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修真”小说中的“权力”与“知识”
2015-03-18陈立群
陈立群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网络“修真”小说中的“权力”与“知识”
陈立群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修真”是网络玄幻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它的普及反映着民众对权力的抗拒和欣羡。“修真”尤其昭示着民众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知识——教育联盟的威权的理解和想象,它是一个新型的“知识神话”的构建。
修真;网络玄幻小说;权力;知识
荣格说:“艺术……不停地致力于陶冶时代的灵魂,凭借魔力召唤出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形式。艺术家得不到满足的渴望,一直追溯到无意识深处的原始意象,这些意象最好地补偿了我们今天的片面和匮乏。”[1]122
这段话,仿佛是给中国大陆的网络玄幻小说量身定做的注脚,玄幻小说的存在本身,以及它的文化渊源、意象构成、生殖衍变,都在这段话里得到最大限度的预告。就在玄幻小说里,我们看见,那些蛰伏多年,似乎早已销声匿迹的古老的文化意象,扑打着翅膀先后归来,缓慢地划过城市的天空,穿行于霓虹灯的光影间,映出一幅奇异的文化仪态。
这本身,岂不是一个“玄幻”的场景?
一
“修真”,是网络玄幻小说的一个热门主题。各大原创网站上,以“修真”为名或内容标签的网络小说,涵盖了玄幻小说的诸多类型:“奇幻玄幻”、“仙侠武侠”、“都市青春”,等等。其内容,以性别而论,有男性修真,后又有女性修真;以时代而论,有古代修真,有现代修真,还有未来修真;以空间而论,有地球修真,有外太空修真,还有异世界修真……修真小说不仅作品数量众多,影响也很大。许多网络写手以“修真”发家,成为“大神”,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梦入神机、血红,等等。许多声名远播、影响深巨的网络经典,以“修真”为主题,如我吃西红柿的《寸芒》、《星辰变》,烟雨江南的《尘缘》,血红的《升龙道》,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阳神》等等。
“修真”,原是道教的一个术语。《庄子》慨叹文明进化,“机心”浊染人心,“天”“人”分峙,而畅想一种“以人合天”的理想人格——“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庄子•大宗师》)后来道教取《庄子》为《南华真经》,“真人”成了道教的理想,“修真”——修行锻炼成为真人,就成为道教中人的目标。“‘修真’是道教学问的总枢。对于道门中人而言,修真乃务道第一件大事。‘超凡入圣,得道成仙’,即是修真之果证。故道门常将修道称之为‘修真’,将修道有成的高道称为‘真人’或‘高真’。如南华真人庄子就称老子、关尹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当代道教两大宗派(即正一、全真)均将‘修真’作为立教本旨。可以说,‘修真’是涵盖道教全体大用的核心理念。”[2]
网络玄幻小说始创之时,作品中便已出现“修真”的身影。萧鼎的《诛仙》,主人公张小凡就是修真之人,他最初就是在一个具有道教性质的修真门派“青云派”中修真的。而另一声名显著的玄幻开山神作——萧潜的《飘邈之旅》,全部情节的开展就是主人公李强的修真过程。“它最先创立了大多修真小说中常见的修真境界——如旋照期、开光期、合体期、灵寂期、元婴期等,还有五花八门的修真门派,层出不穷的修真法宝,光怪陆离的修真历险,为我们展现的是完全不同于以往金庸、古龙等传统武侠的世界架构。”[3]不过,这里的“修真”已经剥离了道教的宗门属性,只有“超凡入圣,得道成仙”的果证了。
之后,以主人公“修真”或修道、修仙的经历为基本内容的网络小说大量涌现,“修真”遂成为当代网络玄幻小说的一个基本母题。
二
“修真”的盛行,很容易被解读为现代社会的人心躁动,欲望浮溢。或是人类本能的非理性的持久搏动:长生不老,药死人、肉白骨,飞天遁地,等等;或是无知少年的了无社会责任承担的对感官盛宴的饕餮渴求:神奇变幻的情节、境界、法宝、法术,等等;抑或,是当代人对现代文明的压抑束缚的不满和反弹……
