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鹤梁题名人邓椿交际考

2015-03-18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曾 超



白鹤梁题名人邓椿交际考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重庆涪陵 408100)

邓椿,白鹤梁题名人,见于《卢棠题记》。邓椿是宋代著名书画理论家和书画鉴赏专家,著有《画继》10卷。借助白鹤梁题刻、《画继》和其他相关资料,可以较为全面的钩稽邓椿交往与交际,进而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邓椿的相关史迹。

白鹤梁题刻;邓椿;《画继》;交际

邓椿,白鹤梁题名人,见于《卢棠题记》[1]。邓椿是宋代著名书画理论家和书画鉴赏专家,著有《画继》[2]10卷。借助白鹤梁题刻、《画继》和其他相关资料,可以较为全面的钩稽邓椿交往与交际,进而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邓椿的相关史迹。

一、邓椿的家世

关于邓椿家世的相关问题,古籍记载和后世介绍多有歧异。

第一种说法是邓椿视为邓孝甫之孙,邓名世之子,江西临川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古今姓氏书辩证提要》[3]云:“宋邓名世撰,而其子椿□次之。名世字元亚,临川人。祖孝甫,见《宋史·隐逸传》,即原序称文昌先生者也。(邓)椿有《画继》,已著录”。然《宋史》所载邓名世之子为椿年,非邓椿也。王应麟《玉海》[4]卷10云:“(邓)名世子(邓)椿年,□集次序之”。

第二种说法是将邓椿视为邓洵武之孙,四川双流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画继提要》云:“椿,双流人。祖为邓洵武,政和中知枢密事”。《宋代蜀诗辑存·双流县》[5]98云:邓椿,字公寿,(邓)洵武孙。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6]云:政和(1111—1117年)中知枢密院邓洵武之孙。

第三种说法是将邓椿视为邓洵武之孙,邓名世之子。《中国人名大辞典》[7]云:“邓椿,宋代邓名世之子,官至郡守。祖洵武,尝知枢密院……,又名世所著《古今姓氏书辩证提要》,椿□次之,父子相继,用力尤多,故较他姓氏特精核”。这可能是对《古今姓氏书辩证提要》和《画继提要》综合的结果。

第四种说法将邓椿视为双流人,邓名世之子,但将邓椿之字又误为邓名世之字。俞剑华所辑《中国画论类编》[8]第一编《画继杂说》云:“邓椿,宋,名世(字公寿,双流人)子”。

据学者们的深入研究,邓氏祖先居于梓州(治今四川三台)中江(今四川中江),宋代初年邓琛徙居成都双流,“以经学诱进后生,群聚至数百人,翕然知学”[9]卷二。邓琛有子邓至,邓至有子邓绾、邓縯、邓缜,邓绾有子邓洵仁、邓洵武和从子邓邰,自邓绾至邓邰先后举进士。邓洵武有子邓雍,邓雍有子邓椿、邓杞。宋代双流邓氏六代人中,为官者多,有至枢密院、尚书右丞者;有进士6人、翰林学士1人,为双流名望家族之一。

邓至,邓琛之子,宋仁宗时人。宋代双流邓氏家族的奠基人。他“通六经”,“号二江先生”,范缜(宋代著名史学家)“为之友”,范百禄(范缜之兄范锴之子,官至宰执)“从之游”。著述有《易义》、《群书故事》15卷、《故事类要》30卷、《往事龟鉴》50卷、《通书》10卷、《二江集》3卷,均佚,今存文1篇。

邓绾(1028—1086年),原名维清,字文约。邓至之子,宋神宗庆历(1041—1048年)年间举进士,为礼部第一。迁职方员外郎。熙宁三年(1070年)冬通判宁州。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当事更化,以颂王安石变法。召对,除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同知谏院,献所著《洪范建极锡福论》,迁御史知杂事、判司农事。五年(1072年),擢御史中丞、加龙图阁待制,迁翰林学士。王安石去位,颇附吕惠卿,王安石复相,又弹劾吕惠卿,神宗斥其奸回,出知虢州。逾岁,为集贤院学士、知河阳。元丰(1078—1085年)中,知荆南府,历知陈州、陕州、永兴、青州、邓州诸州军。元祐(1086—1094年)初卒,享年五十九。邓绾展露于政坛,同时承继家风,文学修养颇高,其代表作《张汤论》《公孙弘论》收入宋代《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10]。据《宋史·艺文志七》载,邓绾著述有《治平文集》30卷、《翰林制集》10卷、《西垣制集》3卷、《奏议》20卷、《杂文诗赋》50卷,均佚,今《全宋文》[11]第75册收录其存文35篇。事迹见《宋史》人物本传。

