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认知的“二律背反”——以近年俄涉华民调为考察文本
2015-03-18朱泾涛史亚军
朱泾涛 史亚军
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认知的“二律背反”
——以近年俄涉华民调为考察文本
朱泾涛史亚军
摘要:近年来,俄罗斯专业民调机构开展了不少直接或间接的涉华民调。通过对这些调查的分析发现,俄罗斯社会本身在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人、如何认知中国之于俄罗斯的角色、如何定位中国在其内外政策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背反和矛盾。这可以引起我们的认真关注、重视和研究,进而有助于我们以正确的心态、思路和方法,逐步在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树立并展现一个开放、自信和真实的大国及其国民形象。
关键词:俄罗斯;社会舆论;民意调查;中国形象;中俄关系
在中国对外关系当中,中俄关系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俄关系,置于不同观察背景所投射出的显现图景——包括现状和前景——可能会有所不同。本研究以社会舆论为观察背景,总结分析近年来俄罗斯社会舆论中或客观或主观所呈现出的中国、中国人、中俄关系形象,希望有助于我们尽可能客观认识、期待、思考并努力把握中俄关系的发展。
中俄两国学者都对相互关系中的舆情状况,包括俄罗斯舆情中的中国、中国人形象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如近些年来,王晓菊的《俄罗斯对华舆情的演化及特点》(2003),李传勋的《俄罗斯对华舆论消极方面的历史文化分析》(2004),宿丰林的《从俄罗斯对华舆情的变化看中俄关系发展前景》(2008),О.А.巴库林、沈昕的《俄罗斯大众传媒上的中国形象——以北京奥运会报道为例》(2008),杨昕沫的《简论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变化》(2009),林精华的《俄罗斯对中国形象的再造及其自身的欧洲定位》(2010),于晓丽的《俄罗斯人眼中的在俄华人——俄社会对华舆情最新调查结果》(2010),张亮的《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2010),李玮的《俄罗斯眼中的中国——影响在俄中国形象的文化因素分析》(2011),马强的《俄罗斯大众舆论中的中国形象》(2012),郑明燕的《俄罗斯新闻报道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以俄罗斯〈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及〈商业咨询日报〉为例(2000-2010)》(2014)等,都围绕着某一特定事件、时间或时间段等对俄罗斯舆情中的中国或中国人形象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展现和分析。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同样立足于尽可能用数据,而非凭印象甚至想象说话,尽可能做到既不回避问题,也不危言耸听。而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主要致力于总结分析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认知在相对较广时间和空间范围里所体现出的一般趋势和特点。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社会舆论认知中所受到的影响和发生的变化。
在文本的选择上,本研究不试图——实际上也很难——包罗俄罗斯所有媒介上有关中国的社会舆论。为此,主要选取俄罗斯两家专业民调机构——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和尤里·列瓦达分析中心(简称“列瓦达中心”)——最近一些年的相关民调资料作为考察文本。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努力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判断分析,进而尝试着描绘出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的大体轮廓,包括:俄罗斯社会舆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之于俄罗斯角色的认知;对中国在俄罗斯内外发展中的定位。通过总结分析,可以把上述问题中所反映和体现出的俄罗斯社会舆论中的中国形象认知概括为几组“二律背反”。
一、 个体与整体的反差:俄罗斯社会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态度与看法
列瓦达中心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俄罗斯人对待其他国家态度”的民意调查。在“对中国整体看法如何”这一问题上,1998至2014几年间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调者回答“很好”和“好”两项加在一起的比例大体保持在62%~77%的水平;回答“不好”和“很不好”两项加在一起的比例大体保持在8%~25%的水平*资料来源:Отношение россиян к другим стран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05.06.2014.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从以上数据看出,一是俄罗斯大多数受调者对中国整体上持有好的、正面评价;二是俄罗斯人对中国抱有好感的比例这些年来基本保持稳定,当然,涉及某一具体年份,鉴于该年份中俄关系或国际关系中的某些具体事件,可能这一比例会有所扩大或缩小。
而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12年1月公布的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个国际化程度较高城市所做的“对市内各民族人口好恶感”的调查则显示,在“最有好感民族”名单当中,没有出现“中国人”字样,不过其中包括了“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于“对哪个民族的人最有好感”这一问题,莫斯科受调者选择日本人和韩国人的比例分别为1%。资料来源:Москвичи и перербуржцы-о своих этнических симпатиях и антипатиях.Пресс-выпуск №1934,2012-01-24.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尽管后二者比例并非很高。然而,在“最无好感民族”名单中,出现了“中国人”*对于“对哪个民族的人最无好感”这一问题,莫斯科受调者选择中国人的比例为2%;圣彼得堡受调者选择中国人的比例为2%。资料来源:同上。字样,尽管比例也并非很高。
