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19田林
田 林
浅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 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重要标志。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发展教育事业的基地,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能对改善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一点裨益。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意义
长期以来,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公立高校,趋利动力不足,往往只局限于日常算账,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然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扩建扩招规模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不足加之粗放式的管理,使得许多高校都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重视高校的财务管理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治理力度,构建良性、安全的财务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高校的经济效益,推进高校的廉政工作建设,确保高校的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建设需求
高校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政府拨款,另一部分则是高校自筹资金。政府拨款、财政投入是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普遍存在着扩建扩招的现象,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剩下的资金缺口就需要高校自筹资金来弥补。学生的学杂费收入、科研经费收入、企业赞助收入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共同构成了高校自筹资金的来源。社会普遍认为高校学生的学杂费费用偏高,使很多经济困难的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国家对于高校的学费征收也有明确的上限规定,希求通过增加学杂费来增加高校自筹资金显得难上加难。而来自于企业的赞助收入和社会各界的教育捐助在受到学校声誉和社会地位的强烈影响下,高校间的差异很大,受惠明显的依旧是财政投入本就相对充裕的少数名牌院校,绝大多数普通院校的这部分收入仍旧不多,由此各高校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问题。
2.科研经费管理不善,没有完全用于科研项目
首先,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经费收入已经成为继政府拨款、学生学杂费收入之后的第三大高校经费来源渠道。从外部环境看,高校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作为考核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获得了各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从内部环境看,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同样也是衡量教师科研能力、业绩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为了能够在高校间较量的战役中脱颖而出,很多高校都主动放宽了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管理。教师中甚至出现了虚假立项、牟取不正当个人利益的现象,例如有的课题负责人与委托方签订“虚假合同”,拨入资金立项后,又以购置实验材料等名目返还资金。其次,通常情况下,科研经费的审批权由课题负责人掌握,财务部门只是负责机械的报销,并不对经费的用途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在客观上导致了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比较大,许多课题负责人通过巧立名目,把本应用于课题研究的经费变相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实际上把科研经费变成了自己的“小金库”。
3.内控制度不健全,高校承受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为了保证高校顺利地开展各项教学事业和业务活动,有效调控财务风险,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改善高校的管理水平,我国各大高校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统称为高校的内控制度。但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财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人员是财务制度的执行者,更是财务制度的监督者。但财务人员忽视监督职责、出于人情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却是时有发生;第二,内控制度不够全面。例如:某些高校制定的内控制度没有涉及到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决策以及二级单位的财务运行和收费等方面。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链断裂、投资失误都使高校蒙受了巨大的财务风险。第三,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审计和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保障高校内控制度切实执行、贯彻实施的重要部门,但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地位不高,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实际上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三、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途径
为了解决高校普遍面临的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关键是要做好开源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途径。拓宽融资渠道的具体方法有:第一,综合分析高校的负债能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第二,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售后回租等方式为高校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第三,积极寻求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对高校的扩建项目达成带资承包协议;第四,综合开发和利用高校闲置的土地,通过出租商铺等方式获取资金。
2.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升财务人员职业素养
第一,完善高校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把财务工作推向透明化。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资源公布高校的各项财务制度、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日常经费的收支明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把廉政建设推向深入;第二,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高校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相比具有着先天优势,大多数院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聚集了一大批高素养的财会人才,财务人员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与财会教师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3.各部门通力配合,共同树立学习意识、责任意识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财务人员在对一些违规行为提出建议后,相关人员有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实质上反映出大众财经知识的欠缺,对很多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很不熟悉。各部门、各环节的人员要树立学习意识,加强对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学习;同时要树立责任意识,把各自的责任承担起来,保障财务审核、审批的高质量,全面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论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即使是教学质量高、声誉好的高校如果疏忽对财务的管理工作,也会面临财务风险,严重时出现破产局面。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第二,科研经费管理不善,没有完全用于科研项目;第三,内控制度不健全,高校承受了巨大的经营风险。今后高校的各部门应通力配合,共同树立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途径;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推动高校的财务管理建设。
[1]周庆西.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与审计应对.中国内部审计,2012(11):36-41.
[2]翟志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路径探讨.商业时代,2012(3):76-77.
[3]包建玲.高校财务内控管理优化措施的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10(24):102.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