邓洵仁,邓绾长子,邓洵武之兄,邓椿伯祖。熙宁(1068—1077年)中进士。元符(1098—1100年)初提举河东路常平等事。崇宁二年(1103年),试给事中,详定大礼敕令,摄翰林学士。大观(1107—1110年)初,知河中府,迁翰林承旨,知制诰兼侍讲。大观四年(1110年),除尚书右丞。政和三年(1113年),守资政殿学士、知亳州(今安徽亳州),宣和(1119—1125年)中为大名府路安抚使,知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①。

邓洵武(1055—1119年),字子常,邓绾次子,邓椿之祖。熙宁(1068—1077年)中举进士,初为汝阳簿。绍圣(1094—1098年)中,哲宗召对,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国史院编修。议论偏蔡卞,至徽宗朝,依附蔡京,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崇宁三年(1104年)迁尚书右丞,转左丞、中书侍郎。坐张怀素狱罢政,出知州府。崇宁六年(1116年)入知枢密院事,仿陕西弓箭手制,募刀弩手,镇抚“五溪蛮”。官至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拜少保,封莘国公。殁后赠太傅,谥文简。邓洵武曾撰《神宗正史》120卷和《哲宗实录》,今《全宋文》收有邓洵武存文11篇。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12]卷一有《邓洵武家传》。

邓邰,邓绾从子,邓洵武从弟,邓椿从叔祖。熙宁(1068—1077年)中进士。

邓雍,邓洵武之子,邓椿之父,崇宁(1102—1106年)间以父荫为官。据《画继》,曾官侍郎。好画。宣和(1119—1125年)时,累官侍郎,为提举官时,“上(宋徽宗)遣中使监修前赐洵武于龙津桥侧之旧第,比背画笔皆院人所作,乃郭熙笔。闻为内藏库退材,求中使奏知,明日有旨尽赐,故第中屋壁无非郭画。”[12]卷1邓洵武家传。

邓杞,邓雍次子,邓洵武之孙,邓椿之弟。以恩荫为郡守。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孙凤著《书画抄》下卷载宋徽宗《荷鹭惊鱼图》一卷,有南宋邓杞跋,文云:“右《荷鹭惊鱼图》,徽宗皇帝御笔。向大父(邓洵武)位政府日,侍宴紫宸,就喊乐作,上乃声其庆会之意,发为乐章,以赐臣下,即度亲洒此图,专以宠赐。自大父(邓洵武)枢密暨先考侍郎(邓雍)传(邓)杞三世,一百祀矣!足鹭鱼运墨浑然天成,脱去凡俗,浓淡约略如生,精神溢纸,若傅丹青,曲尽其妙,得江南落墨写生之真韵。(邓)杞谨当珍藏宝墨,坚忠孝名节,仰答圣恩待遇先世隆渥也。绍熙四年(1193年)九月廿八日南阳邓杞拜手谨跋”。后张丑《清河书画舫》[13]“己集”亦云:“徽庙有《荷鹭惊鱼图》,有邓杞跋,全仿江南落墨写生贵遗法”。

邓椿,字公寿,邓洵武之孙,邓雍长子。双流人,但白鹤梁题刻《卢棠题记》言其籍贯为汉嘉。乾道(1165—1173年)间进士②。乾道七年(1171年)为涪陵县尉。后官至知州③。著有《画继》一书,今存。《全宋文》收录其文两篇,即《画继·序》和《家传跋》。《全宋诗》[14]辑录有其诗一首,即《乾道壬辰(1172年)三月十日同叔衍游诸山,用邵公济大象阁韵》。

二、邓椿《画继》

邓椿著有《画继》一书,是宋代著名书画鉴赏和书画理论著作。今辽宁省图书馆收藏有邓椿撰写、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刻印的宋版《画继》一部。今传本《画继》十卷,卷一到卷七收录熙宁七年(1074年)至乾道三年(1167年)在世或已经亡故的画家,总计219人,各为小传一篇,前五卷以人物身份区分,《圣艺》独为一卷,卷二《侯王贵戚》,共13人;卷三为《轩冕才贤·岩穴上士》,共23人;卷四为《缙绅韦布》,共45人;卷五为《道人衲子·世胄妇女》,附录宦者,共41人。卷六与卷七以画之题材区分,卷六分别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类,共75人;卷七分别为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类,共22人。卷八为《铭心绝品》,记载赵氏宗室、官绅、士庶、僧人等37家所藏之画目。卷九为《杂说·论远》,品评绘事。卷十为《杂说·论近》,记宋代画家杂事。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宋邓椿、元庄肃著,黄苗子点校《画继·画继补遗》。