然而,透过形形色色的情节与形象、心思与欲望,我们却看到“修真”小说最强烈最坚韧的驱动:权力。
玄幻小说有一个屡屡出现、时常被人诟病的桥段:“别人装B,然后主人公牛B”。起初小说主人公处于劣势,或家境贫穷,地位卑微;或丧失父母,无所依凭;或智力低下,性格懦弱;等等。这使主人公陷入困境:受打压,被欺辱,生命、爱情等权利被剥夺……然后主人公开始修真,或者早已修真,然后突然显示实力,摧毁一切欺压势力,扬眉吐气。如《阳神》的主角洪易,庶子出身,被生父嫡母漠视冷遇,尔后他开始修真,遂建功立业,封爵开府,乃至横行三界,称雄宇宙……最有意思的是断桥残雪的《修真研究生生活录》、《修真老师生活录》系列,无权无势的研究生、小讲师,随便一个小混混都能欺负到他头上,可是因为修真,结果政府高官、黑道大佬、商界精英都对他毕恭毕敬、惟命是从。
这个作者百用不倦、读者百看不厌的桥段,极其清晰地勾勒出“修真”的心理动力机制,这就是:被权力压迫,然后以更大的权力,打倒它。
在这里,“权力”首先呈现为凡俗世界。金钱、地位、家族、智力、意志,这是凡俗世界权力的要素。按照它的多少,权力构筑等级的高低,随之分配生产生活资源,分配话语权威,这是凡俗世界的权力构造与运行机制。很明显,它是现实世界权力构造和运行机制的一个投影。这一影像,凝聚着玄幻作者与受众对现实世界的权力压迫的深深不满。
但“凡俗—现实”的权力要素,在“修真”世界里毫无意义。“修真”需要的资质是“灵根”,是自然天赋,与金钱、地位、家族甚至智力、意志无关;修真需要的资源是“灵气”,与“凡俗—现实”的物质财富迥异;修真界通行的货币是“灵石”,远非“凡俗—现实”的金银财宝能够相比……而“修真”获得的能力,更是远远压倒“凡俗—现实”的力量:刀枪不入,百病不侵,移山倒海,飞天入地……于是,凡俗世界严峻坚硬的权力构建,在“修真”跟前轻盈地冰消瓦解,“修真”推倒“凡俗—现实”,成为权力的拥有者。
所以,“修真”,作为“超凡入圣”,就是与“凡俗—现实”相对。被“凡俗—现实”权力压迫逼入绝境的主人公,可以从与“凡俗—现实”迥异的“修真”,获得反对“凡俗—现实”的权威的力量。从而,“修真”成为网络小说读者化解现实权力压迫、宣泄对现实权力机制不满的重要出口。“修真”在网络中的泛滥,的确事出有因。
然而,由此一来,“修真”也就蜕化成为权力。“修真”推倒了“凡俗—现实”的权力等级制度,化解了它的压迫,却又构建了一个“修真”的等级权力结构。许多修真小说里,“修真世界”高踞凡俗世界之上,对凡俗世界发号施令,任意索取各种资源;修真者视凡人为蝼蚁,任意驱使、掠夺,乃至杀戮、夺取其灵魂或躯体。修真界自身也等级森严: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前期、中期、巅峰;一层、二层……直至十层、十三层①“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前期、中期、巅峰”,“一层、二层……”是大部分修真小说对修真者的修为或曰修真境界的由低到高的等级划分。“修真境界”是修真小说中必备的一个背景设定。不同的修真小说对修真境界的划分既有相互沿袭,又有个人创造。修真境界的划分和命名有对传统宗教文化资源的借鉴,也有作者的虚构。可参见肖重庆的《网络修真小说研究》(中南大学2011届文艺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关于“修真境界”的相关论述。。
各个作者笔下的修真进阶境界各不相同,但都是界限分明,力量参差,不同等级之间地位悬殊。整个修真界,或治或乱不一,但基本上以强者为尊,奉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阳奉或阴奉的共识,杀人夺宝是有实无名的常规。修真者彼此明争暗斗,为提高等级、获得力量、夺取修炼资源而不择手段,不同宗门之间、同门弟子之间、甚至师徒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凡俗世界的权力在修真界也并不是完全失效的。金钱、地位、家族……可以保证修真者获得更多的资源,打造出强大的修真者。而修真者的存在及其强大程度,又成为家族等凡俗势力的靠山。
在这里,现实世界的权力机制被复制到修真世界了。不过,正如福柯指出的,权力并不是一个等级系统,而是无处不在、以各种方式呈现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4]所以,网络玄幻小说中森严的等级结构其实只是对现实复杂的权力关系的一种想象性建构,它将充满各种策略、博弈、悖论的权力关系网络简单化了。但这一简化也将现实权力的各种饰物褫除干净,更直接更赤裸地勾勒出权力压迫的真相。
