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原理与评价

2015-03-18王凌志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医患心理学

王 路,王凌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探讨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作为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涵盖了很多与临床直接相关的内容,比如医患角色及关系的处理、异常心理问题及其临床干预等。

角色扮演法是由美国学者创建的一种心理教育方法,由扮演者暂时扮演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此角色的行为方式做事,体会所扮角色的心理行为特点及与他人的互动方式。目前,护理心理学、诊断学等一些学科开始尝试将这种方法引入教学中。在医学心理学中,可以将角色扮演法应用到诸如医患关系、异常心理问题诊断和心理干预的教学中。

1 角色扮演法的基本原理

1.1 教学理念

角色扮演指个人模拟进入某种角色之中,承担和再现角色的过程与活动。

角色扮演法以米德的角色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在美国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和乔治·谢夫特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首先提出了角色扮演的教学理论。角色扮演法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这个角色集中了这个社会成员的情感、思想、行为和责任,体现出独特的与外界联系互动的方式[1]。

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的人际互动中,人们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互动之中体现出各个角色不同的特征。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们可以用观察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1.2 教学材料

角色扮演法的实施关键在于设置一个具体情境,这个情境中有具体的人物角色和活动内容,人物角色的设置包括其特点和行为,在按照人物设定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角色扮演的情境可以是心理疾病判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临床医患矛盾等。在这些情境中,人物角色包括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等,人物特点的设定要符合其社会角色,在各个情境中又要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角色的具体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及现实矛盾。

1.3 教学目标

1.3.1 提高社会知觉 角色扮演法是在情境中对不同角色行为进行模拟并体会其内在心理变化的方法,因此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身份,理解人际间的各种关系,感受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增强对社会的敏锐感和责任感。比如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患者的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异常的外在表现下的内心感受,加深对这些异常心理的理解;对患者家属的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家属在亲人患病后的压力和急切心态。

1.3.2 增强矛盾判断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矛盾冲突,简单的是非标准往往并不适用。比如在医患关系中,患者、患者家属和医生所关心的核心内容不尽相同,当关系紧张时,各自都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当前矛盾进行解读,在误解不断堆积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矛盾加剧。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身份和立场,更好地理解矛盾各方的诉求,找到核心的冲突点,提高对复杂矛盾状况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2 角色扮演法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首先,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的设置角色身份和任务并布置场景;其次,学生在对角色的身份和特点进行揣摩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扮演者的表演进行观察;再次,在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分析和评论,并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总结和概括。比如在医患关系内容的学习中,就可以由教师设置一些医患冲突的情节,由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让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下角色的内心感受,从而学习如何处理此类问题。

3 对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评价

3.1 优势

3.1.1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传统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跟随教师的节奏、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多。而应用角色扮演法,学生需要主动去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行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美国教师奥冬乃尔和赛沃也发现,与传统授课方法相比,应用角色扮演法后学生更愿意表达思想和情感,并且缩短了训练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改变他们的处事态度,有利于教师及时提出反馈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且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体验心理障碍患者的躯体和心理感受,记住了各种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提升了记忆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3.1.2 增强知识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素质教育 角色扮演法通过想像来模拟场景和角色,可以使学生对他人行为、语言和心理有更精准的认识和判断。学生在相关情境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后,学生建立关系、收集信息和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2]。学生面对患者时主动去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角度地观察患者。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积极寻找和谐有效的沟通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感受到医生的理解和尊重,既可以收集到有效的信息、清楚地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又不会引起误解。因此,基于情境的角色扮演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1.3 提供换位思考的机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了不同心理障碍患者的生活感受,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不同心理障碍的不同特点及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在医患情境的角色扮演中,学生要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去思考,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和感悟医患关系的问题,在今后的从医生涯中可以更加体谅患者及其家属,减少医患纠纷。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探讨人际关系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3.2 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建议

3.2.1 设置情境的难度较大 角色扮演法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选择一个合理、具有代表性并适合学生表演的情境。但设置令人满意的情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情境设置不当,不仅不能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反而会降低他们参加表演的热情。如果情境设置过于简单,结论显而易见,学生会觉得肤浅乏味,不愿意参与其中;如果情境设置太过复杂和深奥,学生依靠当前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和思考能力难以应付,他们会感到十分困惑,无从下手。为了避免发生这些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设置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应既具有现实意义,又与学生的水平相匹配。此外,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未见过真实的患者及其家属,在角色扮演时仅依靠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想像,有时难免会缺乏真实感。如果可以在实施角色扮演法之前设置临床见习课程,会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3.2.2 教学过程占用时间较多 教学时间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角色扮演法从准备、表演到讨论、总结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据一些资料介绍,一个完整情境的角色扮演周期最少需要3个课时,这势必会占用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给课程整体安排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专家莱姆利奇提出,可以采取科学安排角色扮演的次数、有效利用课外准备时间和成立核心小组等方法。核心小组是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来研究、扮演一个人物角色。但是这种方法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以小组为单位,难免会有个别学生不够主动、活跃。

3.2.3 学习效果不易评价 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但是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不单纯以获得书本知识为教学重点,把培养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传统的课业评价方式对它并不完全适用。教师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如参与角色扮演的态度、对不同心理障碍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度、参加讨论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解决的合理性和价值观的正确性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采取平时检查、课堂观察、个别谈话和典型行为测量等多种评价方法来考核学生经过多次角色扮演所发生的变化与取得的进步。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李勇,王锦帆,许年珍,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809-1810.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医患心理学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