邓椿《画继》系秉承邓氏家学的结果。邓椿祖父邓洵武甚重画学,宋代画学博士之一宋子房就是乃祖推荐。《画继》卷三《轩冕才贤》“宋子房”条云:“初,崇、观盛时,大兴画学,予大父中书公(指邓洵武),见其《江皋秋色图》,甚珍爱之,首荐为博士。”《画继》卷一《圣艺》云:“自此之后,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当是时,臣之先祖(指邓洵武),适在政府,荐宋迪犹子(宋)子房,以当博士之选。是时(宋)子房笔墨,妙出一时,咸谓得人。”邓椿之父邓雍为提举官时多藏名画,《三朝北盟会编》卷一《邓洵武家传》云:“(邓)椿幼即受画之感染,靖康(1126—1127年)末归蜀,又见蜀故家避难者所藏之画。其先世所藏绝异之品幸免焚劫,得以披寻。故其性情所嗜,心目所寄,皆画,几不能移夺,遂有志于续前人所著《画史》。强年迫于父(指邓雍)命而应科举,绍兴(1131—1162年)中登进士第,历通判、郡守之职。晚年著《画继》,并为家传作跋”。受家学的熏陶,故邓椿极为嗜好书画。

关于邓椿《画继》的写作,其《画家序》云:自昔赏鉴之家,留神绘事者多矣,著之传记,何止一书。独唐张彦远总括画人姓名,品而第之,自轩辕时史皇而下,至唐会昌元年(841年)而止,著为《历代名画记》。本朝郭若虚作《图画见闻志》,又自会昌元年(841年)至神宗皇帝熙宁七年(1074年)。名人艺士,亦复编次。两书既出,他书为赘矣。予虽生承平时,自少归蜀,见故家名胜。避难于蜀者十五六,古轴旧图,不期而聚。而又先世所藏,殊尤绝异之品。散在一门,往往得免焚劫,犹得披寻。故性情所嗜,心目所寄,出于精深,不能移夺。每念熙宁而后,游心兹艺者甚众,迨今九十四春秋矣,无复好事者为之纪述。于是稽之方册,益以见闻,参诸自得,自若虚所止之年,逮乾道之三禩,上而王侯,下而工技,凡二百一十九人,或在或亡,悉数毕见。又列所见人家奇迹,爱而不能忘者,为铭心绝品,及凡绘事可传可载者,裒成此书,分为十卷,目为《画继》。

邓椿《画继》对后世书画深有影响,以致研究者甚多。郑拙庐有《〈画继〉杂说》[15],谢巍对邓椿生平有考证[16]182,阮璞有《画史从证·〈画继〉所显示之宋代文人画观》[17],刘世军有博士学位论文《〈画继〉研究》[18],韩飞燕有硕士论文《邓椿〈画继〉中的绘画思想研究》[19],李葳有硕士学位论文《“画者,文之极也”——邓椿《画继》的文人性研究》[20],陈谷香有《宋代美术理论家邓椿的历史地位》[21],王清原有《馆藏宋代陈道人刻本〈画继〉》[22];刘晓峰有《失衡的天平——〈画继〉的美学思想》[23];葛华伟有《直叙与评论的对立——邓椿〈画继〉叙论方式研究》[24]等。

三、邓椿之交际

据邓椿《画继》、刘世军《〈画继〉研究》和其他相关材料,邓椿交友多名宦。特别是《画继》卷8所载“至家赏画”的方式让我们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邓椿的交际。今可考之人主要有:

赵士俾,名中大,字保之,号士俾,赵宋宗室。河南开封人。官至太保。邓椿尝至其家,并看到了韩干《马图》、李伯时《并驰小马图》、黄筌《鹤图》、艾宣《荷鸭苇雁图》、范宽《山图》、许道宁《山水图》、崔悫《三雁图》。”

赵伯兼,赵宋宗室,河南开封人。曾官节推。邓椿在其家见到了东丹王《舞胡图》、燕穆之《山林倒影图》、郭熙《溅扑图》。

王国宝,字良器,河南洛阳人。曾官朝议郎。邓椿在其家见到了李成《窠石小轴》、范宽《横山小轴》、范宽《秋山》六幅图、伯时《起本马图》。

贾公杰,字千之④,一作千里,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文元公贾昌朝诸孙,侍郎贾炎之子。白鹤梁题名人。曾任涪陵郡别乘⑤。宋代书画家。邓椿在其家见到了黄筌《鼯捕鼠图》、崔白《雕狐图》、徐崇嗣《荷蓼鹭鸶图》、易元吉《猿鹿扇图》。”

