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开展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德教育
2015-03-18赵霞
赵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西医结合开展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德教育
赵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德术并重是中医的本质。然而,很多中医药院校没有中医医德专门教育,只是将其归于一般医德教育。如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医德教育是中医药院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采取中西医结合模式——用现代医德教育形式承载中医医德内涵,开展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德教育,为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径。
中医;医德教育;中西医结合
德以术显,术以德彰。中医自古以来就把医德作为医术的一部分来要求,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偏废。中医药院校是医学生中医医德养成的主阵地,学校不仅应培养学生精湛的医术,更要引导学生建立以“医乃仁术”“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以活人为心”等理念为代表的中医医德。在现代医学为主流的今天,现代医学伦理学主导着中医医德教育,很多中医药院校没有专门的中医医德教育,而是将其归并于一般的医德教育。如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医德教育,找到传统医德教育与现代医学医德教育的契合点,是中医药院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中医德与术的关系、传统医德教育与现代医学伦理的结合、西方国家医德教育的启示等方面探讨采取中西医结合模式——用现代医学医德教育形式承载中医医德,开展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德教育,为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径。
1 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德教育现状分析
医德作为中医医术的一部分,不仅代表医生的道德水准,也是衡量其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但医德教育在中医药院校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医医德教育更鲜有涉及。
1.1医德教育学时偏少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5—8月对河南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5所中医院校医德教育的调查表明,医德教育课时为18~36课时,没有专门的中医医德课程[1],继续教育阶段也没有医德教育要求。
1.2医德实践教育匮乏
长期以来,医德教育重规范、轻情感,重灌输、轻训练,忽视道德选择和价值澄清能力培养,忽视德育过程由知到行的转化,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医德教育内容往往是预设的、静态的、抽象的,多是以条条框框的知识逻辑体系呈现出来,抽离于其所产生的丰富的、有意义的经验背景[2]。学生只是被动听课、考试,没有在医学实践中体会、理解,随着课程的结束,医德教育也就结束了。
1.3教育理念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缺乏专门性
被调查的5所中医药院校医德教育均使用现代医学伦理学教材,没有中医医德专门教材。74.7%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医德教育没有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第一章是“医学的道德传统”,也仅在第一节讲解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3]。从笔者查阅的几本医学伦理学教材来看,涉及我国传统医德的内容都比较少,大多是介绍我国传统医德的概念、发展和形成过程,归纳总结优秀医德传统等,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4医德教育手段与考核方法有待完善
医德教育手段单一、落后。河南中医药大学的调查显示,学生对医德教育模式的满意度:29.2%的学生不满意,60.5%的学生认为“一般,可以接受”[3]。
医德教育考核方法一般为课堂考试,学生把重点背下来就行了,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查,学生对医德与其职业生涯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课本、考试层面。
2 德术并重是中医的本质
医德是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医学品德和应遵守的医学道德规范。中医医德就是在中医这种独特的医学模式背景下,医务人员所应持有的观念、态度、行为准则和规范[3]。
中医“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医学的科学价值与道德价值应相统一,即医德高尚与医术高超是不可分割的。崇高的医德存在于对疾病的精心诊治之中,对医学活动的科学评价本身就包含着道德评价,对医学活动的道德评价也包含着科学评价,而且对医德的认知先于医术,即“先知儒理,然后知医理”。故加强中医医德教育是深入掌握中医医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中医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 中西医结合开展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德教育
3.1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开展中医医德教育
古代医学技术的传授基本上以“师带徒”形式完成,医生之间的经济利益并不存在密切联系,同行竞争也不明显,所以不需要制定医生共同遵守的道德伦理准则,而是强调医生对自己的约束,即“慎独”。中医传统医德规范与医术的传授杂糅在一起。《黄帝内经》中关于医德的论述是蕴藏在医术当中的,所以德术无法明确分离,追求医术的精湛必然有医德的精进,所以医德多体现为医者自律,医德规范的内容散见于医学经典的各个章节,不够系统,也不够独立[4]。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使中医教育由“师带徒”转变为院校教育,医生主要通过在校集中学习培养。医德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教育形式演变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独立课堂讲授、社会实践、考试等,中医医德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被赋予新的内涵。
3.2西方国家医德教育的启示
类似地, ⊇1)1).由命题2.3知,是X的一个犹豫模糊反群滤子.综上所述,是X的一个犹豫模糊闭反群滤子.