列瓦达中心另一项有关“限制外来人口”问题的更为明确和直接的调查,则更加清晰和明显地突出了“中国人”的位置。对于“俄罗斯是否和应该限制哪些民族的外来人口”问题,2004至2012几年间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应该限制中国外来人口的比例大体保持在36%~46%*资料来源:Россияне о политике в отношении приезжих.Пресс-выпуск,2012-08-03.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的水平。与“最无好感民族”相当,在受调者认为应该限制进入俄罗斯的外来人口名单当中,“高加索人”所获比例最高;其次是“中国人”;第三位是中亚人。在亚洲国家当中,除“中国人”外,“越南人”所获比例亦相对较高*资料来源:同上。。
当然,这一问题还必须放到俄罗斯对外来人口政策的整体背景下考量。同为列瓦达中心2012年的民调数据显示,分别有71% 、67%和46%的受调者同意“外来人口导致犯罪率升高”、“外来人口抢了俄罗斯人的饭碗”和“外来人口破坏了俄罗斯文化”的说法;而认为“外来人口能够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带来新的思想和文化因而丰富了俄罗斯社会”的比例则分别为24%和19%*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отношение к мигрант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2012-11-28.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因此,在俄罗斯对外来人口应该采取什么样政策上面,70%受调者认为应该“限制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且从2002至2012这十年间,这一比例的发展趋势从40%强上升到50%强再上升到60%强一直上升到70%;而持“不对外来人口的进入设置障碍并努力使其为俄所用”意见者的比例为20%——且这一比例的发展趋势则相应地由2002年的40%强下降到30%强一直下降到2012年的20%*Россияне о политике в отношении приезжих.Пресс-выпуск,2012-08-03.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与“如何对待外国人”相当,在“如何对待外国货”上,列瓦达中心2012年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调者赞同“俄罗斯应该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以保护民族经济”的说法,1996、2003、2012年的比例分别为62%、60%和55%*Россияне относятся к иностранному влиянию настороженно.Пресс-выпуск,2012-11-28.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不过,同“限制外国人”相比,“限制外国货”的比例则大体呈下降趋势。
应该承认,外来人口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某种程度上的社会问题,这倒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然而,在具体限制哪些人问题上,我们却不得不痛心地面对中国人被看成俄罗斯“不受欢迎者”这另一事实。
通过以上民调数据可以看出,俄罗斯社会对于中国国家整体和国民个体的看法存在着一定——甚至是较大——的反差。也就是说,俄罗斯大多数人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持有好的、正面的、积极的看法;而对于国民个体则持有不好的、负面的、消极的看法。在这里,俄罗斯社会舆论中对于中国国家整体的看法和对于国民个体的看法,“二律背反”了。
二、 朋友与敌人的纠结:俄罗斯社会对中国之于俄罗斯角色的认知
俄罗斯曾有不少关于“中国是俄罗斯的朋友还是敌人”这类主题的民调——指向明确,答案封闭,选择较小。本文这里选取另一类考察文本——主题相同,但回答开放,选择自由。
对于“请说出五个您认为是俄罗斯最亲近朋友、盟友的国家”这一问题,列瓦达中心2005至2013年间的调查数据显示,各年排在前五位的大体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中国、乌克兰。可以看出,除了同为独联体成员的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以及欧洲伙伴德国以外*当然2014年针对乌克兰和欧洲国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后文将提及。,俄罗斯人还是把中国看作是其比较重要的朋友的。而从比例来看,除了最高一年的24%和最低一年的12%,大体维持在16%~20%*资料来源:Отношение к другим стран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2012-06-14.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враги и друзья России.Пресс-выпуск,18.06.2013.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的水平。
然而,同时在“请说出五个您认为对俄罗斯最不友好、最敌对的国家”这一问题上,中国排在格鲁吉亚、美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乌克兰、波兰、阿富汗、伊拉克、英国、伊朗和日本之后,几年间保持着3%~5%*资料来源:同上。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俄罗斯社会舆论当中毕竟还存在着“中国对俄罗斯不友好、敌对”这样的声音和看法。
而且另一项调查所显示的情况或许更值得关注。问题明确而直接:俄罗斯是否有敌人?谁/什么是俄罗斯的敌人?调查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说出是哪个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敌人”名单之上,中国位列中间位置。2009和2011年分别有13%*资料来源:Есть ли у России враги? Пресс-выпуск,2011-02-03.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受调者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敌人。
以上调查同样显示出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些俄罗斯人(有时候)把中国看成是“朋友”,而同时又有些俄罗斯人(有时候)把中国看成是“敌人”。中国之于俄罗斯,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这一问题——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论证该命题本身是否成立——似乎一直在长时间困扰着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心目中对中国“朋友”和“敌人”这两种角色认知,相互纠缠,如影随形。在这里,俄罗斯社会舆论中对中国既“朋友”又“敌人”的角色认知,“二律背反”了。
三、 需要与不需要的矛盾:俄罗斯社会对中国在其内外发展中的定位
这里指的就是俄罗斯社会经常在思考和讨论的俄罗斯是否需要中国以及——如果需要的话——怎样需要中国的问题。