于是,玄幻主人公权力反抗斗争的对象,不仅仅是凡俗世界,更有修真世界。某些修真小说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自觉意识。如“豆子惹的祸”的《搬山》,对人仙地位悬殊深恶痛绝,誓要搬掉“仙”字边的“山”,让“仙”恢复为“人”;徐公子胜治的“人、鬼、神、地、灵、天”系列(《人欲》、《鬼股》、《神游》、《地师》、《灵山》、《天枢》等),戒惧修行者依仗超凡的能力任意侵犯凡人的权利,费尽心力为修真界立法,约束修真界的权力。但对大多数修真小说来说,主人公反抗的目标只是自我遭受的压迫,而不是整个修真体制,所以要求的只是“我”要强大,要获得力量,要站在修真界权力的巅峰。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反抗往往不可能触动整个权力结构,而只是等级角色的更换。主人公的行事,常常也不能超脱修真界的常规,甚至,借用这种常规,作为主人公肆无忌惮的行事的理由,宣泄暴力等等阴暗欲望。如血红的作品就号称“黑暗修真流”,甚至被人诟病为“反社会、反人类”。[5]
但,即使身怀重构的野望,有远大的理想,严正的准则,其结果也仍然是权力的统治。徐公子系列里,每部作品的主人公开始都是体制外人士,而在下一部作品里,他就成为秩序的首位维护者。新的秩序,也依然是权力的秩序,靠的仍然是推行者的强大力量。
所以,自私的自赎也许是作者无意识选择的逃避权力、与权力斗争的较好的方式?
三
而无论权力反抗的对象是凡俗世界还是修真世界,反抗的途径只有一个:“修真”。
什么是“修真”?怎样“修真”?
道教认为,“修真”首先是自我心性的修炼,其次是济世度人。张继禹说:“修真就是要掘发本有的性灵天真,全其本真,与天地合德,为天地立心,在天地间做一个至情至性、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南华真人则总括道门学术为‘内圣外王之道’。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即自强不息以内修圣德,厚德载物以外施教化。因此,治身为修真之本,济世为修真之用……”[2]传统神魔小说里的修真,也秉承着这一传统,从《西游记》、《聊斋》到蜀山系列,里面的修道、修仙、修真,都侧重心性品行的修炼,强调对个人欲望情感的自我控制。
但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修真”却完全不一样。它首先是一种知识技能的习得:主人公获取某种吸收天地灵气的功法,费时研读,反复练习,然后逐渐掌握这一技能,提升修为,增强力量。这就是“修真”的全部内容了。所谓“修”,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练习,至于个人心性品德的陶冶、社会人伦关系的经营,等等,基本上与“修真”无关,至多是“修真”的辅助手段。例如,小说里,修真者动辄“闭关”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目的不是心境的提升修炼,而是功法的钻研领悟,技能的反复练习提高;修真者通常必经的外出游历、秘境试炼,也是意在磨炼实践与人对阵战斗的法术技巧,而不是增长人生阅历见识,锤炼成熟心智。所以,“修真”,只是一种对知识的占有。
而这个占有通常呈现为一个漫长的学习、进阶过程:从凡人变成修真者,需要修炼学习;从入门修真到得道大成,更有一个漫长的、阶级重重的学习旅途;即使飞升成仙了,往往,也只是另一个学习生涯的开端……整部“修真”小说,几乎就是不断的“学习、进阶、再学习”的循环。从而,“修真”便是一个无限的对修真知识不断扩张的占有过程。
有研究者指出,网络玄幻小说的这种进阶扩张过程其实是电子游戏升级打怪模式的复制。[6]然而,与其说“修真”是对电子游戏的模仿,不如说,电子游戏和它,都是现实社会的映像。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知识就是力量;知识需要通过学习获得;学习呈现为一个“接触新知—吸收消纳—占有使用”的无限循环;等等。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对整个教育体制的移植:修真世界有固定的教授传承修真知识的机构:门派、家族或者学校;修真者常常需要考核甄别修真资质才能获取受教的资格;学习—修炼的过程往往充塞着层层考试,评定修炼成果……
