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内容与文体特征探微

2015-09-09时英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两汉行文

时英英



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内容与文体特征探微

时英英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 471934)

在继承先秦移文的基础上,两汉移文出现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首先,上行移文出现,且创作主体多为朝廷反叛之人,下行文的创作数量明显增多,平行文创作急剧减少。其次,内容与功能逐渐丰赡,增加了勉励嘉奖类移文。最后,文章体式日趋成熟且结构较为完整,个别篇体或某类篇体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写作程式,以“移”为题的移文创作数量逐渐增加。这些变化与政治社会变革下迫切的社会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时人文体创作意识及文化水平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两汉移文;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文体特征

一、两汉移文行文关系

移文产生于春秋时期,虽当时创作数量不多,但为后世移文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移文在继承前代移文的同时,也展现着这个时期赋予它的特征。两汉所存移文笔者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参考。此书辑录两汉移文作品21篇,分别是: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薛宣《移书责栎阳令谢游》、《移书劳勉频阳令尹赏粟邑令薛恭》、《移书池阳追署廉吏王立》、朱博《移游徼王卿书》、陈咸《移敕郡长吏书》、方赏、毕由《移书梁傅相中尉》、甄阜、梁丘赐《移书刘良》、伏湛《移书属县》、窦章《移书劝葛龚》、梁商《移书马续等》、董宣《到江夏界移书夏喜等》、宋均《移记九江属县》、应劭《营陵令到官移书中约吏民》、法雄《移书南郡属县》、周举《移书介子推庙》、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州郡陈董卓罪恶》、李术《报孙权移书》、黄巾《移书曹公》、王昌《移檄州郡》、南越王赵佗《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两汉21篇移文,除了甄阜、梁丘赐《移书刘良》、窦章《移书劝葛龚》2篇仅余残句、难窥文意、难考背景外,其他移文根据不同的行文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上级向下级下达指令的“官府下行文”

官府下行文是官府意志的充分体现,既是官府权力的象征,又是上级指挥管理下级的重要手段。在严可均辑录的21篇两汉移文中,下行文的数量占半数以上,共计15篇,分别是:朱博《移游徼王卿书》、陈咸《移敕郡长吏书》、方赏、毕由《移书梁傅相中尉》、伏湛《移书属县》、宋均《移记九江属县》、法雄《移书南郡属县》、桥瑁《诈称三公移书州郡陈董卓罪恶》、薛宣《移书劳勉频阳令尹赏粟邑令薛恭》及《移书池阳追署廉吏王立》、《移书责栎阳令谢游》、周举《移书介子推庙》、应劭《营陵令到官移书中约吏民》、王昌的《移檄州郡》、南越王赵佗《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董宣《到江夏界移书夏喜等》。细考上述移文,按行文对象又可分为官府之间下行文和官民之间下行文两类。官府之间下行文,因多行文于官府或官员之间,故移文格调庄重,语言规范。如朱博《移游徼王卿书》、薛宣《移书劳勉频阳令尹赏粟邑令薛恭》、《移书池阳追署廉吏王立》、《移书责栎阳令谢游》等均属此类。官民众下行文主要行文于官府与民众之间,因此移文给人以朴实严谨之感,具有极强的法令性与约束力。此类下行文创作数量较前者相对较少,仅有4篇。分别是:董宣《到江夏界移书夏喜等》、应劭《营陵令到官移书中约吏民》、周举《移书介子推庙》、宋均《移记九江属县》。如周举的《移书介子推庙》:

春中去火,寒食一月,老小不堪,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今则三日而已[1]606。

《后汉书•周举传》:“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2]2024于是周举作此书移放至介子推庙宣示民众。此文作者身怀悲悯之心,从寒食一月给民众带来的影响入手对神灵乃至百姓进行晓谕——“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今则三日而已。”全文语言质朴,极具感染力。

(二)同级或无隶属关系官员之间沟通情况、传达信息的平行文

此类平行文仅有2篇,从发文者身份可分两类:一类是以官府名义发文,一类是官员以私人名义发文。前者只有一篇,即典型的政治性移文——《移让太常博士书》,后者则有梁商的《移书马续等》。

(三)下级向上级陈情达意的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官府部门、官员或民众为了表达各自的意见、想法等以文字形式向上级汇报或反映情况。该类移文数量极少,共有2篇,即李术《报孙权移书》、黄巾《移书曹公》。

