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传播视域下主体性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2015-03-19贾丽娜吉林工商学院体育部吉林长春13006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观点教学活动主体

□贾丽娜(吉林工商学院体育部吉林长春130062)

媒介传播视域下主体性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贾丽娜(吉林工商学院体育部吉林长春13006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主体性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主体性教学模式虽然对于体育教学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但由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只能是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无法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某些研究领域还不是很成熟,急需对其进行更加细化的研究。

传播学媒介教学模式体育教学

1、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

教育主体性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在理念和模式上不断更新,为教育本质、功能、关系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加之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更对教育观点的变革提出了必要的现实要求。教育领域主体性问题的引入,由来于“以学生为本”这一重要命题。教学中的主体一词是在理性主义主体论经由康德的发展而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的,而在我国的教学中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则是在尊重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变化,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逐渐成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途径的情况下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变革内容提出的,对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个体成为社会主义坚实拥护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和作用。

曾有人就田径运动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过探讨,例如:徐敏提到了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体措施。李维军提到了田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策略为: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参与的氛围;创设问题的情境;及时地传授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方法,既要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同时还得注意分层参与与合作。但是文中没有就具体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实施主体性教学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过分析,同时所实施策略的验证不够完整,未能体现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的双边主体性教学模式。

邵林海就如何克服田径课程教学的枯燥性撰写了《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探究》一文,但是没有量化指标佐证其论述观点,只是探索性地进行了论述。总体来看,目前有关教学主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二是教学活动的双边主体关系。

2、主体性教学观念与教学特征研究

顾明远曾指出:教师要围绕教育中主要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要对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从而更好的破解当代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要以史为鉴,通过相关学者前期研究成果对教育的哲学化问题进行主体性研究,分析与剖析学生的主体性内涵,从而确立教育的主体性。

哲学是世界主体性研讨最多的话题之一,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它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工艺属性,即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社会的结构上属于文化范畴和心理范畴。其次,它还具有人类群体中的个体性质,属于人格范畴,用以表述相互交织的现象。他们之间相互依据,相互依靠,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

但是,有相关学者认为,教育的主体性主要指人生活与劳动的过程,属于主体对客观的现实作用,主要具有能动、自主的属性。其能动性主要涵义为主客体相互联系,从而产生的觉悟,而自主性主要涵义为“以人为本”的抽象现象,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另有研究者认为所谓的主体性,即能理解、掌握和超越各种实际对象的局限和限制,可以实现优势与对象的关系,根据自主行动的目的真正改变一个人的特征的对象。”此外,其他学者在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上的阐述上主要为具有更加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创造性,学生和主管能动性与其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对于次涵义的理解主要由教育的不完整性和薄弱性,属于教育本质所存在的缺陷,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创新性等。

3、主体性教育与双边主体的关系研究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应通过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活动是当今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活动能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教育教学的初期所提炼出来,是教育视野中主体与客体的重要依据。在1979年全国教育科学会议上,我国学者于光远发表了题为《教育认识现象》的演讲,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了教育主体性的发展,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很多研究者们逐渐从教学论层面转变到教育本质的讨论。

相关学者认为教育具有育人的功效,且能够满足学生发展与生活的需要,是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推动人与人之间和平、自由、平等的发展教育观念。在教育范畴内属于“育人”培养,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渐渐成为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更成为后来研究者探讨的焦点。加之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就属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边教学关系,因此,强化教师主导服务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现今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更易引起研究生和体育教师的关注。

综合比对发现,教学活动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包含三种主要观点:(1)教师主体论这种观点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导演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根据教师的安排自行进入符合自己的角色而已;(2)学生主体观。此种观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是主动学习、探求的过程,对于所学内容具有选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按照学生的需要进行服务;(3)教师——学生双主体论。这种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强调主导主体说,主导主体说是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争论中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引发争议最多的一种观点,此种观点试图弥补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观的不足,但是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将这种观点加以实现与课程本身的性质及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有着必要的联系。

从教学本体论上分析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不仅要考察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应明确教学与交往、主体性与主体间等问题,从而建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尤其在面对中国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前提下,要真正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主体性的教学观点所面临的不仅是观念的转变,更应是方法的创新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专研。

我国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始于8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且主要在深化改革时期忽视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引起教师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活动。讨论引入哲学认识论的概念,对象等方面。从人类发展的起点是分不开的,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体,一些学者开始打破客体关系理论,从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了一些观点。第三阶段还是在90年代早期至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深化。

4、结论与建议

总结主体性教学模式虽然对于体育教学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但由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只能是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无法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某些研究领域还不是很成熟,急需对其进行更加细化的研究。

[1]李成军.论教学中的个体主体[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6,(2).

[2]徐敏,邓琳.对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探微[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6).

[3]李维军.高师体育系田径教学学生主体性研究——对我区部分体育系的调查与实验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4]邵林海.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5.

[5]顾明远.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辨证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1,(2).

[6]李泽厚.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7]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8]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全球化背景下建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传播生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14YJC890004。)

猜你喜欢

观点教学活动主体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观点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