而这一“教育—学习—进阶”体制,在修真小说里,是与修真的权力等级制度重叠的。修真教育是修真界对凡俗世界的教育,没有反向的教育活动;教育的权威也是修真力量的权威,最有名望的学校、师门、家族,也是最强大的修真团体;修真者有宗门子弟与散修的区别,后者没有师门,没有功法传承,成就与力量都难以与前者抗衡,个个挤破脑袋企图变成前者;宗门子弟自身还有杂役、外门弟子与内门弟子的差别,三者受教育的权利不同,地位与实力也迥异……并且,教育不仅仅是修真知识的传授,还是修真资源的分配。大门派与小门派、宗门子弟与散修、内门弟子与外门弟子及杂役之间,随着受教育权利的大小递减,分配到的修真资源也有从多到少的区别……
这是写手与受众的人生经验的表达,他们多为80后,大半人生穿越在中国庞大的教育体制中,大半前程由这个庞然大物操持,他们对它的敬畏与痛恨一样的深重。这其中还反映着民众对当下社会“教育—权力—知识”联盟的共同经验:年复一年的高考、中考的神圣仪式:愈演愈烈的“小升初”甚至幼儿园入校考试的各种择校竞争;“211”、“986”计划对高等院校的强行的等级划分和资源配给;“名导”、“学术带头人”对学术资源的把持……福柯、利奥塔、布尔迪厄等人都讨论过现代或后现代的社会中知识与权力的联盟现象,指出,在现代和后现代的社会的商业化体制中,知识异化,与资本同流合污,成为资本夺取权力或巩固权力统治的工具,教育也成为社会权力体制再生产的机器。而在中国,得益于教育产业化的政策,知识与权力的结盟,进一步浓缩为教育与权力的结盟。
因而,修真小说主人公的权力反抗,也表现为对修真教育体制的抗争:散修对宗门的抗争、小门派对大门派的抗争、外门对内门的抗争、劣质资质对优质资质的抗争、“教育—修真”资源分配劣势对“教育—修真”资源分配优势的抗争……如起点中文网近三年修真小说人气首位、已被改编为游戏的《凡人修仙传》,书名及内容简介就宣告了对修真教育—权力体制的挑战:“一个普通山村小子,偶然进入到当地江湖小门派,成了一名记名弟子。他以这样身份,如何在门派中立足,如何以平庸的资质进入到修仙者的行列,从而笑傲三界之中?”[7]而主人公韩立最终凭一己的奋斗,成功跨越凡人—修真者、小门派—大门派、外门弟子—内门弟子的鸿沟,登上修真界的地位巅峰。这个故事受到的追捧,强烈地传达了民众内心的郁结和渴望。
但是,对修真教育、权力体制的抗争,不仅需要主人公的毅力和努力,还需要主人公的特异功能或特殊法宝,如韩立的小绿瓶——它可分泌快速催熟灵株仙苗的灵液,帮助主人制取了无尽的灵丹妙药,克服了先天资质平庸的缺憾……几乎每个挑战修真教育—权力体制的主人公都配备着这样的异宝或异能:或一日千里,飞速催熟各种灵丹妙药;或点石成金,将各色垃圾统统转换成天材地宝;等等。最常见最普遍的异宝是“随身空间”,它是一个主人公可以随身携带的空间,他人无法察觉,难以进入。空间中,缩地为寸,可以储存大量物资;空间中,灵气浓厚,主人公在此修炼,事半功倍;空间中,时间特异,空间十日,人间一瞬,主人公在此修炼,以一当十……概言之,空间从强度和长度上强化了主人公的修炼学习,从而提高了主人公的学习成绩。空间等于作弊器,或者,是一个免费的、高效的私人补习班。
这,最终体现了对“教育”的归顺和臣服。“教育”作为权力的终极形式,手执知识的权杖,高踞宝座,俯瞰尘世。对世俗的权力统治,还有“修真”可以超越,对修真的权力体制,还有“散修”的身份可以遁出,惟有“教育”,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地逃离。对教育、权力的反抗的结果,从来都没有摧毁它的敌人,而永远是将自己置换、晋升到对立面。“彼可取而代之”,已是最突出的反抗精神的表达。
这并非民众愚昧或幼稚,还未看清“教育—权力”联盟的真相,或仍被现代教育理念所根系的启蒙叙事所眩惑。只是,百姓有自己的智慧。我等P民,依然心怀侥幸与幻想,指望知识成为通往权力的桥梁。我们始终怀抱憧憬,把知识看作权力的坚固堡垒上的一个惟一可能的出口。这是六十年来新中国断断续续曾经昭示的事实,更是一千年来科举立国的历史遗留的执念。
在网络玄幻小说披着古老外衣的“修真”神话里,我们最终看到“知识万能”的现代神话。
