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赛事改革初探

2015-03-18周大鹏

关键词:体育赛事高校改革

高校体育赛事改革初探

周大鹏

(黑龙江工业学院 体育系,黑龙江 鸡西158100)

摘要:试从高校体育赛事的种类、高校举办体育赛事的目的、高校体育赛事的现状、高校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使高校体育赛事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改革

作者简介:周大鹏,硕士,讲师,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系。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1-0148-2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kinds of sports, the purpose of the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the pape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随着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高校在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高职高专类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中职类院校升格为高职高专类院校,高校的数量经过10余年的发展至2013年的2198所,在校生数量达到2391万余人。随着大学生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要求高校的体育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赛事的种类

大学体育赛事主要由三类构成,一是国家或省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体育赛事,比如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等。这种体育赛事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点是资金比较充裕、规模比较大、水平比较高、影响比较广、连续性比较好;弊端就是虽然在全国或全省参与的面比较广,但是从参与程度来看属于金字塔状,普通大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多、程度不够。二是由自发组建的单项体育协会主办的全国性体育赛事,比如CUBA篮球赛。这种体育赛事往往是由项目协会自发组成,经费依靠协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企业赞助费,优点是运动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比较广、规模也比较大、水平也比较高,有的甚至能够为上一级别的职业联赛输送优秀队员,弊端是有些赛事连续性不好、资金会出现一些困难。三是校际间、校内间的小型体育赛事。这种赛事往往随意性很大,资金也没有保障,赞助或有或无,规模、水平也不够高,但是参与面比较广、有机会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高校举办体育赛事的目的

1.活跃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群体,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活力,他们需要一个展现这种青春活力的舞台。这样校际间、校内间的体育赛事应运而生,它们灵活性强,大都由学生自发组织,可以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比赛的时间、地点、项目、规则、奖励等。

2.反映体育教学成果的需要。

高校体育课例如必修课,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选择的课程。在体育课中进行不同项目的选修,这样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能够全身心地参与进去,在运动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需要一个检验自我的舞台。这种舞台往往是由校方来搭建,通过赛事来检验体育课的教学成果,也让学生通过赛事来促进体育课教学的参与程度。

3.学校扩大知名度的需要。

如今社会,体育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他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被外界迅速了解并且影响深刻。随着国际、国内高校间交往的扩大,高校体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已是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水平、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高校和高校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一些985、211院校通过政策优先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入校来提高学校的体育水平,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在日常教学中反过来带动和提高普通大学生的运动水平。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大学生体育赛事可以展示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传承、历史精髓,可以说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是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三高校体育赛事的现状

1.政府行为占主导地位。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仍然是体育赛事的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想要成功举办一次大型的体育赛事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否则将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因为政府掌控着大量的体育赛事资源,比如场馆、行政干预能力等。同时政府也是体育赛事的主要需求者,是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受体。从赛事运营的实际来看,政府在体育赛事运营中的某些环节的作用是赛事顺利完成的前提,是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越大的赛事,政府的行为就越显得重要。就拿大运会来说,从赛事的申办到组织都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各相关部门,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调配公共资源。

2.赛事举办与高校品牌形象塑造。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体育强国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强大,而是这个国家体育的均衡发展,更包括群众体育。我国也将从“重竞技、轻群众”的模式逐步向“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并举”的模式发展,将更重视全面健身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公共体育服务,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高校在体育师资、技术、管理、场地和设施方面优势明显,是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应该积极响应“体育强国”的号召,紧抓机遇、明确目标、发挥优势,全面塑造自身形象,更好地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而积极参与举办高水平赛事便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有效捷径,充分发挥高校的体育资源,举办高水平赛事,不仅可以节约体育场馆的兴建,提高利用率,还可以通过赛事拉近高水平赛事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四高校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

1.各高校条件、资金有限。

大型体育赛事往往由政府主导,不能够照顾到所有高校,各个高校也因为运动竞技水平、资金条件的不同而对待赛事的态度千差万别。层次高些的高校根据政策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它的运动竞技水平更高,会选择参与全部项目或大多数项目的赛事参加;层次低的高校没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政策,或招收到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层次稍低,它的运动竞技水平稍显落后,再者受资金的困扰,他们会选择参加部分项目的赛事参加。

2.运动竞技水平不同。

各高校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越少参与体育赛事就越难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造成的差距也就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更多的是从国家队或省队退役的运动员,只有一些落选的青少年运动员才会把上大学作为努力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就是拿到大学文凭为就业做准备,所以在大学期间对待训练和参赛并不是很积极,这也需要各高校出台相关文件来约束、鼓励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努力参加训练及比赛。

五高校体育赛事改革的思路

1.建立科学的、目的性强的体育赛事。

高校各种赛事频繁,什么样的赛事能够真正让高校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什么样的赛事能够提升高校品牌形象?什么样的赛事能够让高校大学生展示运动竞技能力和精神风貌?什么样的赛事能够为高校创造社会价值?这些都需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避免出现让高校疲于应对,学生毫无兴趣的赛事出现。各高校对参与的赛事设定目标,有目的的参与一些体育赛事。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协调各种各样的大学体育赛事,无论是国家或者是地方的,再或者是超出了教育和体育系统的赛事,也应该由教育和体育部门进行授权后进行。

2.建立统一的机构进行参与赛事的组织和管理。

从上而下应该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驱动的赛事管理体系,将赛事的规划权交与政府、赛事的组织权交与体育协会、赛事的承办权交与高校,赛事的推广与媒介权交与市场,这样一个良性的体育赛事市场就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来。

3.对赛事的组织运行加强管理和监督。

大型的体育赛事因为涉及到资金、名次等,社会影响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是恶劣的,因此,应该努力规范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规范赛事的运行,监督各种违禁行为的发生,创造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调动各方参与体育赛事,充分发挥各方的制约力量。建立大学生运动员信息平台,完善大学生运动员的注册管理,为公平竞赛做好前期准备。

4.尊重市场规律、扩大体育赛事的市场。

高校体育赛事要蓬勃发展,核心是市场,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的体育社团、俱乐部和在校的师生员工。要依靠体育赛事本身的吸引力和校园体育资源的吸引力对周边的社区、企业形成强大的市场依赖。消费主体由个人体育消费扩大到商务体育消费,服务性质由原来的纯福利性扩大到经营活动市场化,使体育赛事的市场消费群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韩振勇.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市场前景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8).

[2]赵剑.高校体育赛事企校合作的双赢策略构想[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6).

[3]西宗凤.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运作发展研究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4]王进.论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开发[J].湖北体育科技,2010(3).

[5]徐纪珂.试论我国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J].内江科技,2006(4).

Reform of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Zhou Dape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longjiang 158100,China)

Key words:colleges; sports; reform

Class No.:G807.0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高校改革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二)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