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培育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
2015-03-18包成银
包成银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宿迁223800)
在体验中培育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
包成银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宿迁223800)
护理是一项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工作,但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导致当今护士及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普遍匮乏甚至缺失。为培育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笔者在工作中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以“体验”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培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体验式教学;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
1 问题提出及研究现状
1.1人文精神匮乏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更为全面,病患对护理的需求日益提高,不只是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良好的人文关怀。虽然目前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整体护理,但是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德育”教学思想指导以及市场经济冲击下,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日益匮乏甚至缺失。近年来,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恶化甚至演变为武力冲突的事件频发。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作为未来的护士,其人文精神的形成对和谐护患关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研究现状
当前医患、护患关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人为本”“医乃仁术”等医学人文精神成为热议话题。热播的同类题材影视剧如《柳叶刀》《妙手仁心》《急诊室的故事》《青年医生》《心术》等都从不同视角阐释了医护工作的人文性。学术界对护理工作人文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万方数据库2000—2015年收录的关于护理工作中人文精神研究的期刊论文共619篇,学位论文15篇。这些论文主要从护生人文精神现状、人文精神必要性、人文精神内涵以及如何强化人文精神建设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史瑞芬教授主编的《护士人文修养》也于2014年8月修订出版。
此外,关于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培育护生的论文,近15年万方数据库收录116篇,其中3篇是学位论文。但是将体验式教学法与护理人文精神培育相结合的研究仅7篇。吴蓓《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一文采用分组实验方法,以学生临床实习中遇到的病例为根据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最后对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做了详尽阐述。崔亚萍《情境体验式教学对肿瘤外科实习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一文采用实验方式,对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培育实习护生人文素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余5篇论文仅将体验式教学作为培养护生关爱能力、人文素质的一种方法,只给予一小段阐述。笔者希望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3方面来推动体验式教学在护生人文精神培育中的运用,以实现人文精神养成目标。
2 体验式教学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人性、人本、人文一直是其关注的对象。孟建伟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2]。简言之,人文精神基本含义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文关怀。护生作为未来的护士,将肩负诊断和处理患者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重任。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疾病和病症的护理,还要兼顾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护生是否具备人文精神,不只是个人素养问题,也是改善医疗效果、避免护患矛盾的关键。史瑞芬在《护士人文修养》一书中写道:“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体现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3]。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一种职业品德,唯有得到心理认可,激起情感共鸣方可得以内化。只有促使人文知识与人文意识内化为护生的一种道德价值,才能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践行人文精神。护生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不仅是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李季教授认为从品德形成的本质意义上来说,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4]。只有引发学生真切感受与内心认同、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成长的有效教学。以亲历性、感悟性、实践性、主体性为特点的体验式教学,不仅能使护生感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意义,还促进了其人文精神的自我建构并内化为个人价值体系,最终践行于护理工作中。
3 体验式教学在护生人文精神培育中的实施
