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理论
——以传播学为视角
2015-03-19张晓飞
张晓飞
试论构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理论
——以传播学为视角
张晓飞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此后,从中央到地方这一崭新的制度便陆续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件新事物,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方面,我们都有许多工作要做,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传播学的角度探究该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十分必要。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传播学;理论依据
[作者]张晓飞,法学硕士,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讲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于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不论是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对该制度进行研究,而这其中之一便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为我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拟对此做一番探究。
一、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风行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其基本含义是:“大众媒介之注意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①殷晓蓉:《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在矛盾》,《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第108页。。”也就是说,媒介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它能够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从而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我们把媒介的这种功能称之为议程设置功能。②[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德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运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246页。
议程设置理论的假设最初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发现的,他们通过对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作调查研究发现:在媒介赋予某一问题的重要程度和一个社区内接受媒介报道的人对之的注意程度之间,有很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在检验该假设的过程中阐述了该理论假设的基本思想。M.E.麦库姆斯、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论文《大众传播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阐述了议程设置理论假设的基本思想:“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论题中,那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他们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这两方面则将相应地下降。③[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85、86页。”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舆论学》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他提出“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李普曼认为,由于现代生活更为复杂,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个人受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以及自身精力和注意力所限,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新闻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来认识外部世界,并且进一步指出,“拟态环境”并非完全是真实的客观环境的再现。④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1页。李普曼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议程设置”理论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是该理论揭示了传播媒介对于公众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这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建立和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理念,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该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合理设置政策议程和发布信息,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按照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来科学合理地公开党的信息,有效地引导媒体议程和社会舆论,从而实现党的预期目标。这一点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对社会舆论的领导作用,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和运行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议程设置理论对于我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实践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照议程设置理论,我们在传播党的信息,进行议程设置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根据现实情况,统筹兼顾,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合理设定政策议程;二是注重信息发布的渠道,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发布信息,扩大信息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要保证信息的内容要真实准确,传播的速度要及时迅捷;四是要建立和媒体与公众的互动机制,从而能够有效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关于党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干部作风、党内民主等方方面面的大事小情受到广大民众和党员同志甚至是别的国家广泛关注,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党的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为广大群众和党员同志以及别的国家提供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便利条件,并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要求,合理设定议程,并有效开展,使我党的方针政策和现实做法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执政党,在发生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公共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要求,合理安排议程,通过党委新闻发言人准确及时地传达党的声音,合理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维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又被称为“守门人”,是由美国学者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①[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134页。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②胡正荣:《传播学总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5页。后来,这一概念被怀特在研究美国一家地方报纸的电讯编辑时采纳并运用,结果表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在众多的新闻素材中,新闻媒介的报道不是“有闻必录”,而是由“把关人”按照自己的经验、态度和期望对众多新闻素材进行取舍和选择,然后再将这些新闻传达到受众。虽然怀特的研究因过于简单、具有明显的缺陷而为人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怀特的贡献使得“把关人”这一概念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得以确立,并引发了后续关于“把关人”的一系列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通过对“把关人”的逐步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信息形成新闻的过程中,对新闻和信息的“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着众多的把关环节和把关人,把关人按照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通过对大量信息的筛选和加工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送的内容、数量和流向,也直接影响着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把关人”理论对于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党委新闻发言人是在党的信息传播中众多“把关人”里非常重要的一位,由于其所处的优势,对党的信息的“把关”的结果就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和意义,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党委新闻发言人直接面对媒体和受众,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新闻发布的效果,影响群众和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和在现实中的贯彻执行,影响群众和党员对党的各项工作的了解和评价。因此,党委新闻发言人作为非常重要的“把关人”,在其对新闻进行“把关”时,就必须要定好位,履好责,按照党的意志和组织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搜集、过滤、确定将要公布的信息和新闻,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用恰当的方式予以公布,从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把关”绝不是完全按照编辑的主观意志行事的,其实质是传播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把关人”对新闻进行“把关”时有许多因素都要发挥作用,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此外,传播组织方面、信息自身、传播者自身素质等因素也会发挥作用;因此,在建立和发展我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时,就应该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而不是过多地强调发言人个体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保障党委新闻发言人能够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传播党的信息,传达党的声音。
[1][加]托比·曼德尔.信息自由:多国法律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蒋晓丽.党委新闻人理论与实务[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石国亮.党务公开理论与实务[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4]林良旗.民主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向未来[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
[5]郭伟,裴泽庆,郭从伦.民主政治背景下的党务公开——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6]胡正荣,段鹏,张垒.传播学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王洪树,董学.中国共产党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学理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4).
[8]陈堂发.信息公开立法与相关法律政策调整[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9]王晨.积极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J].求是,2010(20).
[10]周宗顺.建立和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探析[J].理论界,2011(12).
[11]黄奇萃,童兵.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理论初探[J].新闻传播,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