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3-19褚素艳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褚素艳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褚素艳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当前,职高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及社会方方面面对语文所持的态度、特别是职高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能令人乐观,这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不利于职高学生走向社会实践更不利于其终身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必要的阅读指导下,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阅读交流,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乃至成为一种终生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阅读交流
阅读能力是判定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基础不牢固,阅读能力不能得以提高,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职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1.在社会方面,人们对职校生有认识偏差。
长期以来,在相当层面上,人们把职高学校看成是“三差生”的“集中营”,职高生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挫伤。
2.学校方面,生源“量”减“质”降,语文教学水平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普通高中不断扩招以及职高教育自身的发展局限,职高生生源较之普高一少再少。为了多招生,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将录取分数降之又降,甚至出现无条件录取的情况,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职校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等“病症”,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语文课则更是首当其“难”:课堂纪律越来越乱、语文阅读越来越形式化,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而以培养适应就业岗位,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过份地强调专业教育的重要性,片面地将包括语文在内的基础课程置于无足轻重的境地,进而形成了重“专”轻“语”的教学状况,不仅对语文的阅读教学造成很大的的影响,也影响到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消化理解,使“职业素养”的培养根基不牢。
3.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
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因无“乐队总指挥”,各吹各的调,各拉各的弦,凭着感觉走司空见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得各类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宽泛,而中等职业学校的阅读教学仍以单调、呆板的传统教学方法作为“保留节目",实难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提高阅读兴趣。”老师急得满堂灌,学生懒得不愿听,吵吵闹闹一节课,考试测验送答案"成了职高语文教学中的“通病”;“应付学习、胡学乱蒙、考试抄袭、学不致用”成为职高生语文课的“主旋律”。有些学校为了凸显“信息化教学手段”,语文课盲目运用多媒体,一堂课上下来,除了课件播放的精美的图画,动听的旋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创造思维几乎看不到,这样的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接轨”实在提升不了“教学品味”
二、提高职高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阅读能为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有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蓝领阶层——大多数职高生毕业后即进入工作岗位和工作状态,团队的沟通交流、岗位培训和职后教育都将接踵而至;有一部分学生还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第二专业、自学考试、成人大专等学习,语文基础、语文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未来的世界,知识的较量、科技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职高学校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进一步“通过适量而必需的语言积累与训练,促使学生规范用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初探
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主体客体易位的创新教学法。
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读到得意处,自然悟真谛。通过反复诵读,仔细体会,才能领悟到语言的美妙以及遗词造句的技巧。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又要设计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某些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对作品的感悟。为此,构建互动课堂,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互动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在教学当中因势利导,有计划地选取课文和课外的优美的诗歌和散文,组织了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配乐诗歌散文朗诵,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角,朗诵的形式有个人独立朗诵、男女学生双人分段朗诵、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朗诵,不仅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丰富课堂提问,展现提问的新天地。
提问要提倡全面性,如运用比较提问、逆向提问、想象力提问。同时,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倡一题多解提问、联系生活提问。
课堂提问必须结合教学实际,要问得其人、问得其所。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取代单一、枯躁的提问,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形成深刻的印象,是需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艺术,虽然职中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我们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