教学既是一种生命活动,又是提升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手段。教学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学习体验的过程。从本体论看,陈亮博士认为学习体验是一种内心形成物,是在反复的学习亲历中,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获得的知识意义、情感体验、生命感受与能力品性[5]。而学习体验的生成源自问题解决,通过问题解决,护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才有可能活化。因此,实践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体验式教学的中轴,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就是围绕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创设的[6]。鉴于此,笔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3方面实施体验式教学,侧重于在教学和解决护理实践问题中培育护生人文精神。
3.1体验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丰富教学实际经验基础上,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7]。护生人文精神培育应该在体验理论指导下,围绕具体护理内容创设易于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使护生在“亲历”中进行交流、反思并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最后在实践性活动中加以外化。根据大卫·库伯(David kolb)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笔者设计了护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体验式五步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唤醒体验意识——问题引导,明确体验方向——开展活动,多项互动体验——交流合作,形成感悟反思——实践延伸、迁移深化体验。
现以一名年轻产妇生产护理为例对此教学模式进行阐释。
在创设情境阶段,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话语、诗歌等颂扬母亲的伟大,以激发护生对母亲的感恩,进而告知护生每一个新生命都是在母亲承受分娩的苦痛中诞生的,并播放女性分娩(自然生产与剖宫产)的相关视频。视频直观感受促进护生对生命的理解,同时对护理对象从全然陌生产生女性的共情。
3) 4种工况中,只有工况3时立杆有一处Von Mises应力值稍微超过6061-T6的屈服强度,属于极个别点,可认为立杆满足施工设计要求。施工平台其余各部件4种工况下Von Mises应力值均小于6061-T6的屈服强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在问题引导阶段,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初产妇临分娩时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产后如何哺乳、身材恢复、身体激素变化等,启发、引导护生,使其通过思考作出判断。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护生明确了体验的方向——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身心关注,这正是护理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开展活动、互动体验环节,教师采用角色模拟方式,让学生分角色模拟生产护理情境。此环节尤其注重护患沟通技巧的训练。
在交流合作阶段,先让参与的护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护生在护理过程中的人文状况进行总结。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践深化人文精神,可以作为课后的扩展练习,要求护生到医院产房实践,并请被护理的产妇或指导教师予以评价。
总之,此教学模式使护生人文精神经历了感知—内生—内化—外化的发展路程,有助于他律变自律和护生人文精神的自我建构。
3.2体验式教学方法
3.2.1多媒体情境体验多媒体情境体验是指在护生人文精神培育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并整合各种资源,为护生创建体验环境,提高教学效果。说教式人文精神培养只能流于表面,护生感触不深。直观感受式体验更易于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意念。如在责任感、敬畏生命、大仁大爱等护理人文精神内涵培育中,教师可以运用影视剧以及相关网络资源给护生以生动的多媒体情境体验。
我们在课堂上播放几段关于护士失职的视频资料。如2011年广东某医院初生男婴“被死亡”事件。刘某在护士帮助下早产一婴儿,但护士告诉家属是女婴且死亡,将其装进塑料袋丢进厕所,半小时后家属发现是男婴且有生命迹象,经抢救后成活。同年,成都某医院护士误将酒精注入孕妇体内。2013年海口中医院护士因婴儿哭闹用胶布封住其嘴巴。2015年1月河南洛阳某医院一婴儿在轮椅上出生坠地被悬挂拖行十几米。这几段视频能立刻吸引护生的注意力,震撼其心灵。观后可让护生针对这几段视频分组讨论,探讨涉事护士工作的不当之处及原因,而后由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经历直接情感体验、积极探讨的学生会深刻领会并认同“责任感”和“敬畏生命”的深刻内涵。
如何才能使内生的“责任感”和“敬畏生命”等情感外化于工作中并成为职业操守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提供情境体验。在电视剧《心术》中,护士张晓蕾为杀人犯清洗伤口并进行缝合护理情节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张晓蕾面对戴着手铐、眼神冷漠凶狠的杀人犯依旧认真仔细,当患者因疼痛面部抽搐时,她温柔的话语、耐心的解释和轻声的鼓励是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关键。正如她自己所言,在她的心中他只是一个需要救治的患者,应受到同等的关怀。再如为庆祝国际护士节拍摄的微电影《十年》中,安子皓对患脑瘤女孩的护理也是一个极好的案例。观后请护生交流感受。潜移默化中“大仁大爱”“宽容”等人文精神内化于学生的心灵。
3.2.2角色模拟体验角色模拟体验是指在护生人文精神培育过程中,创设护理情境,让护生分别扮演护理对象、护士、家属等角色,以短剧的形式再现护理过程。护理情境可由学生见习、实习时遇到的病例改编,也可由有关医护问题的网络视频或新闻改编。改编可由教师进行,也可通过分组轮流编写方式进行。
