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2015-03-18郭海秀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传统

郭海秀

(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德育内容的革新和发展,能够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为德育的革新提供了源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构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把中国精神教育纳入其中,要求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2]。在当代中国,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不仅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对于培育及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

1.1 有助于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理念。《论语》中记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为人要诚实守信。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大家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体现出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传递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和宽厚包容的人格精神[3]。因此,我们要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的精神源泉,鼓励中职生积极面对人生,主动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1.2 有助于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历经坎坷,依然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华夏儿女始终心怀对国家、对民族深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出对人民深深的热爱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礼记·儒行》中记载:“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表达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一直被后辈学习和传颂;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中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表现了华夏儿女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4]。所以,加强中职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3 有助于中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急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告诉我们要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告诫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包容和尊重差异。《孟子·公孙丑下》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齐心协力的重要性。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表示做人要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来包容万物[3]。中职生由于社会阅历与认识水平的局限,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容易冲动,使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职生豁达的心态和合作意识,有助于中职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缺失的表现

目前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不够。二是中职生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比如崇尚拜金主义,追求物质享受,诚信意识匮乏等。三是中职生社会责任感不足,以自我为中心,重权利轻义务;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和社会利益等。四是中职生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意识淡薄。五是中职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比较常见的是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3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缺失的原因

3.1 中职学校对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重视不够

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分工的不断细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提升学校影响力,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在中职德育中,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中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投入不足,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严重匮乏,极少有中职学校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3.2 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信息网络的渗透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使得各种观念与文化纷纷涌入我国,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及价值观渗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对中职生的价值观进行冲击,挤压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不良思想、观念、价值观的传播,网络的隐蔽性与虚拟性导致中职生沉迷于网络幻想,缺乏现实生活中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导致不诚信和违法行为有所增加。

3.3 中职生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职生入学年龄普遍较小,相较于普通高中生,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律能力不强,加上中职生思想不够成熟、看待问题不够全面,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时,容易不加思考,盲目接受,面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也容易产生道德认知混乱,进而对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产生质疑。其次,受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影响,中职生往往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学习上,而把德育课程学习仅仅当做一种义务。最后,我国传统文化推广还不够全面,家长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有待提高,难以对孩子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给予足够的引导,同时迫于生活压力,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仅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上,加剧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4 在中职德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4.1 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中职生接受德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首先,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内容应涵盖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这些内容大多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充分发掘德育理论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详细论证德育理论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为德育课程注入人文活力。其次,中职学校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德育课程教学计划中,加快传统文化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研究,开设一些以优秀文化书籍,如《论语》《大学》《道德经》等为主题的精品课程,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传统美德,塑造中职生人格。最后,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也应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营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道德操守的良好环境。

4.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队伍建设,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其言行举止、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于律己、忠于职守,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不但熟练掌握德育理论,而且广泛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深刻领会传统文化内涵,积极从事社会调研,善于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剖析社会问题,不断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最后,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辅助教学工具(比如微课、PPT、视频),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官认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微博、贴吧、网络社区等平台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加深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文化古迹,体验风俗民情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5]。此外,中职学校还应重视对德育教师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师资水平。

4.3 增强中职生主体意识,激发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在动力

首先,德育教师要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理念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其次,德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情感和人格,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宽容、理解与支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的主体观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教学中。

4.4 丰富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是中职生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健康、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良好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专家讲座,播放传统文化视频,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辩论会,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撰写读书笔记等,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借助传统民俗节日、学雷锋纪念日、爱国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学习和爱国主义宣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充分利用校广播台、宣传栏、QQ群、微信、学校内部网络等平台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适当增设富有传统风格的校园人文景观,如在校园、教室、宿舍楼布置传统文化条幅和宣传图片,运用传统书法雕刻、传统建筑装饰布置校园等[6]。

4.5 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思想道德的培养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中营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父慈子孝、勤俭节约、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对中职生的教育作用远远超过书本教育。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与,通过家长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增强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调动家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中树立榜样。通过各种方式不定期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进度,积极争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配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巨大合力。

5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不断创新,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并充分运用到中职德育工作中,以培养出更多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