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及消除策略

2015-03-18宋健周口市川汇区体育运动局河南周口466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专学校学习态度心理

□宋健(周口市川汇区体育运动局河南周口466000)

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及消除策略

□宋健(周口市川汇区体育运动局河南周口466000)

中专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这一阶段较为常见的问题。文章从中专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出发,进行中专学生特征、以及中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专体育教学逆反

1、中专学生的特征

1.1、青春期发育阶段

中专学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是身体和年龄的快速生长期,身心的变化较大,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处于“拐点”,对外界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或固执己见或很容易就更改自己的观点。同时,对自身以及外界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又不懂得把握分寸,是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一定的不稳定性。

1.2.学习态度及状况较差

中专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学习的成绩一般较差。对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较为常见,“老师在课上说,学生在课下说”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没有学习的耐心。

2、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原因

2.1、逆反心理的表现

(1)课堂表现。

中专学生在课堂上的逆反心理变现为听课不认真或者不听讲,在体育教师的授课中不能认真的听取相关体育活动的体育要领,不能积极的配合老师和同学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甚至有的学生找各种理由逃避体育课程的学习。

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扰乱秩序,影响教师的教课,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甚至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

(2)课下表现。

体育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内容和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在学生的相应阶段帮助其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体育课外从不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在学习成绩的考核以及自身身体素质方面都有所欠缺。

2.2、原因

(1)自身原因。

中专学校的学生一般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处于身体和心理变化较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内,身心的变化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困惑,尤其是在心理方面。进入中专学习,很多学生会出现自卑的心理,对自己将来的考学以及其他方面缺乏信心。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会有很大的好奇心,想要通过自身的力量认识和改变世界,对很多人和事物没有全面与客观的认识,容易误入歧途。这种矛盾的心理特征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映,虽然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也是很多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地方。

(2)家庭原因。

进入中专的学生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据相关调查统计,进入中专学校学习的学生,家庭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经济问题、单亲问题、家长文化程度、与父母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状况不是决定学生是否进入中专进行学习的关键原因,也不是学生产生体育厌学的主要原因,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专学校的学生有很少一部分存在经济问题;中专学校中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处于单亲家庭,这些学生从小缺失父爱或者母爱,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因而表现在体育课程学习方面就是厌学和逆反;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能够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中专学校的学生家长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很难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体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没有良好的学习观念,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的关系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方面,能够得到家长的关心和重视的学生,能够专心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反之,与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学生,对待学校较为消极,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学校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器材以及教学理念等,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反之,相对较差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教学的效果一般较差。

3、消除策略

3.1、身心教学相结合

学生学习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心智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两者相结合,使知识的学习和心智的成长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传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将学生身体的锻炼做为重点,根据中专学生的特点,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身心教育相结合,在进行学生体育课程培训的同时,结合学生相应阶段的心理特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3.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针对中专专业学生心理方面的特征,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认识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外界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增加心理辅导课程的频率,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结合当时社会热点或者周边事件,从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以及如何面对等方面教会学生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识世界和看待世界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促进其在体育课程及其他课程方面的学习。

3.3、调整课程设置

鉴于中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时,应该尽可能的在课程设置和内容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改变传统的体育授课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通过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避免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可以针对性的设计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心理锻炼。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要进行文化课以及心理课程的调整,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都要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同时不断增强体育课程学习对学生在其他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课程的系统性,形成良性循环。

3.4、加强家校合作

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整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并在培养方式和方法上达成一致。因此应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反馈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质量提供保障。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养成。学校和家庭两种角色根据不同的教育重点有所侧重,帮助中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避免体育课程以及其他课程的逆反心理的出现。

4、结论

中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逆反心理,是其自身的原因,也是学校教学环境的原因,针对这些现象,应该从学生自身、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着手,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黄仕美,王长虹,曹承,刘洪福.学校体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合作与竞争能力途径和方法改革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S1).

[2]王炳洪,雷阳,郭玉芳,李树雯,张静平.自我效能在护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总体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J].新乡医学院学报.

[3]刘永阁,张英,彭立春,袁克俭.留守和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状况比较分析(1)——基于湖南某大学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4).

[4]吴丽华,雷阳,郭玉芳,李树雯,张静平.自我效能在护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总体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J].新乡医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中专学校学习态度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心理感受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中专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
摄影作品
中专学校健美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优化研究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