如李术《报孙权书》: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1]939。

《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曰:“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大怒,乃以状白曹公曰: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是岁举兵攻术于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3]662又《三国志》载:“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將率。……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3]662可知讨术时权乃讨虏将军且策时术已被封庐江太守,策薨后,以事授权。因而从关系上来说,此篇移文应属于上行文。

总而言之,两汉时期移文在行文关系上较先秦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如文末附图所示。

细察图表可以发现,两汉时期上行移文开始出现且移文创作主体多为朝廷反叛之人。其次,下行文的创作数量明显增多,但创作主体依然不离君王和臣子之园囿。最后,平行文創作急剧减少。

二、行文内容及文体特征

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在扩大的,行文内容及文体特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依据移文不同内容与功能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晓谕类

晓谕类移文指以官府名义向收文方传达命令或消息,以达到官府预期的目的。《说文解字》:“晓,明也。”[4]139《汉书•司马迁传》:“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师古注曰:“晓,告谕也。”[5]2726《说文解字》:“谕,告也。”[4]51《广雅》:“谕,晓也。”[6]165可知,“晓”与“谕”都具有告知、使人明白、知道之义。严可均《全上古文》辑录21篇两汉移文,晓谕类占10篇,创作数量相对较多。如,梁商对马续论如何在己方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使戎狄投降(《移书马续等》);法雄晓百姓如要不受野兽侵害,只有广施仁德(法雄《移书南郡属县》);王昌晓各州刺史、郡太守自己乃孝成皇帝儿子刘子舆(王昌《移檄州郡》);宋均晓各属县只有退除奸贪之官吏,思进忠善之计谋,去除槛阱,免除捐税,不劳勤捕猎,才能使民众不受猛兽之害(宋均《移记九江属县》);南粤王赵佗晓横浦、阳山、湟溪关等地要“断绝通道,聚兵自守!”(南越王赵佗《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伏湛杀蛊惑民众之人晓属县“天生蒸民,必为立君……且养老育幼,以待真主”(伏湛《移书属县》);桥瑁假作三公晓州郡诉董卓罪恶助袁绍讨伐董卓(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州郡陈董卓罪恶》);应劭晓约吏民不得淫祀(应劭《营陵令到官移书申约吏民》);董宣晓夏喜等在郡界作乱之人要好自为之,安守本分(董宣《到江夏界移书夏喜等》)及周举《移书介子推庙》皆属之。且以应劭《营陵令到官移书申约吏民》为例:

到闻此俗,旧多淫祀,靡财妨农,长乱积惑,其侈可忿,其愚可愍。昔仲尼不许子路之祷,晋悼不解桑林之崇。死生有命,吉凶由人。哀哉黔黎,渐染迷谬,岂乐也哉,莫之征耳。今条下禁,申约吏民,为陈利害。其有犯者,便收朝廷。若私遗脱,弥弥不纪,主者髡截,叹无及已。城阳景王,县甚尊之。惟王弱冠,内侍帷幄。吕氏恣睢,将危汉室,独见先识,权发酒令,抑邪扶正,忠义洪毅,其歆禋祀,礼亦宜之。至干架乘,烹杀倡优,男女杂错,是何谓也?三边纷拏,师老器弊,朝廷旰食,百姓嚣然。礼兴在有,年饥则损。自今听岁再祀,备物而已,不得杀牛,远迎他唱,赋会宗落,造设纷华。方廉察之,明为身计,而复儹失,罚与上同,明除见处,勿后中觉。(《风俗通》九)[7]395

此文是应劭出任营陵令时,见吏民大肆祭祀城阳景王祠时所颁布的一则通告性移文。《汉书•高五王传》:“齐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为王:太子襄为齐哀王,次子章为城阳景王……明年,哀王弟章入宿卫于汉,高后封为朱虚侯,……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想过,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欲徙中与大臣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5]1991另,《风俗通义》载:“城阳今营县是也,自琅琊、青州六郡,及渤海郡邑乡亭聚落,皆为立祠,造饰五二千石车,商人次第为之,立服带绶,备置官署,烹杀讴歌,纷籍连日,转相诳曜,言有神明,其谴问祸福立应,历载弥久,莫之匡纠,……”[7]394故,在应劭看来“刘章诛吕,功冠天下,社稷已宁,同姓如此,功烈如彼,馀郡禁之可也”[7]395面对吏民的淫祀,作者先直陈大肆淫祀的弊端,然后引“仲尼不许子路之祷,晋悼不解桑林之崇”以晓谕吏民生死有命,吉凶由人。整篇移文运用先破后立的方法,条理清晰,层层深入,以理服人。语言多四字句,简明质朴,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