程纯老,名唐,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宝文阁学士。见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邓椿在其家见到了唐画《诸功臣像图》、李营丘《山水》大轴二图、崔白《翎毛》双幅八图、孙太古《湖滩水石图》。

令狐讽,字陈古,汝州(今河南汝州)令令狐中奉之子。邓椿在其家尝见到郭熙《梅花嘉雀图》、钟隐《槎竹瑞鸡图》、江南道士刘真《白梅雀图》、范将军《胡佛图》、徐熙《瓜图》、黄筌《偷仓雀图》、孙太古《焦夫子图》。

邵泽民,河南洛阳人,邵雍之孙、邵伯温之子,官至侍郎。邵氏是宋代河南望族之一,以理学名世。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河南洛阳人。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有“内圣外王”之誉,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

邵伯温(1057—1134年),字子文。河南洛阳人。邵伯温认为“万物无所不禀,则谓之曰命;万物无所不本,则谓之性;万物无所不主,则谓之曰天;万物无所不生,则谓之曰心”。主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尽心尽性以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主要著作有《易学辨惑》《闻见前录》《皇极经世序》、《观物内外篇解》等。

邓椿与邵氏兄弟多有交往。不仅其画论深受邵氏理学影响,更在邵泽民侍郎家见到徽宗《花鸟百扇图》、董奴子《丛花图》、戴嵩《牛图》、徐熙《荷花鹅图》、李成《偃松图》。

邵博,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著有《闻见后录》30卷。官至太史。据《画继》卷8、卷4、卷5邓椿在邵博家中品鉴到阎立本的《锁谏图》、李后主的《蟹图》、《晓竹图》、李伯时的《嫁小乔图》、孙位的《松竹图》、孙太古的《维摩壁》、卢楞加的《罗汉十六图》、王冲隐的《竹棘雪禽》、乔仲常的《河中图》、智永的《潇湘夜雨图》、任谊之的《南北江山图》、《平芜千里图》、《四更山吐月图》、《唐功臣图》、《斗山烟市图》、《松溪深日》等绘画珍品。如《画继》卷4“王冲隐”云:“尝于邵氏见《竹棘》、《雪禽》”。“乔仲常”条云:“一日作《河中图》赠邵泽民侍郎,至今藏其家”。《画继》卷5“致永”条云:“尝作《潇湘夜雨图》上邵西山”。

张庭坚,字才叔,成都双流人。《宋史·张庭坚传》作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人。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调成都观察推官。绍圣(1094—1098年)中通判汉州(今四川广汉)。入为枢密院编修文字。除著作佐郎,擢右正言。出通判陈州(今江苏淮阴)。卒年五十七。谥节愍。陆游有《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江苏省盱眙县第一山有北宋崇宁三年(1104)《张才叔等题名》,现藏国家图书馆。邓椿在其家尝见到曹道元模曹弗兴《醉佛林图》、徐熙《牡丹》独幅图、郭恕先《画藁》十图、崔白《禽竹》四图。

王沂,字乐道,河南人。官至朝议郎。王安石有《和王乐道烘虱》、《和王乐道读进士试卷》,梅尧臣有《王乐道太丞立春早朝》,司马光《朝鸡王乐道》诗。邓椿在其家尝见到李成《寒林》四幅图、郭熙《山水》双幅图、崔悫《芦雁》六幅图。

刘宝贤,名瓌,中山人。官至提点刑狱公事。郭印有《问汉守刘宝贤觅酒四首》诗。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徐熙《娑罗花图》、黄筌《花竹驯雉图》。

李邦献,字士举,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人。太宰李邦彦之弟。宣和七年(1125年),直秘阁、管勾万寿观。绍兴三年(1133年),夔州路(治今重庆奉节)安抚司干办公事。五年(1135年),特追职名。二十六年(1156年),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又直秘阁、两浙西路转运判官。乾道二年(1166年),夔州路提点刑狱。六年(1170年),兴元路提点刑狱。李邦献以修身养性,廉洁自律而声名遐迩,著有《省心杂言》。晁公溯有《闻李士举宿马鞍山》,王灼有《次韵李士举丈除夕》、《次韵李士举丈感春》,王之望有《和李士举陪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朱敦儒有《木兰花・探梅寄李士举》,曹勋有《念奴娇送李士举》。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徽宗皇帝御赐《杂禽图》、徐熙《牡丹丛图》、董源《着色山水图》。

