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投石、超距”考
2015-03-18周勤
周 勤
《资治通鉴》“投石、超距”考
周 勤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资治通鉴》“投石、超距”虽然源于《史记》,但二者不仅标点有异,各家对它们的认识也是聚讼纷纭。文章基于“投石”、“超距”的文献分布情况,从语言结构规律的角度得出:“投石”即投掷石块的军训,既要求远,也要求准。“超距”当是跳高,以“距”类横木作为训练工具。
《资治通鉴》;投石;超距
《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二年》:“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1]230源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①两相对比,有三处标点不同。本文姑且讨论最后一处,即“方投石、超距。”与“方投石超距。”下面我们先看看各家对《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方投石、超距”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方投石超距”的认识。
一、《通鉴》“方投石、超距”的有关注解
对《通鉴》的训注,最有影响的当属宋元史学家胡三省的音注。《通鉴》“方投石、超距”一文下,胡三省注为:
徐广曰:“超”,一作“拔”。裴骃曰:据《汉书》云:甘延寿投石拔距,绝于等伦。张晏曰: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延寿有力,能手投之。拔距,犹超距也。《索隐》曰:超距,犹跳跃也。余谓投石,以石投人也,齐高固“桀石以投人”是也。超距,距跃也,晋魏犨“距跃三百”是也。(1/7/230)②
胡三省既引用了晋徐广、刘宋裴骃《史记集解》以及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等的相关注解,也阐释了自己的观点。由这则胡注可以看出,晋徐广认为“超距”之“超”作“拔”,“超距”与“拔距”具有同义关系。裴骃则引《汉书》及张晏注为徐广的观点作证。司马贞指出“超距”意为跳跃。胡三省进一步解释“投石”是“以石投人”,“超距”是“距跃”,并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为证。对于《左传》中“距跃”一语,杨伯峻注为:“顾炎武《补正》引邵宝说谓距跃为直跳,曲踊为横跳。刘文淇《疏证》谓直跳者,向上跳,今之跳高也;横跳者,向前跳,今之跳远也。”由此可见,胡三省认为“超距”意为跳高。
另外,从上文中华书局版《通鉴》的“投石、超距”可以看出,《通鉴》标点者也认为此处“投石”和“超距”应当为两种活动。
然而,《资治通鉴大辞典》[2]340列“投石超距”为一个词目,释义却分作两部分:投石,投掷石块;超距,跳远,古代军中的习武训练活动。既然已经明确“投石”和“超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作(当然这两种动作也不可能同时完成),却合在一起列成一个词目,欠妥。此外,《资治通鉴大辞典》也没有说明“超距”与“拔距”有什么关系。
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方投石超距”的有关注解
《史记汇注考证附校补》[3]1426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方投石超距”处引唐张守节《正义》:“超,跳跃也。距,木械也,出地若鸡距然也。壮士跳跃走拔之。按出与否以定胜负也。”[日本]泷川资言考证:“中井积德曰:投石,力戏也。手投重石,竞远近为输赢也。超距亦力戏也。跳跃踰越,竞其远近高下为输赢也。”
另外,《汉语大词典》[4]399(后简称《大词典》)认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投石超距”应是一种古代军中习武练功运动,也作“投石拔距”,也可以省称为“投石”,具体是什么样的运动未作细解。然而《大词典》对“超距”作了进一步训释,即跳跃,并且引有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相同的例证。若按《大词典》“超距”意为跳跃,而“投石超距”又等同于“投石”,那么“投石”与“超距”有何关系?“投石”是什么动作,难道也可作“超距”解?可见《大词典》非但没有说清“投石”的确切含义,还将“投石”和“超距”混淆在一起。另外,《大词典》也对“拔距”作了解释,列有两种说法未作定夺,即:一说,比腕力;一说,跳跃。其下列举的文献除第一条所引《汉书•甘延寿传》:“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拔距绝于等伦,尝超踰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以及颜师古注:“应劭曰:‘投石,以石投人也。拔距,即下超踰羽林亭楼是也。’……师古曰:‘投石,应说是也。拔距者,有人连坐相把据地,距以为坚而能拔取之,皆言其有手掣之力,超踰亭楼,又言其趫捷耳,非拔距也。今人犹有拔爪之戏,盖拔距之遗法。’”其中仅颜师古自己的注解可以印证“比腕力”之意,其余似两解皆可,而《大词典》对这些用例都没有明确说明。这样处理,不但“投石”语焉不明,连“超距”也令人费解。
三、“投石”“超距”厘析
综上所述,对于“投石”的词义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其一,一种力戏,比赛力量,即投石块,以远近定输赢,类似于现代的铅球比赛。其二,非单纯的力戏,主要是比赛准确度,即“投石以人”,也就是用石投人(当然训练时,通常是选定一个物体作靶子),以击中与否定输赢,类似于现代军队中掷手榴弹训练。其三,也就是“投石超距”的省称,是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运动。对于“超距”“拔距”,各家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五种。其一,“超距”同“拔距”,一种力戏,即跳跃,以远近高下定输赢,即包括跳高和跳远。其二,“超距”同“拔距”,指跳高运动。其三,“超距”同“拔距”,指跳远运动。其四,“超距”不同于“拔距”,“拔距”是比腕力,相当于唐代的“拔爪”,现代的掰手腕。其五,“超距”的“超”是跳跃,“距”专指一种木质训练器械,这种器械是模仿“鸡距”的形状设置,使其立于地面,像鸡距样子的倒钩。要求参赛者在跳跃而过的同时拔出倒钩,按拔出与否定胜负。另外,王念孙《读书杂志》还专门分析了“投石”和“拔距”。王氏认为“投石”的“石”即为“擿”,“擿”与“投”同义。“超距”即“拔距”,“超”、“拔”“距”也为同义关系,故“投石拔距”实为“四字平列”,即两组同义并列的词构成的并列关系的词组。[5]341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投石”并非“投石超距”的省称,因为从前面的介绍中已经可以看到文献中既有单用“投石”的例句,也有单用“超距”的例句,当然也有“投石超距”的用例,因而“投石”和“超距”只可能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活动,“投石超距”不过是由二者临时组合成的并列短语充当一个句法成分而已。我们再看看有关“投石”“超距”的其它用例情况。
