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015-03-18孙庆华重庆市黔江中学校重庆409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参与性体育课堂

□孙庆华(重庆市黔江中学校重庆409000)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孙庆华(重庆市黔江中学校重庆4090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学生拼搏进取精神与良性竞争合作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兴趣缺失,参与度较低,体育教学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为此,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望可供参考。

学习主动性初中教学体育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求学生德育、体育的多方协调,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黄金时期,体育课堂是学生室外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掌握运动方法与运动技能的主要场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良性竞争意识,因此,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提升体育课堂效率,是关乎学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探究。

1、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较低的原因

1.1、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化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往往过于强调文化课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将体育与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视为“副科”,分配时间少,达不到课程标准中的课时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体育课还需为文化课学习让路,进一步缩短课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将学习内容不断压缩,甚至只是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反复性训练,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参与性自然难以提升。

1.2、体育课堂形式僵化

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认知到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加之体育课课时少,体育教师一般都不注重教学设计,每次体育课都是慢跑、做操,教师示范学生学习,新颖的形式少,学生很难被吸引,主动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校方在体育设施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某些情况下,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体育设施使用常常会受到种种限制,学生无法开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积极性不高。

1.3、师生互动不足

与文化课有所差异,体育课课堂大都在户外进行,为师生提供了有利的互动平台,体育教学自身就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不断改善教学计划,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侧重于基础技能讲解与肢体动作的示范,难以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认知不足,例如男生想要表现自己的心理,青春期女生对某些活动的排斥心理等,体育课堂的针对性不足。与此同时,学生的意见与想法也很难与教师形成沟通,教师难以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

1.4、评价方式存在缺陷

体育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而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也常常会采用小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训练,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课堂形式,但应注意评价方法,大多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太过关注比赛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很容易自卑,长期积累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不仅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还会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排斥心理与厌倦情绪。

2、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的可行策略

2.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充分认知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便是体育这种户外活动课堂,教师的理论讲述也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学生实际参与活动时间少,积极性较差。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甘愿作为引路人角色,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例如在排球教学中,教师讲述了基本的动作要领与规范后,便可以让学生进行垫球练习,两人一组或者多人围成一个圈,在练习中,教师可观察学生是否存在不规范或是易受伤的动作,个别指出,统一讲解,既具有针对性又可避免大量理论讲解占用过多时间,将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与此同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还有另一个内涵,便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正如树林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般,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其学习方式、身体素质、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所有学生完成同样的要求,达到同样的标准,应当把握教学的实质,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分等级任务,在任务强度与难度方面做出合理划分,让每一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而不至于气馁失去信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设备选择,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充分调动。

2.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

初中生仍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喜欢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为此,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目标与教学思路,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体育来源于生活,人们所熟悉的各项体育运动中都隐含着生活情景的缩影,故教师可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高抬腿”练习,以原地起跳为基础,动作量较大,体力消耗也比较大,许多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很难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可模拟生活情景:“同学们,现在我们将骑自行车爬坡,即将到达坡顶,请同学们一鼓作气冲上顶峰!”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将会尽力维持动作强度,不仅有助于体育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身处于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技能。例如大球教学中球感的培养,便可采用“转风车”的游戏,将学生分为7-9人的小组,开始时,第一名学生站在圆心位置左手插腰,右手臂侧平举,第二名学生左手臂侧平举,与前者手掌合力顶住一个球,右臂则运球逆时针旋转一周,达到目标后,第三名同学紧随其后,一直到小组内所有成员组成一个大风车运球一周。这项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球感与平衡力,还可有效培养团队意识,让学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

2.3、注重反思与总结,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引路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还需要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与反思,每次活动结束前,让学生想一想“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新的体会;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满意么,总结了什么经验?”等等,通过日积月累的引导,学生将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而这正是进步的基础。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还可采用生生互评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优秀经验,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正建议,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强调参与的重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较差、完成任务较困难的学生,应肯定其每一分努力,不断挖掘其潜能,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促进教学可持续发展。

2.4、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构建和谐体育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若想学生持久地保持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教师在平日教学中的休息时间,可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短片,讲述运动员荣誉背后的默默付出,讲述成功背后的汗水与泪水,引导学生感受坚忍不拔、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并鼓励学生向优秀运动员们学习。

在平日活动中,也可适当举办一些竞技比赛如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欢迎所有学生前来参与,让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认知体育文化,通过氛围创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参与的教学方能发挥出其真正意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紧紧把握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张稳.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J].亚太教育学院,2015,06.

[2]钱小琴.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有效策略[J].中学时代,2014,03.

[3]韩宝龙.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01.

猜你喜欢

参与性体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016体育年
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
我们的“体育梦”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