王冠朝,字元台,河汾⑥人。邓椿《画继》作中原人。官至制干。南宋绍兴丙辰年(1136年),王冠朝与宋艾、刑纯、刘蘧、王冠朝同游白鹤梁,见《宋艾等题记》。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徽宗皇帝《鸥荷图》、王摩诘《横披山水图》、李成《山水扇图》、东丹王《鞍马图》。见《画继》卷8。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据考证可能生于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王灼出生贫寒,曾到成都求学,后往京师应试,学识渊博,但举场失意,终未入仕。宋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5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1卷,另有佚文12篇。王灼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碧鸡漫志》论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了唐乐曲得名的原由及其与宋词的关系,品评了北宋词人的风格流派,是从音乐方面研究词调的重要资料。《糖霜谱》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完备且适用的甘蔗生产和制造工艺的科技专著。胡传淮等编著的《王灼集校辑》[25],有助于王灼研究。邓椿在其家尝见到童仁益《波旬幸佛涅盘图》、崔白《禽竹》双幅图、范琼《佛壁》、张南本《观音壁》、黄筌《鹤壁》、孙太古《列星壁》。

张衍,四川遂宁人,官至知县。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吴道子《三教图》、厉归真《百牛图》、孙太古《十一曜图》。

陈古,字与权,阿阳人。官至安抚使。邓椿《画继》在其家尝见到黄筌《牡丹驯狸图》、黄筌《雪梅冻雀图》、纪真《山水图》、马贲《百雁、百猿图》、徐高《盘鱼图》。

李廉夫,字德隅,绵州(今四川绵阳)人,曾官知郡。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徽宗皇帝《着色横山图》、郭熙《横山图》。

盛章,字季文,曾官开封府尹。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徽宗皇帝《风竹鸲鹆喜鹊图》、顾恺之《三教图》、戴篙《牛图》、崔白双幅《禽竹图》、范宽《四时山水图》。

宋艾,字去病,宣献公宋授之孙。南宋绍兴丙辰年(1136年),宋艾、刑纯、刘蘧、李□□、王冠朝同游白鹤梁,作题记一则,即《宋艾等题记》。邓椿在其家尝见到赵昌《丛萱月季图》。

何麟,字子应,曾官太常少卿。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吴道子《白衣观音图》、韩滉《牛图》、张南本《勘书图》、黄居寀《雀跃图》、唐希雅《风竹惊禽图》、巨然《四时横山图》、徐熙《棃桃折枝图》、崔白《鸳鸯蒲荷图》、李成四幅《林石图》、张勘八幅《蕃马图》。

卫昂,字师房,中原人,官至知县。邓椿在其家尝见到赵邈卓《伏石眠虎图》、徐熙《梅菊萱荷杂禽图》、包鼎《双虎图》。

王稑,字茂先,四川成都人,官至大夫。邓椿在其家尝见到黄筌《秋山图》、勾龙爽野老《移居图》、文湖州杂画《鸟兽草木横披图》、赵昌《鸡冠花图》。

宇文时中,四川广都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宇文氏本河南望族,后徙家于蜀,子孙分为六院,分别为成都、双流、广都等。宇文氏以宇文虚中、宇文绍节、宇文绍奕最为知名。宇文虚中(1079—1146年),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改名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多所历官。淳熙六年(1179年),宋廷以宇文虚中忠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愍,赐庙仁勇,且为置后,开禧九年(1205年),加赠少保。宇文虚中工诗文,《金史》、《宋史》俱称其有文集行世,今佚。今存诗50余首,收入《中州集》和《全金诗》。词入唐圭璋《全金元词》。《宋代蜀文辑存》录长文短简12篇。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宇文师瑗,显谟阁待制。多所历官。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谥曰忠惠。

宇文绍奕,字卷臣,一作兖臣,南宋成都双流人。以承议郎通判剑州。民间乏食,宇文绍奕亲行山谷,随时措置,皆有条理。守临邛、广汉,有能名。

邓椿与宇文氏多有交往,特别是宇文时中。邓椿《画继》所载宇文时中为宇文虚中之弟,系广都宇文氏,“以直龙图阁知潼川”。宇文子震系双流宇文氏。《画继》卷4“江参”条、卷5“智永”条、卷8、9“李营丘”条等均提到有宇文时中。邓椿在宇文氏家中品鉴到宋徽宗的《水墨花禽图》、王维的《雪山图》、杜措的《佛图》、董奴子的《鸡冠花图》、李伯时的《高僧图》、《嘶马展二马图》、《明皇八马图》、《水晶宫明月馆图》、《退之见大颠图》、江贯道的《飞泉怪石图》、《江居图》等。