英美等国医学教育界非常注重医德教育,认为医德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一种终身追求。美国医学院医德教育强调职业风格和从医行为,即培养有教养的医生,认为医学生不仅应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还应接受广泛的包括医德教育在内的通识教育[5]。以美国哈佛医学院为例,其在医德教育实施方面的经验可为我们借鉴。
3.2.1贯穿始终的医德教育(1)在校期间的医德教育。哈佛医学院设立医德教研室,专门进行医德课程研究,相关课程一直持续到学习结束,如医患关系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一直贯穿4个学年。
(2)医德继续教育机制。完成在校基础医学教育后,大部分毕业生将到医疗机构完成毕业教育,继续接受专门的医学教育,并延续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3.2.2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医德教育课程美国医学院医德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十分注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医德教育课程包括医学伦理以及反映有历史渊源和重大意义的行为、同生物伦理学原则相一致的行为、基于当代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社区实践等。
学校医德教育只是美国医德教育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医德教育是在校外完成的。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促使学生参加校内外教学实践。为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包括学术研讨、课外阅读、论文写作甚至参与教学等。
3.2.3医学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哈佛医学院医德教育每门课均有3~7名教师参加,教师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有些教师不仅是医德教育专家而且是医学专家,他们均在不同学科领域有所成就。由于教师本身就是临床医生,所以其授课能够针对临床实际问题,有的放矢,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2.4教育评价及奖励机制美国医德教育评价机制是把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起来。就评价方式而言,除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外,还有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
为奖励那些对医学道德发展做出贡献的学生,提高医德教育的权威性,美国医学院把医学生道德素养与奖学金评选挂钩,于1998年由美国医院协会成立了亨利·比车从医道德奖学金。美国医学院学会还设立了医学人文教育奖,奖励在医学教育中关心学生的导师,在临床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生以及讲授伦理学、移情作用和为之提供服务的人[7]。
3.3讨论
德术并重是中医的本质。由于传统中医医德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今天的社会环境不同,中医医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除西方医德教育与我国传统医德教育理念的共通之处,如强调实践性、贯穿始终的医德教育、医学与人文并重外,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应体现在中医医德中。因此,对现代医德教育的研究与借鉴也成为中医医德教育在现代医学教育环境下发展的一部分[8]。
结合我国中医院校实际情况,中医医德教育可以尝试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将医德教育贯穿入学、实习以及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医医德教育的开展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应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医德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师生互动、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尝试由医学专家讲授中医医德课程,建立适合中医医德的评价及奖励机制。
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一方面要研究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医医德教育的理论根源,提出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具体措施,全面系统地开展医学生医德教育。
4 结语
借鉴西方医德教育经验,发展中医医德教育,赋予传统医德以新生命,使其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缓解医患关系、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传承中医药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韦妍.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2.
[2]刘兴来,吴秀玲,王坤.古代中医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德教育的意义[J].生物技术世界,2012,54(5):122-123.
[3]侯艳.基于中医院校中国传统医德教育现状构建连续性大医德教育模式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4]周晓菲.中医医德伦理思想根源及其内涵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5]王昕,黄蕾蕾.英美医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4,30(1):84-88.
[6]贺加,Diane Heestand.美国医学院临床前期课程改革现状及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6):39-41.
[7]滕黎.英美两国医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81-2385.
[8]杨晓梅,哈斯也提·艾力.关于建构医学院医德教育新模式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54-156.
G417
A
1671-1246(2015)23-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