首先,从俄罗斯目前及未来国内自身发展角度看俄罗斯是否需要中国。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考量经常与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联系在一起。就远东和西伯利亚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问题,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12年6月公布的相关调查数据,让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与中国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两个有意思的方面。一方面,对于“您认为与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合作能对远东和西伯利亚发展产生最积极的影响”这一问题,在有劳动能力人群和大学生人群中,分别有59%和46%受调者选择了中国;分别有56%和53%受调者选择了日本*资料来源:Сибирь и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забытый край》-или《локомотив развития》?Пресс-выпуск №2052,2012-06-21.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而另一方面,在受调者当中,又有22%的人把“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俄罗斯人称之为“外来移民”),与“高昂生活成本”(46%)、“住宅和公用事业”(44%)、“酗酒和吸毒”(38%)、“道路状况”(33%)、“权力机关腐败”(29%)一起列举为最令当地人担心的几个主要问题*资料来源:Сибирь и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забытый край》-или《локомотив развития》?Пресс-выпуск №2052,2012-06-21.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尽管,这里的外来人口并非仅指中国人口。
然而,如果同时考虑到前面的相关调查,特别是与此相关度较高的关于“好恶感”、“外来人口”的针对性调查,包括与中国有关的数据,那么就不难发现,客观现实使得俄罗斯人既认识到远东、西伯利亚开发需要中国的参与、合作,认为并希望这可以给俄罗斯方面带来利益;同时主观上又对外来建设者、合作者的参与、进入表示担心和疑虑,而这种担心和疑虑,既有现实情况使然,又有想象成分存在。
以上涉及地区发展,再来看国家整体发展。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12年曾做过一次“2020年的俄罗斯”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的受调者相信到2020年时俄罗斯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关于未来俄罗斯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半数以上(55%)受调者认为,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和任何国家相像。如果非要提出一个参照,那么12%的人希望俄罗斯能像德国。其他“入选”国家所获支持比例均较小,依次为4%、3%、2%和1%。其中,中国和英国、瑞典一起,分别获得3%的支持比例*资料来源:Что ждёт Россию в 2020 году? Пресс-выпуск №2043,2012-06-09.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应该说,俄罗斯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包括所取得的成就——从其他各种场合和渠道同样可以看出——还是比较认可的。
然而,对“什么会成为俄罗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一问题,除了腐败(19%)、政权(14%)、经济危机(6%)、官僚主义(3%)、寡头(2%)等内部因素外,有6%受调者还列出了“其他国家的影响”这一外部因素,而这里的“其他国家”指的是美国、西方国家和中国*资料来源:同上。。
既对中国的发展比较认可,又害怕中国的发展对其造成障碍和影响,在这上面俄罗斯人心里同样交织着客观现实需要与主观想象疑虑的矛盾。
其次,从目前及未来俄罗斯对外政策角度看俄罗斯是否需要中国。列瓦达中心关于“俄罗斯对外关系与外交方针”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您认为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中应首先定位于同哪些国家合作”这一问题上,从2001到2013十余年时间里,除西欧、独联体国家外,中国和印度一起,还是比较稳定地排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优先方向的第三位次,民意倾向大体保持在21%~34%*资料来源:Россияне отмечают охлаждение в отношениях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США.Пресс-выпуск,2013-01-30.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的水平,优于美国和日本。从这一意义上说,俄罗斯是“需要”中国的。
而另外的调查,则或许可以体现俄罗斯“怎样需要”中国的问题。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北约的根本使命”这一问题,2011年有17%受调者认为是为了“遏制俄罗斯、中国这样大国的利益”*资料来源:Россия и НАТО сегодня.Пресс-выпуск №1936,2012-01-25.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其中应该暗含并映射出俄罗斯视中国为其“同一战壕”伙伴,两国应共同面对来自北约的压力,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协调立场和行动的潜在心理。
特别是这次乌克兰危机以来,2014年的几次最新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了一些新的情况。据列瓦达中心2014年6月公布的数据,2014年5月受调者认为中国“是俄罗斯最亲近朋友、盟友国家”的比例从2013年5月的20%大幅上升至40%,跃居紧随白俄罗斯(51%)之后的第二位*美欧等国的比例则大幅下降,乌克兰更是由2013年5月的16%迅速下降至2014年5月的1%。资料来源:Отношение россиян к другим стран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05.06.2014.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对于“俄中两国签署的天然气合同对俄罗斯是否有利”这一问题,2014年5月大多数(69%)受调者认为对俄罗斯“有利”,少数(11%)认为“无利”*资料来源:同上。。相应地,在“如何整体评价俄中关系”问题上,2014年10月的调查数据显示,19%受调者认为“友好”,25%认为“好、友邻”,35%认为“正常、平稳”;9%认为“冷谈”,7%认为“紧张”,1%认为“敌对”*资料来源: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враги и партнеры России.Пресс-выпуск,21.10.2014.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也就是说,79%的人持有比较正面、正常的评价。