宇文子震,字子友,双流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巴蜀宇文氏一族。曾官主簿、知成州。邓椿在其家尝见到黄筌《花竹、禽兔图》。

郭勉中,字敦一,四川成都人,曾官承议郎。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勾龙爽《宋钧去兽图》。

何耕(1127—1183年),字道夫,号怡庵,世居汉州绵竹,后徙德阳(今四川德阳)。绍兴十七年(1147年)四川类试奏名第一,赐进士出身,充彭州教授,迁成都教授。孝宗初,为成都府路转运司干办,俄通判成都府。乾道(1067—1068年)初,知雅州。后知嘉州,除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淳熙五年(1178年)召为仓部员外郎。六年(1179年),改户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官。迁国子司业就升祭酒。八年(1181年),出知潼川府。十年(1183年)卒,年五十七。著作仅《两宋名贤小集》卷226存《蕙庵诗稿》一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三五《知潼川府何君墓志铭》。何耕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成都文类》。邓椿在其家尝见到卢楞伽小本《十六罗汉图》。

范淑,字忠甫,范荣公孙。范氏乃宋代成都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范镇,字景仁,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累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右谏议大夫。英宗时以翰林学士出知陈州,熙宁三年(1070年)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讲银台司。范百禄,范镇之兄范锴之子,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有《文集》50卷,已佚。事见《范太史集》卷44《范公墓志铭》,《宋史》卷337有传。范镇、范百禄与邓椿先祖邓至有密切交往。范淑,范镇之孙,与邓椿相交,品画为乐。邓椿于其家欣赏到黄筌的《竹雀图》、赵昌的《折枝桃图》、王维的《雪图》、马贲的《雁图》,皆铭心绝品。邓椿在其家尝见到黄筌《竹雀图》、赵昌《折枝桃图》、王维《雪竹图》、马贲《雁图》。见《画继》卷8。

赵延,字修仲,四川双流人,官至知县。邓椿在其家尝见到黄筌《竹雀图》、又《芦鸭图》、孙太古《列宿像图》。

时道宏,字广叔,官至达州(今四川达州)守。邓椿在其家尝见到艾宣《棘鹑图》、徐高《鱼图》、王友折李《草虫图》。

吕陶(1028—1104年),字元钧,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蜀党”首领之一。皇祐年间(1049—1054年)进士,任太原府判官。熙宁三年(1070年)知彭州。贬监怀安商税。元祐二年(1087年),涉党争,贬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元祐七年(1092年),召回,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哲宗时外放,知陈州、潞州。崇宁元年(1102年)辞归。著有《吕陶集》六十卷。邓椿在其家尝见到东坡《竹石枯槎图》、湖州六幅《槎竹图》、易元吉纸本《猿獬图》。

燕兴祖,燕穆之曾孙,官至知县。燕穆之,即燕肃(991—1040年),北宋画家、科学家。字穆之,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少孤贫,巧思过人,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的创造发明,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为文人画的先驱者。邓椿在其家尝见到龙图公《忍事敌灾星图》《山水横幅图》《寒林横幅图》《鹭鸶图》《散马横披图》《墨竹图》。

智永,蜀僧。邓椿在其禅房尝见到吴道子《慈氏菩萨图》、范琼正《坐佛图》、惠崇《卧雪图》。见《画继》卷8。

黎邦基,博士黎希声之孙,广安人。黎希声,名錞,北宋著名经学。庆历癸末(1043年)进士。熙宁八年(1075年)知眉州,后官至朝议大夫,一生致力经学,曾留开封作侍讲,名嗓京师,被视为“大儒”。苏轼有《与黎希声书》,米芾有《致希声尺牍并诗》。邓椿在其家尝见到黄筌《竹鹤、竹雀图》、范宽《四时山水图》。

姚宾,字观国,广安人,曾官通判。邓椿在其家尝见到许道宁《四时山水图》、范宽《四时山水图》、易元吉《猴犬图》。

李皓,李世南之孙。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人,工画山水。苏轼有《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范成大有《题李云叟画轴,兼寄江安杨简卿明府二绝》,晁补之有《跋谢良佐所収李唐卿篆千字文》,蔡肇有《题李世南画扇》。邓椿《画继》卷4“李世南”条云:“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人。明经及第,终大理寺丞。”“余尝见其(李世南)孙(李)皓云”。

