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2015-03-18黄彦红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黄彦红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从生态学的角度,课堂是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众多失衡现象,应从构建生态型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及开放式课堂入手,积极实施生态型教学策略,实现大学写作课堂生态的平衡,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写作教学;失衡与平衡
作者简介:黄彦红,硕士,讲师,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语用学。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2xjy20); 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2YQ17)。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1-0105-3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From the ecological angle, class teaching is a micro-ecosystem with some basic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integrity, dynamic balance, openness and sustainability. There exist various ecological imbalance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Considering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writing clas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 some ecolog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so a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classroom ecological system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English writing.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研究教育与自然的、 社会的、 规范的、 生理与心理等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还研究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活动)、 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的科学。[1]陈坚林教授在解读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时指出,教学环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课堂系统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2]写作能力高低是影响英语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写作教学的失衡却使得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焦虑、逃避,写作水平踯躇不前,构建生态化的写作课堂显得尤为迫切、必要。
一文献回顾
教育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有关人类行为的生态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学校情境中个体行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以及学校环境的生态学研究日渐丰富。Ashby, L.A. (1966) 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3]但并未明确表述出生态学思想。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并加以详细论述的是Cremin, L. A (1976)。[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侧重于微观的学校生态学研究。①Goodlad, J (1987) 首次提出了学校是个“文化生态系统”的观点,Bowers, C. A (1993) 对学校微观生态 (如课堂教学等) 、文化、生态危机等教育生态问题进行了研究。[5]Tudor(2001) 出版《语言课堂之动态性》, Leather&Dam (2003) 出版《语言习得生态学》, 标志着生态外语课堂教学逐步形成。
我国大陆对教育生态学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90年代,主要集中在生态教育研究的宏观层面。吴鼎福(1990)、任凯(1992)、范国睿(2000)等各自出版了《教育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剖析教育现象、阐释教育问题。21世纪以来,微观研究层面即课堂教学的生态研究逐渐被触及。在大学外语教学方面,秦晨(2005)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来解读外语课堂教学现象;[6]刘森林(2008)集中研究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学策略改革及生态化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问题;[7]王抒飞(2013)则提出利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式英语教学。[8]可见,将教育生态学从注重教育环境的宏观引入课程研究或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成为一种趋势。写作能力是影响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鉴于此,本文将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托,剖析现有写作课堂中的失衡现象,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进行探讨。
二生态课堂基本特征
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人为构建的微观教育生态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良性课堂生态应具有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
一是整体性。作为一个微生态系统,大学英语课堂是由作为课堂教学生态主体的教师、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各生态因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在整个教学系统的不同时空位置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各生态要素多元统一、协同发展、竞争与共生才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实现整体的发展。如果一个因子被破坏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生态失衡。
二是动态平衡性。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个体与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9]但这种平衡会随着外部干扰因素的出现而被打破,出现失衡,继而随着系统的自调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又会出现进一步的平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及其内外部各因子之间也总是处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处于不断变革当中,网络的普及、信息的爆炸、教学改革等等,都使课堂生态不断面临着失衡风险。
三是开放性。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只有具备开放性特征,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内外因子共同作用,实现系统的生存与发展,课堂微生态系统亦如此。生态课堂开放性首先体现于课堂生态主体开放性,拥有不同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促进个人和系统更健康的发展。其次是课堂生态环境开放性,只有互动、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促进更和谐的学习。
四是可持续发展性。可持续发展强调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认为事物发展的各阶段都相互依存,目前的发展是将来的基础,要保证事物持续性发展;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认为任何一方的发展变化都会作用于整体,不能因为一方的发展而损害另一方甚至整体的利益;强调各个生态主体都拥有平等权利,应当互相尊重。对于生态课堂而言,应以培养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关注英语知识传递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生态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失衡。
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微生态中,因各种条件局限性,存在多种失调现象,主要体现在课堂生态失衡、主体关系失调、课堂呈现封闭性等方面。
生态环境失衡:由于扩招及资源限制,很多大学英语课堂人数都达到七、八十人,甚至过百人,远远超过系统资源的承受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大学英语并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程设置,而是把各项技能的培养依赖于每周的3—5课时综合课程,造成生态主体心理压力增大,违反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出现失衡。
生态主体关系失衡:课堂仍呈现出师生的“权威—依存”关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听讲、练习,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能较好领会书本内容和教师讲解,到真正需要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时却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花盆效应”,无法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封闭性:多数学校大学英语课程集中在一二年级,由于社会对毕业生就业的“证书效应”,学生两年的英语学习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首要目标,师生过分关注课本内容学习,缺乏交际环境的营造,课内所学与课外运用失衡;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学习使得学生重阅读、轻写作,而教师的作文评改一锤定音,评价手段封闭、单一,违反了生态课堂的开放性要求,破坏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效应。
