实了这一点,发现运动强度对血浆HDL改变呈明显的负相关,认为只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才能使血浆HDL水平升高,而强度较大的无氧运动可能导致血浆HDL水平降低。为有效的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发生,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建议采用强度较小、时间稍长的有氧运动形式比较合适。

2.2、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血液流变性主要有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此外还包括血细胞变形性等,当机体的血液呈现浓、稠、黏、凝等状态的时候极易容易引发动脉的粥样硬化。研究显示,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尤其是耐力运动员,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正常人高,有时还会在低于正常值的的水平,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运动引起的血浆高容量反应,同时这一点也被多数研究者的实验进一步证实。如Berry等的研究表明,长期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红细胞压积低于一般人,经过Convertino还报道说,8名运动员,8d的训练之后,血容量增加12.2%。此外,运动使血液容量增加,红细胞压积降低,同时也影响到血液的黏度,管力等让60多名中年女性进行有氧运动后,发现受试者全血的黏度均有显著降低,与此同时,运动中可伴随血红蛋白总量和红细胞数量的增加,但与血浆容量的增加相比,其程度较小。这样血液就会呈现出相对的稀释姿态,红细胞压积波动下降,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血液处于一种相对稀释状态,从而使得血浆浓度下降,黏度降低。

2.3、运动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983年,美国科学院,丹尼尔斯坦伯格,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氧化理论,并强调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ox-LDL不仅能刺激内皮细胞黏性分子表达,诱导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栓,而且能够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提高,抑制一氧化氮释放,促使血管收缩和加固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于运动对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能力方面一直存在分歧,争论的关键点就在于运动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或改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抗氧化产物,但不同形式和强度的运动对机体内抗氧化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之后有很多研究者阐释了运动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预防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应观点,长时间有氧运动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如刘善云等通过有氧健身运动对血脂异常者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得出12周有氧健身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受试者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状况,提升机体一氧化氮释放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的结论。刘晓莉等通过间歇性无氧运动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实验结果显示,间歇时间短、强度大的无氧运动也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但脂质过氧化水平也在提高,形成ox-LDL能力进一步增强,于改善动脉硬化无补。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运动对血脂状况没影响,而随着一定时间运动之后,动脉硬化斑块面积却在逐步缩小,同时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启示。

3、小结

前人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运动对于减缓动脉硬化发生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运动对血脂影响的复杂性,例如运动干预措施和实验方案以及受试群体的差别而导致不同受试群体改善血脂所需要的运动方式、运动负荷和强度很难把控。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时间坚持有氧运动对改善动脉硬化程度有较好的效果,这也给人们通过运动的方式防治动脉硬化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方向。

[1]Convertino VA.Heart rate and sweat rate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exercise-induced hyper volemia[J].Med Sci Sports Exerc,1983,15.

[2]刘晓莉等.间歇性无氧运动对小鼠脑、心肌、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

[3]宋高晴等.运动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现状[J].中州体育, 2010,4.

[4]税小娟等.有氧运动对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0,9,3.

猜你喜欢

脂质硬化抗氧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6000倍抗氧化能力,“完爆”维C!昶科将天然虾青素研发到极致
逍遥散对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猪皮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