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大众传播负功能的思考

2015-03-19褚竹松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体育节目体育新闻受众

□褚竹松(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关于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大众传播负功能的思考

□褚竹松(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本文将从赛事节目、体育新闻节目、体育专栏类节目三个方面揭示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在大众传播中存在的负功能现象,并依据相关理论分别从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角度对传播负功能进行认识与探讨。

电视体育节目大众传播负功能受众

1、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电视体育节目,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不可避免的筵席一些传播负功能化现象,如媒介情境的虚假化、文化殖民化、信息庸俗化、思想行为惰性化。目前我国传播理论界批评较多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报道失实,麻痹大众,垄断意见,精神污染,人情冷漠,金钱至上。

2、大众传播负功能的概念及界定

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文中提出“三功能说”,即大众传播三种主要功能:授予功能、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麻醉受众神经。前两种为正功能,后一种为负功能。拉扎斯菲尔德负面功能说的观点可概述为:受众持续不断的接触大众传播,容易使其丧失应有的信息判断能力,从而造成其安于现状,行动及思考能力减弱。传播受众的文化水平下降、审美鉴赏力退化与大众传播泛滥传播有一定的关联;媒介常常以廉价的代价占有剥夺传播受众的自由时间;麻醉其精神,沉寂在虚无当中,剥夺受众的行动能力。

转述国内关于传播负功能研究成果。1988年,戴元光研究了国外传播学家有关传播的理论,特别强调了应注意大众传播的负功能,指出传播事业进一步的发展,传播媒介多种多样,使人们陷入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中不能自拔,人们得花大量的时间去看、去听、去读、而很少时间去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很少参预社会活动,以致逐步与社会、与群体疏远。

1995年,学者张学良在《传播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大众传播负功能和正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的。“新闻”可正确反映世界,也可以歪曲世界;“宣传”可稳定社会,也可扰乱社会;“教育”可使人聪明,也可使人愚蠢;“娱乐”可调剂受者,也可以毒害受者。行动萎缩是以视野开阔为代价的。”

总之,传播是一柄双刃剑,本文认为,对于传播者,传播功能受传播内容与形式制约;对于受传者,传播功能受其对信息的内在需求、解码能力及价值判断标准制约着。而判断传播功能的正负与否,则取决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

3、中国电视体育节目中存在的大众传播负功能现象

电视体育节目是通过电视传播体育比赛的实况画面、报道与体育有关的新闻评论、展现体育内涵的传播活动。根据电视节目播出内容,可将电视体育节目分成三种形式:一是赛事节目、二是体育新闻节目、三是体育专栏类节目,为了系统全面的揭示体育电视节目存在的大众传播负功能现象,本文将从体育节目的三种形式为出发点,一一举证分析说明。

3.1、中国体育节目之体育赛事节目存在的大众传播负功能现象

我国体育赛事资源,缺少优质特色赛事、赛事资源涉及项目单一固定,而外来引进赛事,强势来袭,收视独占鳌头。而体育赛事节目编排与制作,只注重竞技,对体育人文精神深度挖掘几乎很少。同时,体育赛事在宣传制作,播报员用语不恰当,体育比赛预告较少。

3.2、中国体育节目之体育新闻节目存在大众传播负功能的现象

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假新闻现象屡见不鲜。以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公布假新闻为例: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女排姑娘败于俄罗斯、比尔盖茨花一亿美元在北京租房看奥运会、金钱刺激使得张国政成为奥运冠军、国资委认定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施拉格是中国女婿、越洋电话采访郎平、退役的亚洲锦标赛冠军唐颍靠摆摊为生等。此类体育新闻报道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捕风捉影,严重影响了中国体育记者职业形象与中国体育新闻的把关制度;虚假信息的传播,影响了人们对体育事实的判断与认识。周灿华在《论虚假新闻传播与受众的负性情绪》一文中指出:虚假新闻传播会对受众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危害,并且致使体育新闻受众产生厌恶、愤怒、轻蔑的负性情绪,从而造成对受众的思维或行为判断负面危害的产生,更严重的是虚假新闻传播会产生消极的社会情绪,如恐慌等,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新闻报道节目中除了假新闻现象,过度娱乐化、庸俗化、色情化现象层出不穷,缺乏深度报道,各种暴力语言常出现在体育新闻报道之中,严重影响社会受众对新闻体育信息的接收与判断,影响了我国体育新闻事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3、中国体育节目之体育专栏节目存在的大众传播负功能现象

我国体育专栏节目“舶来品”较多,本土体育节目特色缺少见,体育节目定位不准确,节目选题单一、涉及的体育项目比较固定,板块编排与制作生搬硬套缺乏创新点,品牌效应较弱。

各地方台由于受众的满足与收视需要,许多电视频道都开始创办有关体育专题类节目,但由于定位概念不清,风格及特点不明朗,导致大部分电视频道都陷于“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一个电视坚持自己的观点,讲求深度的报道,应使职责与分内之事,也是评判一个节目好坏的标准。但现有的许多电视节目,认为体育节目只是是简简单单的罗列、平平淡淡的报告,缺乏自我主见,只做表层报道,很少深度挖掘,从而造成脱离群众,失去引导功能。

4、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大众传播负功能产生缘由

4.1、公众的媒介依赖

媒介化的社会里,一切都是被媒介建构和呈现出来的。我们认为世界是什么,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又取决于我们是哪种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当代社会对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一旦当前的媒介系统出现问题,就会极易导致大众传媒在传播中的负功能一发不可收拾。大众传媒向大众传播的意欲包含:信息和意见。在危机传播中,告知公众有关危机的信息是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功能。如果媒体故意掩盖危机信息或忽略危机信息,就会对公众的危机预判、危机应对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2、媒介的自反性

中国学者肖瑛认为反身性的基本含义是自我指涉,它内在包含着一种基本的矛盾关系:反思与自反。反思是理性主义的产物和体现,是为了追求确定性的秩序,而自反是对这种理性主义追求的反驳,意味着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和意外后果。媒体在发挥积极的作用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发挥着消极作用,因为世界的辩证统一,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

4.3、商业主义的诱惑

商业主义的诱惑使得媒体“奴役”般得遵循商业主义法则,为了金钱的利益而抛弃了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责任与职责。将危机转化为娱乐事件、让娱乐潜移默化侵入到大众本应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正如胡泳所言:今天的技术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不花任何代价在全球范围内侵犯隐私的能力……披露、公开和曝光的热切可以说是当代大众文化最为普遍的状况之一,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坦白的社会,大家迷恋于个人的暴露,同时习惯于日益增多的监视。维持披露与隐匿之间的张力,无论对个人幸福还是社会福祉都是必要的。这种张力的消失会直接导向社会的无聊化和廉价化,而这似乎是我们正在经历的。

(注:四川师范大学第十一批大学生科研重点创新项目)

[1]杜杨.从暴力新闻谈媒体的负功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5.

[2]诏培仁.传播学导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3]戴元光等.传播学原理与应用[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4]唐建军,王波.我国电视体育栏目的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5]美尼思格根著许婧译.社会构建的邀请北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肖瑛.反思与自反——社会学中的反身性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4.

[7]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

[8]张学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2.

猜你喜欢

体育节目体育新闻受众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浅析体育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运用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创新管窥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