这一神话横贯了整个玄幻小说。当下玄幻小说的几个盛行的母题——“修真”、“穿越”、“种田”①“种田”是网络小说的一个类型,原发源于SLG(Simulation Game模拟游戏,或策略游戏)。这类游戏中,玩家首先要经营保护自己的基地,力量发展壮大后,再与其他玩家争夺地盘。在中国,这个步骤被还很熟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并进一步知晓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原文的早期游戏玩家称为“种田”。所以,许多流行的网络小说,特别是早期的历史争霸文,主人公开始的阶段就是“种田”,如中华杨的《中华再起》、更俗的《江山英雄志》等等。百度百科“种田”一条道:“早期的种田文是指在架空、玄幻、异世等类型的小说中,主角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人脉,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农业、经济、军事、政治制度的过程,并以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内政经营为主,以经济优势、科技优势推倒对手。在此期间,主角不会与其他势力发生明显冲突和战争,等强大之后再征服天下。”(http://baike.baidu.com/view/2206755.htm)后期的“种田”文则以经营农业、发家致富为主题。),都有它的残影。这神化了的、无所不能的知识,或被置于遥远以至来源不明的古代——于是就有了“修真”;或被置于现代——于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主角便可在异世大展身手、改天换日……“种田”则是纯粹的技术活儿,压根儿离不开知识,无论古今中外。
但是,不同于一众现代与后现代理论家的高论,这个神话,并不只是知识自身的话语膨胀。它是民众对抗现实权力压迫的自卫和自慰。
环抱古老与现代的双重神话,“修真”在网络中怒放,喷射火焰与光芒的泡沫。而那来自遥远时代的意象,是密涅瓦的猫头鹰,最终将带给我们摆脱困境的智慧?还是哀叹末日的蝙蝠,最终只能随我们沉入无边的黑暗?一切尚晦暗未明。
[1][德]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87.
[2]张继禹.小议修真[J].中国道教,2009(4).
[3]思无邪.《飘邈之旅》:开创网络小说“修真”派[N].中国图书商报,2006-05-16.
[4][法]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范亚湘,郑彦.他是网络“写作机器”[N].长沙晚报,2006-10-29:B1.
[6]白寅.网络文学产业化的新趋势及其后果[N].学习与探索,2010(2).
[7]忘语.凡人修仙传[EB/OL].起点中文网.http://www.qidian.com/Book/107580.aspx.
(责任编辑:郑宗荣)
Power and Knowledge in the Internet Xiuzhen Fiction
CHEN Liqun
(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ern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Xiuzhe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in the Internet fantasy fiction. The popularity of Xiuzhen is a reflection of both resistance against and adornment of power from mass people. Particularly, Xiuzhen expresses the comprehensions and imaginations of mass people-the power of the league of knowledge-education,which constructs a new myth of knowledge.
Xiuzhen; Internet fantasy fiction; power; knowledge
I206.7
A
1009-8135(2015)02-0094-05
2014-12-19
陈立群(1972-),女,广西天峨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文艺学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