这样的课堂显然缺乏可持续发展性,破坏了以促进生命个体和谐发展为本的良性课堂教学生态,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及身心的全面、协同发展。
2.生态化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构建。
(1) 课堂环境的生态构建。
根据生态学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的忍耐范围是有限度的,“过多”或“过少”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在“最适度”状态,个体、种群、系统等才能获得最佳发展,采取适当措施控制课堂内人口密度对于学生这一生物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而获取大班课堂人口密度生态平衡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将大班分解为数个任务小组,针对不同的写作任务,采取合作学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营造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和耐度适当的空间环境,让学生拥有自主、开放、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课堂环境,有效、持续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写作水平,促进课堂生态良性循环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 课堂主体关系的生态构建。
写作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应是平等共生、彼此制约、相互促进。首先在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分析范文、学生记笔记然后操练的模式明显不符合生态课堂建设的要求。生态课堂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从原有的控制者、权威者转变成生态课堂所需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指导员与协调者。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有充分互动,设计写作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成为学习决策的主人和情感氛围的塑造者;理解并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开展师生平等对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之愿写、乐写。其次,学生个体间应良性竞争与合作并存,在与他人合作、竞争中成为一个开放的个体,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头脑风暴、意见交流与共享、问题解决等都不失为建设写作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再次,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教师之间也要增强合作交流,如教学互助、老带新、共同承担教学科研课题等。教师要学无止境,自觉更新知识,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协同发展。
(3) 开放式写作课堂的生态构建。
系统只有开放,才能顺利实现吐故纳新,才能增强其内在生命力。[10]构建生态型写作课堂,就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
第一,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开放。提高语言技能与培养交际能力并重,内容上从单一语言点教学到语言知识、文化素养和元认知知识三维一体转变;利用课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听说读写译各因子协同进化、和谐发展,不应将写作能力的训练从交际活动中单独剥离。
第二,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开放。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纳入到教育资源开发者这一范畴,充分互动,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局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师生间能量、信息的传递,将写作及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扩展到课堂外,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如以说促写、以读促写、听写结合等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但应避免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杜绝部分学生一有写作任务就网络拷贝的现象。
第三,教学时空的开放。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实现大学英语写作隐性课堂的生态构建。隐性课堂是指除了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以外的学校有计划开展的课外活动或者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学习活动它是对形式课程的补充,可以弥补通识教育形式课程的缺憾。[11]一方面构建开放式网络课堂,课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英语沙龙等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动性,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课堂延伸到社会中,强化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关联,通过举办报告会、写作或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英语类的社会实践等创设真实自然的环境,重视英语与其他科目的交叉、渗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
第四,写作评价的开放。因班级规模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对学生作文往往是终结性的一刀切、一审制,信息、反馈的流动是单向的、静态的,缺乏师生间平等、动态的对话,这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写作兴趣提高毫无益处。因此,对学生的写作评价要坚持非标准化的评价理念,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注重真实的过程性评价,引进同伴反馈、网络反馈、自我反馈等形成的多元评价网络,改变信息、资源的单向流动,使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的协商者。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重视个性发展,除监测学生写作能力之外,更应通过字里行间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给学生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机会,使课堂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良性循环系统。
四结语
生态化的课堂是一个课堂生态因子与生态环境之间、课堂生态主体之间良性互动,各生态因子不断自我调节和人为协调相结合而形成,具有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教育生态系统。写作课堂的生态化建设正是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创建和谐平衡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习得水平,促进个性发展,最终实现个体和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1932年,Waller, W. 率先从社会学角度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但并未从生态学角度加以论述。
参考文献
[1]Leather, J. , J. Van Dam. 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 Dordrench: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2003:12.
[2]陈坚林. 要求更完善, 方向更明确: 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的新解读[J] .外语电化教学, 2008 (1): 3-7.
[3]Ashby, L.A. Universities: British, Indian, African; a Study in the 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1966.
[4]Cremin, L. A. Public Education [M]. New York: Basic Books,1976:36.
[5]贺祖斌. 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123-127.
[6]秦晨. 外语课堂的生态学解读[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82-84.
[7]刘森林.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08(5):33-37.
[8]王抒飞.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立体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10):158-161.
[9]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25.
[10]刘凤杰.课堂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 外语教学,2006(10):79-80.
[11]孙丹,殷际文,李舰君.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189-190.
A Study of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of Education
Huang Yan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China)
Key words:ecology of education; writing teaching; imbalance and balance
Class No.:H319.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