胡世将(1085—1142年),字承公,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曾任尚书右司员外朗、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等官。绍兴九、十年(1139—1140年),任川陕宣抚使,后为福建路抚谕使,迁中书舍人,以事出知镇江,入为刑部侍郎,出知洪州,复知镇江,召为给事中,寻出为四川安抚,兼知成都府。曾作《酹江月》词,排和议而主恢复,词见《陕西通志》卷九七。谥忠献。《宋史》有传。有《胡忠献集》六十卷,已佚。胡世将还是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邓椿《画继》卷3言在兰陵胡世将家见到其所收藏的苏轼所画蟹图。

杨可卿,字良弼,官至吉州团练使。邓椿《画继》卷2“伯驹”条云:“多作小图,流传于世,有所画《蟠桧怪石图》,在吉州团练使杨可弼良卿家。”

李骥,字元骏,官至利州倅(即通判)。邓椿《画继》卷3云:“予止在利倅李骥元骏家见二画”。

李才元,成都人。曾知汝州、邛州。著有《书台集》。强至有《马上口占呈记注李才元学士》,苏洵有《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王安石有《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苏颂有《即席分韵送李才元学士守临邛》《与李才元漕江西时慰疏》《送李才元学邛州》,周敦颐有《慰李才元书》。邓椿《画继》卷4“刘松老”条云:“成都李才元家有四轴山水”。

王瑾,犍为人。邓椿《画继》卷2“士衍”条云:“士衍,号花一相公,长于着色山水。宣和初进十图,特转一官。犍为王瑾家有扇面,意韵诚可喜爱,然少见于世。瑾即其甥也,故得之。”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南宋大诗人。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在《剑南诗稿》有给邓椿的两首诗,其一为《寄邓公寿》,诗云:“高标瑶树与琼林,灵府清寒出苦吟。海内十年求识面,江边一见即论心。纷纷俗子常成市,舋舋微言孰赏音。闻道南池梅最早,要君携手试同寻。”[26]76其二为《离成都后却寄公寿、子友、德称》,诗云:“萧条常闭爵罗门,点检朋侪几个存?吾道将为天下裂,此心难与俗人言。逢时尚可还三代,掩卷何由作九原。寄语龟城旧交道,新凉殊忆共清尊。”[26]140

张弥明,邓椿《画继》卷2“刘松老”条云:“成都《佛掌骨记》,实荣祖(即刘松老)笔,特借米老名耳。予见此本在张恭州弥明家,后归一豪族,价三十万,非真物也。”

王焞,字子中,四川双流人。曾官县尉。邓椿《画继》卷8云:“双流王(焞)子中县尉家:黄筌《竹鹤壁》。”

李大观,李文正公之孙。邓椿《画继》卷8云:“文正公孙李(大观)家:周昉《虢国夫人图》、范宽《武关雪图》、摩诘、高克明、李成《扇图》。”

符宝,字叔谊。邓椿《画继》卷8云:“叔父符宝(叔谊)家:徽宗皇帝御赐《竹、石、扇》图、黄筌《海棠金鸡图》、营丘《山水图》、郭熙《山水》双幅图。”

范正夫,范文正仲淹之孙,范德孺之子。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10项改革建议。皇祐四年(1052年)卒谥文正。邓椿《画继》卷3云:“范正夫,字子立,颍昌人,文正公之诸孙,德孺之子也。长于水墨杂画,标格高秀。予家与之同居潩水,多藏其得意之作,如《访戴图》、《脊令图》、《竹石图》,寄兴清远,真士人笔也!”

卢棠,古汴(今河南开封)人。乾道六年(1170年)知涪州。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邓椿与摄涪陵古汴卢棠同游白鹤梁,见于《卢棠题记》。

谭深之,忠南(今重庆石柱)人。涪陵郡学官。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邓椿与涪陵郡学官忠南谭深之同游白鹤梁,见于《卢棠题记》。

曾稷,《卢棠题记》作温陵(今福建泉州)人,《朱永裔题记》作七闽人,今福建人。曾任涪陵郡幕录事参军。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邓椿与录参温陵曾稷同游白鹤梁,见于《卢棠题记》。

高昱,汲阳人。曾任潼川府司户(《宋会要辑稿》)、涪陵郡酒正(《卢棠题记》)。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邓椿与涪陵郡酒正汲阳高昱同游白鹤梁,见于《卢棠题记》。

邓椿作为名门显宦之后,其所交往当有更多,这里只不过列一部分而已。即便如此,也可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邓椿对书画的偏好以及为之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1]曾超.白鹤梁题刻汇录与考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宋]邓椿.[元]庄肃.画继·画继补遗[M].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四库全书本.