(二)责让类

责让类移文指以官署名义或个人名义对受责方进行言语上责备,以此来彰显官府威严,以正教化。如薛宣《移书责栎阳令谢游》:

告栎阳令: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证验以明白,欲遣吏考案,恐负举者,耻辱儒士,故使掾平镌令。孔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令详思之,方调守。[5]3388

栎阳令谢游贪婪狡诈、毫不恭顺,薛宣到任后,随即暗中访求其罪状,随后用移文对其责让。整篇移文既有对责让之人种种罪行的揭露,又有对其如何处置的解决方法,可谓结构完整,语言虽简明朴质,但威严性、强制性一点不失。此外本文开篇首言:“告栎阳令”的写作格式在先秦移文中是未曾见到的,对后世移文写作格式具有重要开创意义。此外,方赏、毕由责让太傅、丞相、中尉等人要忠于职守,对梁王立的行为扶正压邪,辅助梁王走正道(方赏、毕由《移书梁傅相中尉》);刘歆责让五经博士不立古文经与官学(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皆属之。

(三)告诫类

告诫类移文指官员或民众以官府名义或个人名义为达告诫之目的而创作的移文。此类移文创作数量不多,仅有3篇。如,陈咸告诫辖内长吏要自守法度,不得“求索自快”(陈咸《移敕郡长吏书》);黄巾告诫曹操汉朝气数已尽,黄巾军应取而代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黄巾《移书曹公》)及李术《报孙权书》均属此类,此不赘列。整体而言,告诫类移文篇章较短,言辞通俗峻切,行文激切且铿锵有力,给人以刚正气盛之感。

(四)勉励嘉奖类

勉励嘉奖类指以官府名义对政绩优秀或品行较高的官员进行勉励或嘉奖的移文。此类移文以政府官员为主要收文对象,具有很强的政治威严性。如:

昔孟公绰优於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冯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职,卒功业。(薛宣《移书劳勉频阳令尹赏粟邑令薛恭》)[5]3389

依据《汉书》记载,此文创作于薛宣出任左冯翊时,因其所辖频阳县为多郡交界处,盗贼异常猖獗,任职该县的县令薛恭虽以孝入职,但治县不佳。而粟邑县民风淳朴,座落山里,县令尹赏却治县有方。于是薛宣因人而用,把两人互调任用,几个月后,两人均治县有方、政绩显著,故薛宣对二人予以移书勉励。考其体式,开篇先以孟公绰的例子来引出自己的观点,说明“君子之道,焉可抚也”,或以德行而显达,或以功劳而被举荐,然后顺势对尹赏、薛恭的政绩进行赞赏,最后提出对二人提出“愿勉所职,卒功业”的要求。移文言辞委婉谦诚,于勉励之中自然地传达对二人的赞赏之情。又如:

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诚廉士,甚可闵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以显其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薛宣(《移书池阳追署廉吏王立》)[5]3390

《汉书•薛宣朱博传》:“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繋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慙恐自杀。”[5]3390于是薛宣移此书给予以嘉奖。此文开篇直奔事件主题,即“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然后对王立之死表示痛惜哀怜,最后表明官府态度即告示各府掾史皆为立送葬。全文情感真挚,语气恳切,用词简练明朗。再以朱博《移游徼王卿书》为例:

