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2015-03-18青岛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程娟
青岛市散装水泥办公室 程娟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主要是指我国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部门向行政事业单位所拨付的用于完成特定工作的专门资金。专项资金的设立,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事业优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就现状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专项资金申报不全面、不细化、预算执行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评价指标不够量化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制定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简述我国专项资金及其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专项资金管理环节
专项资金来源多为财政拨款,充分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我国自从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以来,专项资金管理包括多方面内容,第一,预算环节,要求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合理获取专项拨款,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尽可能为未纳入预算中的突发项目获取财政专项资金;第二,使用环节,包括专项资金授权审批、资金拨付方式、资金监督管理等;第三,项目决算,包含竣工决算、管理结转和结余资金以及分析资金使用状况等;第四,评价资金使用绩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管理原则,单独核算专项资金,避免发生互相占用情况,保证专用资金使用效果。目前,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时,时常出现预算不全面、不细化、支出随意、缺少决算和绩效评价等问题。
(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严格遵循具体的绩效评价原则,包括重要性以及经济性、相关性、科学性、可比性、稳定性等内容,采用规范、合理的评价手段,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资金投入产出比和目标实现程度的等进行的综合评价考核。
传统的评价工作比较侧重评价财务指标,虽然符合资金使用动态性以及时效性等要求,却难以真正反映出影响未来绩效的变化因素。在我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开始时间相对较晚,指标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评价内容不够完整。因此,在管理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应在保证质量为前提下,对资金比例合理性进行检查,通过一定投入实现产出最大化,解决项目实施进程当中存在的进度过缓、决策失误、质量隐患等问题,大大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策略分析
2005年,我国开始开展专项资金评价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转变发展思路,由争资金转向注重项目可行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上。近年来,国家提出节能减排,加大节能专项资金的投入,而建筑节能又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以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为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补助资金;第二、建筑节能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及完善;第三、建筑节能工作宣传推广,监督管理等。
(一)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所构建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包括经济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公共服务绩效指标三项主要内容,其中,通过设立经济绩效指标,能够全面掌握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社会绩效指标能够衡量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率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公共服务绩效指标能够考核公共服务效果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类型多、范围广,涵盖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因此,在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当中应综合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客观公正地评价专项资金项目具体投入、产出。就构建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体系而言,要求相关部门应通过详细的定量计算,如通过数量、质量、实效、成本等指标分析专项资金支出状况,评价专项资金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如实行热计量收费,居民热费支出减少比例为多少;改造后,居住舒适度是否提升,是否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节能建筑能能降低能耗多少,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多少吨等等。为了推动低碳环保型绿色城市建设,山东省在2013年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5亿元,比2012年增加1.5亿元,增幅高达75%。山东省结合建筑节能实际情况建立了该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级,共59个指标,开展了先进绩效评价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二)充分明确绩效评价评估主体
应正确确立绩效评价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主体多为相关职能部门及其自身,在评价体系中,若涉及公共服务专项资金项目,需适当增加相应指标,如社会贡献率、公众满意度等。完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之后,单位评价部门应积极调查受益对象,了解实际的公众满意度,将公众参与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此时,应引入包括中介机构等外部评价主体开展独立外评工作,并严格监督管理独立外评指标。例如居民小区在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进行制冷、制热后,应通过中介机构对居民使用电量及取暖费用等进行统计对比,得出建筑是否节能、居民对舒适度是否满意等结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努力构建长效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合理监管单位内部评价与中介机构独立外评,便于让评价主体正确行使权利义务,充分保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具有较强客观性。
(三)完善绩效评价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事前审核评价,这个阶段属于日常评审层面,要求单位提前做好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出具可行性报告,提供资金设立依据,列出项目支出明细,预测项目产出及效果,项目实施进度,保障绩效目标实施措施等。根据专项资金的需求程度以及轻重缓急,排序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目标绩效低及无绩效目标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第二,事中跟踪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涉及各项内容展开阶段性跟踪评价,如目标实现状况、完成进度情况、目标与实际运作效益间的偏差等,严格控制预算执行中项目成本,评价项目成本控制情况,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科学合理化。第三,事后检查评价,此阶段将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现场抽查、核实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自评实施情况;组织专家和中介机构对评价证据分析,确定绩效评价等级,形成分析结果、评价结论,撰写绩效评价报告;行政事业单依据专家及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核实审查,最终形成综合评价报告。通过评价报告评价及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分析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中所存在缺陷,提出建议,为延续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积累经验。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借《预算法》改革之机,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纳入预算法体系之中,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在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长效绩效评价机制过程中,一是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要求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之前,制定较为详细的支出预算,并在实际项目实施中严格参照预算标准落实执行。二是正确选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分析工具,细化专项资金预算,强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力度,更加重视评估结果,逐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内容、标准,依据相关法律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陈峥珍.浅析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现代医院,2013(12)
[2]庄美翠.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J].会计师,2012(22)
[3]张峰,乔梁,徐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建筑节能,2014(9)
[4]王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J].现代商业,2010(14)
[5]何红英.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审视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6]郭海芬.会计集中核算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