以护理工作中儿童输液为例。首先导入情境:儿童输液室内,一个七八个月大的婴儿由于血管较细,之前的穿刺护士已失败一次,此时孩子嗷嗷大哭,母亲面色焦急,奶奶则抱怨并发出质疑。在此情境下实习护士怎么办?然后让护生选择相应的角色进行模拟。在角色模拟中护生充分开动脑筋,扮演穿刺护士的学生通过和“家长”进行得体、耐心的语言沟通,对“宝宝”爱抚逗引等一系列富含人文关怀的举动完成穿刺。角色模拟结束后,扮演者交流心得体会,从而对护理对象产生关爱情感,对患者家属心理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是评价环节,由教师、同学对进行角色模拟的护生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护生对护理沟通技巧、关爱精神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3.2.3见习、实习体验见习、实习是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护理人文精神、护士人文修养都直接反映在护理实践中。见习、实习中护生可以观察到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理性思维等抽象概念的具体表现,可以体察人的社会性及文化与健康、护理的关系,可以深刻体会到患者面临的身体、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与痛楚。通过实践、思考和体会,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自觉用其指导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护生见习、实习期间的体验来培育其人文精神。
体验由“身验”和“心验”两方面构成。前者指亲身经历,可以形成深刻的感知;后者指在亲历中所经历的情感变化,并由此而触发体验者对经历之事的感悟和反思。在护生见习、实习期间,教师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指导:一方面要求护生尽心尽责为患者护理,时刻将“仁爱”“以人为本”付诸实践;另一方面要求护生记好实习日记,尤其是关于特殊护理案例的整理记录,并对案例中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体现与护理效果作出深刻剖析。为确保实践体验效果,教师可以采取随机走访护理对象和医院指导教师方式,加强对护生人文精神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的监督。对于优秀护理实习生,可作为先进的典型予以奖励和表扬,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引领作用。李季教授认为任何一种品德的形成,无论是思想观念的还是道德伦理的,无论是认知、情感的品德还是行为、人格的品德,一般都要经历由外部规范要求到道德内化,进而内生为品德,后外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4]。加强对护生见习、实习的管理,使其在实习中经历“感受—感动—感悟”的心理路程,实现由情感体验到人文精神认知再到人文精神自我建构,进而内生为人文素养,并自觉指导护理工作。
3.3体验式教学评价
程肖书认为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评价[8]。通常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进步;后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一般以考试方式进行。在传统护理教学中,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即以护生是否通过不同科目的理论考试、是否能够熟练准确进行护理操作、是否取得相应的护理资格证书为标准。此评价模式弱化甚至忽视护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为确保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培育护生人文精神中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内容、主体和方式均应进行调整。
首先,评价内容全面化。改变过去一味强调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教学评价模式,将护理知识、护理能力、责任感、仁爱心以及对生命自发的珍惜和尊重结合起来,实现对护生的综合评价。如人际交往能力(10%),见习、实习中对患者的护理态度及情感(20%),护理操作的准确度(20%)以及学期结束时终结性评价(50%)。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督促护生时刻关注自身人文精神,并逐步内化、内生为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建立以护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护生是评价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可以与教师、同伴、患者和临床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通过护生自评、互评,患者反馈及教师评价,增强护生的反省意识、教育意识。另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也有助于考虑护生的个体差异,促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平。
最后,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护生实际,尊重护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过分强调考试的唯一性,也不过分注重排名,而是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更关注护生在护理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见习实习日记、特殊护理案例整理、护理感悟与反思、调查问卷、护理对象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
4 结语
本文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培育护生人文精神为目标,阐述了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希望能为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囿于笔者研究水平及表达能力,体验式教学在护生人文精神培育中的运用,尤其是在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期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当然护生人文精神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只靠特定的学时和课程来完成,必须渗透于所有课程、各项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1]王娜.体验式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孟建伟.关于“人文精神”的定位问题[J].新华文摘,1999(12):145.
[3]史瑞芬.护士人文修养[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陈亮,朱德全.学习体验的发生结构与教学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74-77.
[6]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7]陈丽梨.中职校德育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8]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G417
A
1671-1246(2015)23-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