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视角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

2015-03-18□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能力大学生

□刘 芹

创新是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世界各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和学者们都高度重视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理论和实践中也把产学研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我国政策也非常强调产学研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产学研合作提升到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以大学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突出的首要任务。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理论和实践脱节,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而产学研的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1]。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一)教育体制不利于培育创新意识。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题体系方面,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此外,大学教育更多地沿袭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创新的内容涉及较少;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比较重硬件,例如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学科建设等方面,而轻视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软件的发展[2];同时,我国教育体制缺乏对于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指标,教师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性不足。

(二)教师和大学生产学研和创新意识不够。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往往认为产学研以及创新是部分教师或者博士硕士的事情,从而没有积极性和动力进行产学研和创新。而且大学生的创新是有成本的,大学生从小受到填鸭式的教育,或者学业负担较重,学生往往记忆和背诵以完成课堂作业即可,没有创新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因此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高校也没有将大学生的创新纳入教师和学生成绩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创新产生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创新的眼界得以开阔,创新的渠道多样化,也使得创新的工具和手段丰富,使得创新得以实现;另外一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创新提出了更高的和更多的要求,创新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而目前的师资条件、课题体系和教育教学方式不适应,由此差距较大,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提高。

(四)高校和大学生对于创新的重视和实践逐渐增强。国家发展、工业文明、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都强调和需要创新精神,为了适应政策和经济的需要,大学教育也慢慢强调和重视创新。政府教育机构和高校拨出专项经费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学生的创新思想得到了鼓励和启发,甚至有些创新项目得到实践的应用,并产生了经济效益。例如近年来我国高校广泛开展的“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就是为给大学生搭建进行创新活动的平台,大大地激励了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也增进了大学和社会企业的联系,推进高校传统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改革。

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大学生创新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从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培育创新精神、搭建试验平台和增加实践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而本文则从一个新的视角——产学研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企业,通过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系统地激发创新的想法、开发创新的产品和采用创新的模式。

二、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一)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思维的重要路径。产学研合作是学校与市场接轨,理论联系实际、服务社会以更好地培养适合企业经济实际需要的人才的重要举措。产学研的项目能让学生培养开拓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激发创新。同时,学生在参与这些产学研项目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其的应用。

(二)产学研合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也缺乏感性认识,尤其是一些工科类专业。如果能结合产学研项目,深入到企业实际中,学生在产学研过程中碰到各种实践的难题,也比较容易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理论知识,或者创新地思考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创新能力[3];同时,学生也通过产学研项目会碰到一些非专业的问题,例如对社会的适应性以及企业的各类业务,也让学生培养思考的习惯,为将来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创业的意识和信息的敏感度。创业的决定因素很多,其中要求创业者本身具有全面的素质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和创业意识,同时还需要了解行业和产品特点。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参加产学研项目就是将对这些学习和培养提前,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不同项目的产学研,通过接触了解不同项目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匹配,一方面通过丰富的实践经历增加就业筹码、坚定就业领域的选择,另一方面减少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的摸索阶段。大学生尽早地进入社会实践,则更容易产生创新创业的想法。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一)培养产学研和创新意识。从教师和大学生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产学研和创新的培训,增加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辅修课程,使得一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但是不知道如何进行创新的大学生能对创新和创业有所了解,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和思想。此外,创造学术产学研的机会,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创新;对创新的意义等相关理论邀请相关知名学者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到学校作报告和宣传,提高教师和大学生通过产学研提升创新的积极性。

(二)创新产学研组织形式。将大学生创新的培养和学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高校的产学研项目结合起来,创新组织形式。高校的大学生每年参加很多各类的社会实践项目,可以考虑和创新的科研结合起来,创新组织形式,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增加学术和科研的元素。寒暑假是学生进行产学研实习的最佳时间,而学生却常常因为没有意识、没有好的机会和平台,往往以打临工、学习充电和在家闲暇的方式度过,如果能将高校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和产学研项目结合起来,能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了解社会和企业以及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三)确立指导大学生产学研工作的导师队伍。产学研工作对于年级比较低的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组建专门指导大学生产学研工作的项目小组,分配相应的导师提供产学研平台项目和指导实践过程,导师可以从具有产学研项目、有研究专长、有足够的课余时间的老师中选择,对于导师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建立制度,当然也要相应在教师年终考核中增加老师此部分工作的奖励。

(四)搭建产学研和创新平台。与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研发中心[4],不同学院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和社会实践的校友或者联谊企业共同搭建实习基地或者产学研平台和中心,为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了解社会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为企业输送科研的老师和实习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处理好利益机制,更能提高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创新的能力。

(五)优化课程结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非常重视企业和人才的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实践的课时,将学校产学研项目和创新创业课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创新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产生创新的想法。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创业创新课程,但是这类创业创新课程不能仅仅简单地讲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创新更多地应该是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和产生的。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开设思维训练、研究方法、创造学类课程,加强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和产学研科技活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5]。注重学生研究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培育大学生的个性,个性是创新的源泉[6],强调应变和发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7]。在改变课程设置的同时,要在对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课程设计和考核考评中体现产学研和创新的内容,对产学研和创新做得好的教师和学生要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其积极性。

[1] 郑大锋.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8

[2] 李益,金燕,周晓珠.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5

[3] 胡廷章,胡宗利,涂昀等.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0,9

[4] 陈国金,东峰.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5

[5] 夏拥军,戴芸,王慧丽.基于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2,3

[6] 莫丽琴,胡友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阻滞及其对策研究[J].学校管理研究,2014,14

[7] 马雷蕾,许华.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9

猜你喜欢

产学研创新能力大学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