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葫芦器物的造型哲学探究

2015-03-18□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造物葫芦器物

□李 虹

一、引言

一个民族的日常用品,往往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其表现的观念和态度。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道寓于器”,提出“非器则道无所寓”,指出“器”是“道”的载体。无独有偶,乔治·奈特森也说过:“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的时空中的痕迹”。器物总是以其物质性,可靠地反映出其所属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品格和美学追求。本文有感于中国传统葫芦器皿的简单和优美,试从葫芦器皿与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关系角度,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

二、葫芦器皿的造型之美

葫芦作为自然之物,形状简单优美,重叠的两个圆球线条柔和圆润,可以说是东方造形美的极至,深受中国先民的喜爱和珍藏。慢慢地,葫芦作为吉祥之物,逐渐与中国传统民族特性相融合,不断被赋予各种美好的寓意象征。例如葫芦因谐音“福禄”,借之以谐音来表达福禄之寓意,从而寄托人们祈福攘祸的愿望。串连的两个圆球叠加起来,其圆融的造型,生来就与中国传统的“和为贵”精神相一致,是和睦兴旺的象征。另外,葫芦藤蔓绵长,外轮廓线似鼓起的腹部,是为“形”;腹内多籽,是为“性”。以其多籽之性,用以象征多子多孙;以其长蔓之形,喻绵延不绝。

日本著名艺术大师柳宗悦曾说:“粗糙的物品容易养成人们粗暴对待物品的态度”。反之,优良的器物也具有文明教化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德和善行。器物凭借自身的功能一旦进入人类的生活,就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发展,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使用者相互作用,“润物细无声”,悄悄地影响着使用者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感受和观念。《易经》提到“精气为物,成型为器”。所谓成型,就是通过工艺造物,赋予其使用价值和文化涵义。因此,山川草木可见其型而不称其为器,因为其自然形式并不适合人的需要。反之,如葫芦,虽为自然之物,但经过人的创造,不仅拥有舀水、盛酒、装药等使用价值,还赋予了“人丁兴旺”、“富贵长寿”等文化寓意。

葫芦器物在外观造型和文化内涵上的升华显然来自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考工记》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由此可见,优良的器物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者相结合的产物,缺一不可。《庄子·逍遥游》中记载:“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正是在说葫芦乃天地造化之物;“以盛水浆,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则告诉我们,正是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对葫芦这一天然精美之物的创造性改造,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使人们获得创造的愉悦和满足。很显然,葫芦器物的出现,正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者的完美体现。

从古代典籍中看,古代道家行医者都身佩药葫芦,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扛着锄头去采药,锄必挂一个药葫芦。甚至在《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神话传说中,那些法力无边的神仙道士都背着一个神秘的宝葫芦,帮助他们扶危救贫,济世安民。至今,中国人仍将医生职业称为“悬壶济世”之说。由此可见,葫芦早已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对于当今时代的中国人来说,这代表了符合人的本性的生活,一种“道法自然”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

三、葫芦器物的“器”与“道”

任何时代的器物都是该时代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器物作为功能的载体,帮助使用者实现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器物的外在造型特征让人赏心悦目,使人获得审美愉悦。

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有自己的特有的造型哲学,古代匠人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其造物原则追求“师法自然”。葫芦器物的造型之美正是来自于它“道法自然”的简单,是一种返璞归真、直达本性的审美境界,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气息,一种思想的睿智,一种生活的从容和笃定。

六朝时代的刘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龙·原道》中描述他所谓的自然之美“云霞雕色,有逾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将之奇。夫无外饰,盖自然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非常值得人类去探索和学习的,如果用人工雕饰,即使再精美,也没有办法与大自然的美比拟的。同样,器物的创造活动也是与之类同的,只要将器物放到符合造型规律的活动中,按照事物的自然之理进行创造,就能实现大巧,获得美的愉悦。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自有日月天。”李白把理想的仙境称为“壶天”。在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葫芦更是各种神仙高人须臾不离的法宝灵物。八仙中的铁拐李脚踩葫芦,畅游东海。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宝葫芦里的仙丹,练成金刚不坏之身。张果老云游时将葫芦拴在腰际,足迹四方,用葫芦中的灵丹妙药救世济民。这些描写都表明,葫芦这一自然之物已经扎根到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形成独有的“葫芦文化”,并用其不施雕琢的纯朴造型构建了不断升华的中国文化意境。

四、结语

今天相当多的传统器物经过时代的选择渐行渐远,已然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其中最精粹、最能代表民族特性的部分反而得到升华,依然保留在我们身边。以葫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器物有着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并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趣味、气氛、格调和意境,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这些器物所表现出的造物智慧、生活态度和审美理想依然具有启示价值,昭示我们远离浮华和粗糙,保持从容、淡定、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大美至简的智慧指导我们的物质创造和文化创新。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焦礼芾.让思维展开双翅——浅谈图形创意的思维[J].美术向导,2002

[3]BENYON David,TURNER Phil,TURNER Susan.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M].New Jersey:Addison-Wesley,2005

[4]COOPER Alan,REIMANN Robert M.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CASSIRER E;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7]蔡德予.格式塔与音乐审美场[J].音乐艺术,1998

[8]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9]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10]周琳.格式塔完形学在壁饰构图中的运用[J].装饰,2004

猜你喜欢

造物葫芦器物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