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一体化乒乓球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19杜晶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运动队乒乓球社团

□杜晶(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课内外一体化乒乓球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杜晶(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近年来,国内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体育教育往往高度依赖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课上教学与课下训练缺乏有效衔接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生主体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开创能有机协调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新模式已成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点问题。

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1、高校乒乓球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学生参与度较低,终身体育意识薄弱

高魁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该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安排,学生主体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网络技术横行、信息爆炸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过分占据了大学生的时间,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使大学生群体渐渐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同时,缺少丰富的竞技体育活动也无法使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使其逐渐失去拼搏精神、淡漠集体荣誉感。

参与度低导致的体育意识的薄弱最集中反映在终身体育意识的缺乏上。高校体育课程的最长期目的即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和锻炼的根本兴趣和自发热爱,从而形成有益并伴随其终生的体育意识。乒乓球运动本具有参与门槛低、群众基础广泛等诸多天然优势,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中地位较为突出。然而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变迁带来的学生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乒乓球项目在高校正在流失群众参与度和热衷程度,这为高校乒乓球项目教学和培养学生中身体与意识的根本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

1.2、课程设置欠合理,教学目标明晰度低

研究发现,目前高校乒乓球专项课程设置大多存在欠合理的状况。以南开大学乒乓球专项课为例,学生单学期课上学习时间仅为30学时,实际参与练习时间(除理论讲授、考试等时间)大约只有20学时左右。这对于技术性强、进阶难度较大的乒乓球专项而言是显然不够适宜的。单纯依赖课上教学使得高校乒乓球教学往往存在“赶进度”、“浅尝辄止”等现象,即为保证教学进度,教师不得不将授课深度停留在粗浅层面,学生能够消化领悟的部分则更为有限。

更为严重的是,课程设置与项目匹配度的欠缺还易使师生产生“以考试为目的”的错误教学目标,进而选择在考前采取突击式练习的方法应对考试。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提升学生专项运动水平培养长期稳定的乒乓球爱好和锻炼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明晰度低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程设置乃至于教学体制发展程度的欠缺导致的。

1.3、学生需求差异大,优势资源整合度低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具体到每个学生而言其个运动训练需求的差异是巨大的,本质上,这是由于学生个体基础水平的差异导致的。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评判以及如何因材施教就成为了乒乓球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乒乓球专项课程往往采取面向全体学生的“广播”式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阻碍了授课效果的贯彻。

与此同时,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乒乓球项目的“优势资源”,如高校乒乓球专项运动队、高校乒乓球社团、零散的“民间高手”等,这些资源的利用与否,利用程度和方式决定着其能否为高校乒乓球专项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优势资源整合是指充分利用来自“民间”的乒乓球项目热情和力量,以整合专项运动队、学生社团为主要手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完整的、系统化的高校乒乓球教学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状况。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实践

2.1、“三位一体”的课内外一体化体系建构

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高校乒乓球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架构是“三位一体”的高校乒乓球项目体系。这一体系的基层是高校乒乓球专项课程,由任课教师在组织日常教学的同时,针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同学展开推广介绍和定向选拔,将部分学生输送至高校乒乓球社团中;与此同时,在专项课程后设立定期“辅导站”,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延展辅导,扩展专项课程的学时范围。这一体系的中层是高校乒乓球专项社团,由任课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将通过体育专项课程选拔推荐的学生以及社团独立纳新纳入的学生吸纳为乒乓球协会会员,并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会活动。乒乓球协会将通过定期选拔等方式将协会会员中综合素质出色的学生推荐至校乒乓球专项运动队。这一体系的高层是校乒乓球专项运动队,任课教师在运动队中担任教练并同运动队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校队核心领导团队。通过乒乓球协会选拔推荐的学生有资格进入校队并参与球队常规训练。当球队面临外出比赛任务时则将再通过选拔赛等方式产生代表队名单,代表学校争夺更高级别的比赛荣誉。

2.2、“层层递进”的一体化体系的联动教学

课内外一体化乒乓球教学新模式的具体运行模式是所谓“层层递进”的联动教学模式。基层乒乓球专项课程课教学由任课教师主持,主张“精讲精练”,即尽可能地将乒乓球项目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加以贯彻,并以重点练习取代一般练习的方式组织课堂训练,着力使学生掌握最为核心的乒乓球技术和观念。基层的课后辅导站教学由任课教师带领展开,由乒乓球社团骨干成员及校运动队成员担任助教,主要针对基础较为薄弱、需要进行课余练习以顺利通过课程考核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延展练习为最广泛的学生群体提供专项技术进步的可能和机会。中层乒乓球社团的教学活动针对有进一步提高需要的社团会员展开,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常规训练的开展为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水平的机会。高层的乒乓球专项运动队的教学活动针对经过基层选拔的校队队员展开,旨在通过常规训练和外出比赛等进一步挖掘队员潜能,提升乒乓球专项技能的同时培养高校乒乓球项目推广的储备力量,并以竞赛成绩为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做出激励性回报。

2.3、“以赛代练”的课内外一体化竞赛体系

竞技体育的核心就是比赛,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比赛。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磨练技术和意志,找到技术差距,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应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为此,课内外一体化乒乓球教学新模式主张构建“以赛代练”的竞赛体系,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这一竞赛体系的核心是高校乒乓球专项社团,将分为覆盖面为全校学生的些列赛事以及覆盖面为社团成员的内部赛事两部分组成。任课教师、社团骨干成员及招募成员、校乒乓球运动队成员将根据赛事规模和形态组成筹委会,具体负责赛事筹备、宣传推广等相关事宜。赛事期间,筹委会将履行组委会职能,对赛事运行、安全保障等各方面事宜加以全面管理。“以赛代练”的竞赛体系构建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乒乓球项目在高校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鼓励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乒乓球项目中;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愿意体验竞技体育精神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赢得荣誉、丰富自身文化体育生活的平台和机遇。

2.4、“充分激励”的课内外一体化奖励机制

课内外一体化乒乓球教学新模式主张以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长效的高校乒乓球项目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旨在通过对项目参与度、积极性、广泛性和卓越性的现实激励,推动项目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促进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体系中来。奖励机制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通过设立竞赛奖项奖励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以补贴方式奖励积极为体系建设做出贡献的学生和教师等。

3、结语

课内外一体化乒乓球教学新模式即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乒乓球项目体系,并开展“层层递进”的联动教学模式,以完善的竞赛体系和奖励机制将高校乒乓球专项课程、专项社团和专项运动队进行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以协调、同步、高效的运转模式推动高校乒乓球项目教学工作的飞跃式发展。这一新模式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乒乓球项目的积极性和广泛性,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精神的目的。该模式在乒乓球项目上的探索也有可能以点带面的带动其他专项体育教学,成为体育课教学的一个新思路。

[1]庄园,祖国伟.论“三多”在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59.

[2]陈珊,浅谈少儿乒乓球教学与训练[J].音体美园地,2011,54.

猜你喜欢

运动队乒乓球社团
缤纷社团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K-BOT拼插社团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