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5-03-18□周珂
□周 珂
产业集聚(agglomeration)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集聚一般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产业不断集聚,就形成了特定的产业集聚区。产业要素在一定区域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区,可以达到更高的经济规模或效益,可以加快和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从而推动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当前,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载体。如何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产业集聚区,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河南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总体来讲问题比较突出。产业起点比较低,大多依靠政府政策扶持或引导,缺乏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简单,注重产品数量而忽视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集而不群”,产业关联度不高,多为横向集聚,出现企业“扎堆”,缺少纵向集聚等。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即缺少对产业集聚发展规律的研究、归纳和总结;没有把优秀产业集聚发展成果与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结合;没有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结合某个区域现有的资源状况,找到适合自己区域发展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二、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作用
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可以认为是指一个经济发展区域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推动当地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区,为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及其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而探索出的发展规律、发展路径、发展措施的有机集合体。探索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产业集聚发展规律,更好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制定本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有力的借鉴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形成、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河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探索
据统计,河南省已经形成大大小小的产业集聚区180多个,还有的地区正在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新的产业集聚现象及产业集聚区正在建设和形成。结合这些产业集聚区及所在区域的建设实际,可以大致把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归纳为几种,各地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在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传承和创新。
(一)特色优势资源发展模式。河南省是“资源大省”,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使河南拥有着极具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依托这些特色优势资源,来发展产业集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特色优势资源主要包括特色农业、林业资源、特色文化资源、特色旅游资源等,依托这些区域特色资源而发展主导产业,并进一步发展和形成产业集聚区的过程,就是优势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林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林产业集聚,是促进传统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三门峡特色农产品产业集聚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依托特色农业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区,该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经纬度特殊,自然禀赋好,资源丰富,是苹果、核桃、大枣的最佳适生区,是长江以北最好的烟叶生产区,全市初步形成了果、牧、林、烟、菜、菌、药、蚕等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河南省桐柏县通过发展林禽、林畜、林经等多种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了林下种药、林下种菌、林下畜牧、林下养蜂等多个特色项目,为进一步形成林下产业集聚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了丰富的农林资源,河南还拥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依靠中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地理资源来发展产业集聚,是一种典型的特色文化产业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南阳市在发展玉文化产业、开封在发展古城旅游文化产业、社旗县在发展清代商埠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是今后形成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传统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依托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河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好的主力产业或主导产业。以这些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为基础,发挥主导产业的市场主导作用,大力发展产业集聚,是发展产业集聚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例如,河南洛阳是传统工业基地,在国家实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功能完备的重工业产业,重工业产业是洛阳市传统主导产业,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工业产业为主导,发展产业集聚,依托传统工业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产业,洛阳初步发展起来了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洛阳洛龙科技园区、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分别依托洛阳装备制造产业、机械加工产业、新材料等传统主导产业而发展起来。
(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全省产业集聚区实施龙头项目或龙头企业带动,以企业重组盘活存量,以扩大开放拓展增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通过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来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对于带动一个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河南省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集聚区以当地龙头企业为依托,逐步发展壮大。例如淅川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发展。以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简称“淅减”)为龙头,吸引和带动丹江摩减、金博橡胶等60多家配套企业进驻淅川,形成了全省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典范。当前,一些地区以较多的精力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当地投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的龙头企业可以在发展产业集聚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政策引导支持发展模式。在河南省产业集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在国家或地方政策调整、部署、规划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有的是在专门促进产业集聚的政策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有的则是在政治区域或经济区域划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些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明显的“政府扶持”或“政策支持”的特征。例如,河南省围绕新郑国际机场,把航空港区做为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政策支持下,依托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逐步形成了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依托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历经多年努力,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成为河南省首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聚区。总体而言,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是外因,一个区域要想利用好的政策来发展产业集聚,还是结合区域自身实际,依托优势资源、龙头企业或主导产业,不但依靠政策支持,还要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在探索不同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在发展产业集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1]向世聪.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2]赵华伟.河南省特色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培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任俊英.加快推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