应该看到,这里所体现出的一些更为积极的迹象,既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轨迹使然,也与俄罗斯同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角力,在国际上受到欧美制裁,关系紧张,因此在外交空间上对中国的心理预期和现实倚重有所增加有关。
同样是2014年10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俄罗斯应对独联体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一问题上,仍有28%的受调者认为要“防止境外国家(美国、中国、土耳其等)对独联体国家施加危险的压力”*资料来源: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враги и партнеры России.Пресс-выпуск,21.10.2014.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与俄罗斯需要中国、需要借重中国相反,这里俄罗斯则需要防范中国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俄罗斯目前及未来国内发展问题上,客观需要使得俄罗斯人希望中国参与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乘中国发展东风为其带来利益,同时主观上又想象、疑虑,担心中国人抢了俄罗斯人饭碗而反感排斥;在对外政策及国际事务中,既需要优先发展对华关系和借重中国,同时又不需要中国影响俄罗斯而防范中国。在这里,俄罗斯社会舆论对中国在其内外政策中既“需要”又“不需要”的定位,“二律背反”了。
四、 几点总结和思考
第一,首先要承认,整体上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是健康、良好和充满希望的。
第二,多年来,两国在多领域合作均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可喜成绩。但俄罗斯社会舆论中的中国形象确也非“一好百好”而同时包含了“正面与负面”、“好的与坏的”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大小强弱及其力量对比则导致并影响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的动态发展进程。这种“跷跷板”现象本身有其内在逻辑存在,对此我们既不必大惊小怪,当然也不可熟视无睹。
第三,对于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好”与“坏”的结构组成及其发展变化,我们既要客观分析又要理性反思。对于中国一些“不好的”态度、看法和评价,其中有些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而产生的误解。对此我们既无需“上纲上线”,也不可讳疾忌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四,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的动态变化,既受历史、现实、文化、心理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之下的民族认同、民族主义情绪及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的共同作用,同时又与中俄两国各自国内改革发展、双边关系现状以及整体国际形势相互关联互动。
第五,民意调查结果一方面从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其中某一看法上的社会阶层结构及其比重,如政界、学界、普通民众等。目前我们至少可以做出俄罗斯社会不同阶层对中国及中国人形象认同应该有所差别的逻辑假设。领导人或政府的更迭,政治宣传或动员,转移视听,获取支持的需要,非政府组织或某些力量的支持,信息不对称、不客观、不准确,甚至主观臆断、哗众取宠,以及受某些具体事件影响,包括个人情感、兴趣偏好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俄罗斯政界、学界、媒体、普通民众等各社会阶层对中国及中国人形象认知上的不同。当然,我们同样期待着能对这一有意思话题所涉及的具体数据另作单独研究。
第六,形象的建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而需经历长期过程,而重塑和重建则需更长时间来“消解”负面影响。我们看到,中国商品、国民、国家在俄罗斯整体形象已发生了不少正面改变,但俄罗斯人内心深处对中国人依然不无负面态度和看法,尽管社会舆论所指向的那些中国人并不必然代表所有中国人。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一方面勇于面对这种“偏见”,一方面应该更积极地向外传达我们的善意和诚心,注重自身形象,追求商业自律,重新拾回和构建尊重与信用。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出的正能量和正形象获得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和赞誉。我们应该利用这一良好态势和机遇,更加努力踏实工作。
最后,在思考俄罗斯社会舆论中中国形象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将目光投注到中国社会舆论中的俄罗斯形象。希望通过同样的舆论调查机构、调查主题和调查数据,与国际同行进行同等对话和交流,在跨文化和跨文明交际中不断寻求新的结合点,努力促进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沟通,加强彼此了解、理解和尊重,增进相互间信任及信任所需的诚意。
参考文献:
[1]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3).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враги и друзья России.Пресс-выпуск,18 июня.
[2]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4).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враги и партнеры России.Пресс-выпуск,21 октября.
[3]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1).Есть ли у России враги? Пресс-выпуск,03 февраля.
[4]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2).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отношение к мигрант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28 ноября.
