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沙成塔,从善如流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初探

2015-03-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郑 芬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湖北 武汉 430051)

聚沙成塔,从善如流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初探

郑 芬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湖北 武汉 43005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唐宋元明清的各领风骚,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培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然而,在数学、英语、网络充斥的今天,“奥数获奖了吗?”“英语过几级了?”“今天上网了吗?”似乎已经成为今天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小学生可以熟练地做几何题,中学生可以和外国友人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但当对方谈及中国历史时却哑口无言。有的学生使用电脑写文章,发表在博客或者网络日志上,可是连最基本的汉字都写不好…… 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如果一个人缺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审视眼前的处境,就很有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们越发感受到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慢慢的流失,如何积极挖掘,有效保护和发展,如何加大文化资源的创新力度,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值得思考和研究。

首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语文教师——热爱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身为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作为一名教育者可以也应该向的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各种优秀的思想成果,连同支撑这些观念的证据。要学生听其道,信其师,自身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何来激情洋溢的宣传感染?自身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积累钻研,何来品析欣赏时的头头是道!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鲜明的标识。因此,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文课上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这是一个语文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专利。

其次,立足课堂,就地取材,用好语文教材经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但是学生的在校时间是一定的,学习任务是不能转移的。与其挖空心思另辟蹊径,不如脚踏实地就地取材。专注语文课堂,用好人手一册的语文教材。比如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文言文的教学就是一块很好的实验田。文言文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用来记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知识的海洋何其浩繁,学术的人文精神何其深博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不仅要学生从文字的发展上去弄清楚字、词、句的含义,更要从古代文化的底蕴中去理解文章的含义,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氛围中来深刻学习与领会文言文。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文中写道“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嘲笑孔子枉有“多智”之称。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智也”,他是这样教的,也是如此身体力行的,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由此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必要的。 一篇好的古文,必须有上乘的思想内容,缺乏灵魂的文章不会成为优秀的篇章。因此,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还要注重文章思想内容的学习,看看作者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作者的思想内容有什么现实意义,写文章怎样才能塑造出如此之深的思想高度。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时,正是要深刻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忠君思想,才能在文本字里行间感同身受拳拳老臣心。授课老师如果忽略了这一方面的讲解,那么他的整个授课都将是失败的。因为他丢掉了文章的灵魂。

还有,通过鉴赏诗词歌赋,教师不仅使学生不仅学会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知识,更能从中感受到古代“英雄形象”和“先人形象”的优秀个人品质,以此来极力鼓舞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素养,达到以古为范的教育目标。如:《过零仃洋》中的文天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杜甫,《行路难》中的李白,《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等等。学生通过鉴赏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歌赋等古典诗歌,可以学会一系列音韵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中心人物或中心思想的弘扬,以此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让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现代文教学时要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真诚朴实这些优秀品质不应在现代物欲横流之中摇摇欲坠,弘扬这些传统精神可以在初中生的世界观形成时指引方向,为当代中国的更快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稳固的思想基础。如鲁迅的《社戏》中那群聪明活泼的少年,苏叔阳的《我的老师》中身残志坚的刘老师,袁鹰的《文字的魅力》一文中作者对祖国文字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些教材收纳的篇目都可以被我们信手拈来,作为传授传统文化精神的阵的。

再次,关注时事,贴近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并且时代在变化,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当代中学生90后、00后和60、70后的教师既有共同的生活背景,他们都经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广泛影响;同时,他们又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教师经历过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远比90后、00后的学生广和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代人的价值观有异同。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教师一味从自身认为“好”的方面去影响学生不一定会如愿以偿。所以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 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即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指的是把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要注意和学生的精神、人生发展需求和谐结合起来。比如“武侠小说”进入高一语文新教材(读本)笔者就非常认可。侠义文化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可以说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武侠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直接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非常符合民族阅读心理,同时能够给青少年学生以极大的驰骋想象的空间。

由于受各种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传统价值观、人生观都受到冲击。语文老师恰好可以利用语文课关注时事巧妙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现实生活、学生之情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加强情感体验,从平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不要迷失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里。如“摔倒门”事件,“广州小悦悦”事件,屡屡发生的醉驾事件,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件等等。不仅及时的让学生用耳朵知晓,用眼跟踪关注,更让学生用大脑思考,用笔抒发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现代人也要有传统的“礼,义,仁,孝,诚,耻”等等思想不知不觉被学生认同接受。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2095-4654(2015)05-0203-02

2015-03-02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