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5-12-12郭荣翠张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2
□郭荣翠 张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2)
云南省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郭荣翠张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2)
为了解云南独立学院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水平,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云南7所独立学院女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云南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15.0%)、抑郁(10.8%)和人际关系敏感(8.2%);阳性项43者和因子分阳性数总体较好。
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0年国家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身体形态、技能等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明显提高,但学生心理健康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问题。独立学院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部分,在2012年以前对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甚少,因此,以云南7所独立学院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发现影响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后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借鉴《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心理症状水平,找出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子。
(4)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2、研究对象
(1)调查对象。
研究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等7所学院女生,共1177名,剔除无效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137份,有效率为96.6%。本研究的克隆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达到了0.9803。
(2)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研究程序。
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在确认被试理解施测要求的条件下开始施测。测试时间为30分钟,被试匿名作答,当场收回问卷。
2、结果与分析
2.1、云南省独立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
(1)主观幸福感分析。
表1 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及正性情感比较
通过对云南独立学院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发现,在地域上没有差别,而在生活满意度上和正性情感维度上,内外向与情绪稳定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对人际关系分析。
表2 人际关系满意度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对宿舍满意度较高,有助于心理的健康。
2.2、云南省独立院校女大学生心理症状分析
(1)女大学生scl-90一般特点。
表3 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及总分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表3为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及总分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其中问卷的分数范围为0-4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平均分为1.102,最低是0.778,表明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及总分检出率。
表4 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及总分检出率(阳性症状)
表4为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及总分检出率(阳性症状),从总体状况看,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各症状检出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睡眠与饮食情况>焦虑>敌对、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偏执,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15.0%)、抑郁(10.8%)和人际关系敏感(8.2%)。
(3)女大学生scl-90阳性项目检出率。
表5 女大学生scl-90阳性项目检出率
阳性项43者指在90题中有任意大于等于43题选择项目为2-4分的数目,表3为女大学生scl-90阳性项目检出率,共有42人检出符合以上条件,检出率为3.7%,总体状况良好。
(4)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阳性数检出率。
表6 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阳性数检出率
因子分阳性数是指在scl-90所有因子中,有大于等于两项因子得分大于2分的数目。表4为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阳性数检出率,共有161人检出符合以上条件,检出率为14.2%,总体状况良好。
(5)女大学生scl-90总阳性率。
表7 女大学生scl-90总阳性率
总阳性率是指符合总分阳性或阳性项43者或因子分阳性数其中一项,即可判定为总分阳性,从表5女大学生scl-90总阳性率,可以得出此次问卷调查的总阳性数为161人,检出率为14.2%,总体状况良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整体上云南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未出现明显心理疾病;
(2)独立学院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睡眠和饮食状况不容乐观。
3.2、建议
(1)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改善学生生活的环境,及时、准确的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2)增加学校心理健康干预,改善自身生活方式。
建立校园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了解学生体质健康变化动态,及时调整校园活动密度,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有心理问题学生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反馈,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干预;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尽量做到不吸烟,少酗酒,按时就寝等。
(3)组织开展体育运动,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校园,走进运动场,参与到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1]杨红猛,高飞,段顺美.云南省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内江科技,2012(10).
[2]许金凤.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3]秦敏,师敬松等.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1.
[4]梁艳.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模式探析——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J].现代阅读,2012,8.
[5]赵崇莲,王晓彦,许学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28(6).
[6]师晓宁,刘晓红等.心理测验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M].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
[7]潘书波,咸秀丽等.高校学生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