[4][宋]王应麟.玉海[M].四库全书本.

[5]许吟雪,许孟青.宋代蜀诗辑存[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6]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臧励龢,等.中国人名大辞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8]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

[9]双流县志[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10]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11]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2][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四库全书本.

[13][明]张丑.清河书画舫[M].徐德明,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4]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郑拙庐.《画继》杂说[N].文汇报,1962-09-08.

[16]谢巍.中国书画著作考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17]阮璞.画史从证·《画继》所显示之宋代文人画观[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18]刘世军.《画继》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1.

[19]韩飞燕.邓椿《画继》中的绘画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20]李葳.“画者,文之极也”——邓椿《画继》的文人性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0.

[21]陈谷香.宋代美术理论家邓椿的历史地位[J].美术,2008(7).

[22]王清原.馆藏宋代陈道人刻本《画继》[J].图书馆学科,2006(4).

[23]刘晓峰.失衡的天平——《画继》的美学思想[J].新视觉艺术,2009(1).

[24]葛华伟.直叙与评论的对立——邓椿《画继》叙论方式研究[J].艺苑,2009(5).

[25]胡传淮,等.王灼集校辑[M].成都:巴蜀书社,1996.

[26][宋]陆游.陆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责任编辑:于开红)

三峡研究 栏目主持人:滕新才

主持人语: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之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题刻涉及唐宋以降达官显宦、士子名流、骚人墨客、乡邦土著530余人,“银钩铁画,瑗章玉句,隐江波之中,历数千载而不磨灭,盖天地间一奇迹也”。曾超博士醉心白鹤梁题刻有年,发表论文若干,出版专著《三峡国宝——白鹤梁题刻汇录考索》,苦心孤诣,戛戛独造。其《邓椿交际考》钩稽邓氏学术圈,是既往成果的升华,亦尝鼎一脔、摘叶成剑之术也。谭晓静博士关注以明末三峡巾帼秦良玉英雄业绩为资源创造的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梳理其或被历史淡忘、或被后人广为传播、或为现实创新的发展脉络和生存空间,探索秦良玉文化产品开发的精神价值、商业效益和娱乐功能,用心良苦,发人深省。林小莉等实地调查三峡移民搬迁过程中失去土地而拥有商业用房的“门面户”的生存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有的放矢,切近民生,有助于库区城市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实资政之要也。


①参见全宋文,第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98页。

②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云:政和(1111—1117年)中知枢密院邓洵武之孙,孝宗乾道(1165—1173年)间进士。《宋代蜀诗辑存·双流县》云:邓椿,孝宗乾道(1165—1173年)进士。《三朝北盟会编》卷一《邓洵武家传》云:邓椿“绍兴中登进士第”。

③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云:邓椿,……官至知州。一作官至通判。《宋代蜀诗辑存·双流县》云:邓椿,乾道(1165—1173年)中官郡守。《宋代蜀诗辑存·双流县》第98页载:邓椿,乾道(1165—1173年)中官郡守。

④参见白鹤梁题刻《贾思诚等题记》和《贾思诚题记》。

⑤白鹤梁题刻《贾思诚题记》题衔为:“(涪陵郡)别乘贾公杰千之”。《和靖先生文集》有冯忠恕《和靖处士洛阳尹公生祠记》云其职衔为:“通守(即太守)贾公杰”。

⑥参见《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四《艺文志》载曹彦时《伊川先生祠堂记》。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ocial Activities of Deng Chun, the Inscriber of the White Crane Ridge

ZENG Zhao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Changjiang Normal University, Fuling, 408100)

The name of Deng Chun, White Crane Ridge inscriber, is found in. He is a famous calligraphy theorist and painting appreciation expert. He has a ten-volume paintings with the name of. With the help of Baiheliang inscriptions,and other related data, we can have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Deng Chun’s social activities and his other historical prints.

the White Crane Ridge; Deng Chun;; social activities

K877.4

A

1009-8135(2015)04-0001-08

2015-02-12

曾 超(1966-),男,土家族,重庆黔江人,长江师范学院教授,博士,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中心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白鹤梁题刻文化遗产研究”(12SKP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