王卿忧公甚效!檄到,赍伐阅诣府。部掾以下亦可用,渐尽其馀矣。[5]3401

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姑幕县有群辈八人报仇廷中,皆不得。长吏自繋书言府,贼曹掾史自白请至姑幕。事留不出。功曹诸掾即皆自白,復不出。于是府丞诣閤,博乃见丞掾曰:‘以为县自有长吏,府未尝与也,丞掾谓府当与之邪?’閤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檄到,令丞就职,游徼王卿力有余,如律令!’王卿得敕惶怖,亲属失色,昼夜驰鹜,十余日间捕得五人。”[5]3401鉴于令丞王卿尽力抓捕的成绩,朱博便移书进行勉励表彰。观其体式与上篇相同,均是先直陈事件,后勉励或表彰。唯不同的是篇章上更为简短,语言更为精炼。通过上述分类,可以发现两汉移文在内容与文体上已显示了此时期赋予它特征。第一,移文创作数量众多且内容与功能丰赡。第二,文章体式日趋成熟且结构较为完整,某些移文文首出现“告某某”的写作程式,显示了移文的公文特征。另外,整体而看勉励嘉奖类、晓谕类、责让类移文虽内容各不相同,但结构上都由两部分构成:“勉励嘉奖对象(晓谕对象、责让对象)与勉励嘉奖方法(晓谕处理方法或结果、责让结果)”。第三,语言明朗、严谨且庄重,极具政府威严性与震慑力。

三、结 论

与先秦移文相比,两汉移文行文关系有所扩大,即上行文出现;内容与功能逐渐丰赡,以动词“移”为题的移文创作数量明显增多,增加了勉励嘉奖类移文;无疑这些既是对先秦移文的继承,又是对后世移文的开创与奠基。可以说,两汉移文种种发展与变化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与政治社会变革下社会的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时人文体创作意识的增强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晋]陈寿.三国志[M].[宋]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5][汉]班固.汉书[M].[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

[6][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汉]应劭.风俗通义校注[M].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责任编辑:郑宗荣)

附表:

时期行文关系作品数量 先秦下行文王孙骆《移记公孙圣》1 平行文臧孙辰《在齐密遗鲁公书》、燕王喜《遗乐间书》、宋石《遗荆将卫君书》、巫臣《自晋遗楚子重子反书》、羊舌《诒郑子产书》、范座《又遗其後相信陵君书》、伯噽《遗文种书》、范蠡《自齐遗文种书》、宋湣王《遗楚王书》、田文《遗秦相穰侯魏冉书》、鬼谷先生《遗书责苏秦张仪》、苏代《遗燕昭王书》与《为齐阴遗穰侯书》、苏厉《为齐遗赵三书》、鲁仲连《遗燕将书》、秦昭襄王《遗楚怀王书》、秦昭襄王《遗楚顷襄王书》、秦昭襄王《详为好书遗平原君》、秦昭襄王《遗赵孝成王书》、商鞅《遗魏将公子卬书》、冯旦《使人操金与书间遗昌他》、代王嘉《遗燕王喜书》22 上行文0 两汉下行文朱博《移游徼王卿书》、陈咸《移敕郡长吏书》、方赏、毕由《移书梁傅相中尉》、伏湛《移书属县》、宋均《移记九江属县》、法雄《移书南郡属县》、桥瑁《诈称三公移书州郡陈董卓罪恶》、薛宣《移书劳勉频阳令尹赏粟邑令薛恭》及《移书池阳追署廉吏王立》、《移书责栎阳令谢游》、周举《移书介子推庙》、应劭《营陵令到官移书中约吏民》、王昌的《移檄州郡》、南越王赵佗《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董宣《到江夏界移书夏喜等》15 平行文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梁商《移书马续等》2 上行文李术《报孙权移书》、黄巾《移书曹公》2

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Content and Stylistic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Yi Wen in Han Dynasty

SHI Ying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 China)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Yi Wen in the Pre-Qin Dynasty, Yi Wen in Han Dynasty has developed and changed. Firstly, the up-type Yi Wen emerged and the writers were generally those who rebelled the government while the lower-type Yi Wen was obviously increasing and the parallel-type Yi Wen decreased drastically. Secondly, the contents and functions were enriching steadily in that the praise-reward-type Yi Wen took its appearance. Finally, the styles matured and systematized and some types of Yi Wen had a fixed form of writing. The Yi-theme essays increased steadily. These changes had a strong relation with the then urgent social needs,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the stylistic awareness of the then writers and their level of education.

Yi Wen in Han Dynasty; the up-type; the lower-type; the parallel-type ; stylistic features

I207.6

A

1009-8135(2015)04-0030-05

2015-04-20

时英英(1982-),女,河南郑州人,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先唐文学文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前移文研究”(2015-QN-53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两汉行文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鼎盛期|两汉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刘歆的《周礼》学及其在两汉之际的传承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