[5]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1).Отношение к другим стран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27 июля.
[6]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2).Отношение к другим стран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14 июня.
[7]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4).Отношение к другим странам.Пресс-выпуск,05 июня.
[8]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1).Россияне об африканских революциях и гибели Каддафи.Пресс-выпуск,09 ноября.
[9]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2).Россияне о политике в отношении приезжих.Пресс-выпуск,03 августа.
[10] 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3).Россияне об отношении к другим странам и ситуации вокруг Северной Кореи.Пресс-выпуск,09 апреля.
[11] 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3).Россияне отмечают охлаждение в отношениях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США.Пресс-выпуск,30 января.
[12] 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 (2012).Россияне относятся к иностранному влиянию настороженно.Пресс-выпуск,28 ноября.
[13]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 (2012).Москвичи и перербуржцы-о своих этнических симпатиях и антипатиях.Пресс-выпуск №1934,24 января.
[14]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 (2013).Опросы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интересуемся? Ценим? Верим? Пресс-выпуск №2215,24 января.
[15]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 (2012).Россия и НАТО сегодня.Пресс-выпуск №1936,25 января.
[16]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 (2012).Сибирь и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забытый край-или локомотив развития? Пресс-выпуск №2052,21 июня.
[17]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мнения (2012).Что ждёт Россию в 2020 году? Пресс-выпуск №2043,09 июня.
■作者地址:朱泾涛,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天津 300204。
史亚军,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204。Email:yajun_shi@126.com。
■责任编辑:叶娟丽
◆
The “Antinomy” of the Image of China in Russia Public Opinion
——In Russia’s China-related Public Opinion Poll as the Text
ZhuJingtao(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ShiYajun(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bstract:Professional pollsters of Russia has taken a number of China-related survey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recent years.Analysis of these surveys reveal certain differences,antinomies and contradictions over the altitudes towards China and Chinese,the understandings of China’s role to Russia and China’s position in Russia’s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in Russian society.With appropriate altitude,ideas and methods,serious attentions,concerns and study shall be taken on this to gradually establish the national image as an open,confidence and authentic great power and its great people to Russia and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Russia; social opinion; public opinion poll; China’s national image; Sino-Russian relations
基金项目:■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2011年度科研项目(11YB11);天津外国语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科研项目(130106);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1D032)
DOI:10.14086/j.cnki.wujss.2015.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