《韩诗外传》卷十:“楚丘先生曰:‘恶君谓我老!恶君谓我老!意者,将使我投石超距乎?追车赴马乎?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则死矣,何暇老哉!’”
《魏书》:“扛鼎拔树之从,超乘投石之旅,练甲争途,波聚雾合。”
以上例文中“投石超距乎?追车赴马乎?逐麋鹿搏豹虎乎?”三句间和“扛鼎拔树之从,超乘投石之旅”两句间都是对举关系。由于具有对举关系的句子语法结构一致,而“追车赴马”“逐麋鹿搏豹虎”“扛鼎拔树”都是由两个动宾关系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并列结构短语,所以,“投石”“超距”也应当是动宾式并列短语。“石”“距”当有所指。王念孙认为“石”与“擿”属同义关系。在其《广雅疏证》“石,擿也条”中,王氏进一步阐释了他的观点:“石者,《新书•连语》篇云,提石之者,犹未肯止。是石为擿也……《释言》篇云:、沰,磓也。、擿、沰、石、磓、搥,声义并相近。”[6]447另外,在其《广雅疏证补》③中对“投石”、“石”、“超距”又作了补充说明,但仍仅引《新书•连语》这条例证。从“石”的用例以及“距”的用例、词义系统来看,“石”“距”在“投石超距”这个结构中当为名词性词素。“投石”表投掷石块的军训,既要求远,也要求准。“超距”当是跳高,以“距”类横木作为训练工具,相关用例还有如:
王翦休士洗沐,日椎牛设飨,亲与士卒同饮食,将吏感恩,愿为效力,屡屡请战,辄以醇酒灌之。如此数月,士卒日间无事,惟投石超距为戏。按范蠡《兵法》:投石者,用石块重十二斤,立木为机发之,去三百步为胜,不及者为负;其有力者,能以手飞石,则多胜一筹。超距者,横木高七八尺,跳跃而过,以此赌胜。王翦每日使各营军吏,默记其胜负,知其力之强弱。外益收敛为自守之状,不许军人以楚界樵采。获得楚人,以酒食劳之放还。相持岁余,项燕终不得一战,以为王翦名虽伐楚,实自保耳,遂不为战备。(《东周列国志•兼六国混一舆图号始皇建立郡县》第一百八回)
《东周列国志》这段文字更加细致地描绘了军中“投石”“超距”的动作,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上文我们对“投石”“超距”的考释。
[1][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施丁,沈志华.资治通鉴大辞典(上)[Z].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3][汉]司马迁撰,[日本]泷川资言考证.水泽利忠校补.史记汇注考证附校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卷六)[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5][清]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6][清]王念孙.广雅疏证(清书四种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张新玲)
①《史记》1959年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341页“投石超距”没有断开。又[日本]龙川资言考证,水泽利忠校补《史记汇注考证附校补》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26页也未点开。
②文中所有胡注出处标示序号由三部分组成:册数,卷数和页码。
③[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补》,清书四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62页下。王念孙此“石”用例仅有《新书•连语》一条,《大字典》也据此指出“石”有投掷的义项。
A Textual Research on “Toushi and Chaoju” in
ZHOU Qin
(School of Literatur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
Although[3]“Toushi,Chaoju” inwere originated fromthey are punctuated differently and controversial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 Based on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texts and from the angle of linguistic structural law,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uoshi means throwing stones in military training, requiring stones are thrown far and hit the target while Chaoju refers to high jump in which Ju-type crossbar is used as tool.
; Toushi; Chaoju
H131
A
1009-8135(2015)04-0113-03
2015-03-17
周 勤(1975-),女,四川简阳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史。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2013PYYY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