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03-19顾丹东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体育运动设置

□顾丹东(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顾丹东(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如日中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运动训练专业学是国家教育部体育专业的五大基础教育之一,为我国培养高水平、高优质的运动员提供了可靠地后备力量。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建设是对旧课程进行创新整顿,其整顿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则是专业学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比例调整。在中国大学生体质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国家日益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当下,各高校将体育放到了学校的核心课程,把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作为高校运动人才质量培养工程的中心目标,据此,积极探讨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建设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在价值提升和延伸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运动训练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创新策略

前言

在当今智育压倒体育的社会风潮之下,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实施德育综合改革,构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目标融入体育课程,实现全科育人。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其科学的合理设置决定着运动人才的培养质量,面对严峻的新形势,课程深入开展高校依法体育教育,推进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术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大学生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加强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形成引导、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创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方法,研究制定适合当代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体育课程设置等基本规范。因此,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理应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前提,以培养符合当代体育教育为基点,进而培养出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运动人才。

1、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因

1.1、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内容组织有所偏差,人才培养目标观点相对落后

一直以来,运动专业训练都是以培养教练员为本位目标,在实践体育课程活动当中,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由于体育教师往往只单单重视学生生理运动是否已达标,而在心理健康的指导方面非常欠缺,这不仅完全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方面以及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整体特点来看,高校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可以大致两大类三层次,其一是对运动队生源系统加强理论知识的广泛学习,其二则是对普通学生加强多项运动技能的全面训练。然而,由于学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内容组织有所偏差,人才培养目标观点相对落后,专业培养目标混淆、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向过窄,导致了学科与术科比例不平衡,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等课程结构出现紊乱,许多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问题等等造成学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不科学化。

1.2、课程层次结构比例不协调,体育评价应试化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层次结构的比例协调关系着体育运动质量的均衡化,课程层次结构的偏差往往使得运动训练训练专业课程建设的不规范。与此同时,体育考试是评价学生体育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于唯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的痛恨,各级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方针政策,然而,体育考试仍然带来了一些负面现象。那就是越临近体育考试越是“恶补”,加大训练量,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这些做法颇有些“应试”的影子。要培育专业的体育师资,提升教材的规范化和体育课程的科学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他们锻炼,不能只去应付体育考试。由于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是一项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培养孩子热爱运动,养成运动习惯方面入手。,而运动训练专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在长期的时间里不断的对其进行强化、教化、重复。

2、构建校本特色的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释放体育课程新活力

在体育课程引领、规划、建设、实施、管理、评价等六大方面作为定位优质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驱动力,促使各高校体院校领导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归教育者本色。教育局应及时组建高校体育课程教材调研,鼓励学校对体育课程计划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实施管理,有组织地开展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评审认定,并鼓励学校引进和开设国际体育课程,与此同时,结合提升高校所要求的素养工程,从学生评价到课程评价入手,改变过去重视“课堂”忽视“课程”、“重结果”忽视“重过程”的做法,引领学校开发、利用、享受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新课程,构建具有特色的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学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文化。

3、优化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促进体育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创新促进了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特色发展道路上,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起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重点改革开展游戏和运动想结合的体育教学,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要机遇学生充分地自主选择权利。于此同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应该实行体制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围目标,推崇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积极优化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运动训练专业的改革发展应及时以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依托现代化科技教学资源优势,深度推进现代体育教育制度建设,深度推进高校体育课程基层改革,以运动训练专业目标培育创造性高水平的运动人才,完善学校内部完善课程治理,实现体育教育的高端化、集聚化、多元化。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目标进行实施和优化,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强、内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优化的核心内容是以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改革为前提,以体育课程内容的革新为核心。当前,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于怎样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渡到专业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高校的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与其他的文化课一样,受到驱动机制的影响,具有应试倾向,因此我们所要及时改变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设置形式,实际上则是为改革体育运动训练的驱动机制,推动专项体育课,以培养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目标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优化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和体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体育改革全新的方式、路径、管理和保障模式,从而带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变革,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课题名称:地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研究及实践,省教革课题编号:SJJGXm1308。)

[1]王昶.吉林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课教学内容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蒋建文.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现役运动员教学管理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曹海信.近代中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历史变革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7.

[4]赵彦莉.全国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

[5]吴贻刚,罗小兵,朱民华.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03.

[6]程红军.我国部分师范类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7]鲁长芬.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研制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蔡向阳,李斌,林东序,满令伟,伊超,李进.新时期下福建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体育运动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