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策略探索
2015-03-18李蕾芳
□ 李蕾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各类职业教育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技能,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素质教育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的现状
(一)学习习惯不好。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成之后无望考大学、上不了高中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普遍不太好,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产生恐学、厌学情绪,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
(二)缺乏自信。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相继到普通高中或重点高中学习,而自己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继续上高中也难以有所突破,倍感无望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学生从内心认为自己就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在职业学校上学也是得过且过,再加上当前严竣的就业形势,相比正规的大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劣势明显,更加使自己的自信心下降,上进心不强,学习和生活都比较散漫。
(三)青春叛逆不服管理。他们年龄多在14岁~16岁,多娇生惯养,且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辨是非对错,对教师的教育持对抗态度。
(四)经历的磨炼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几乎没有尝过生活的艰辛,很少承担社会和家庭劳动,缺乏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二、在中职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在教育上,如果简单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势必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近年来许多学校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探索,力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尖技术人才,更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重任。为了能够把这一批文化素质不太理想的初中毕业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进行有效的探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三、实行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的树立和完善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和教育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实现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个行业,就要真心热爱这个事业,不单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真正低下身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做一名园丁,发扬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要正确对待,要做到不分好坏,一视同仁。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促使他们学有所成,争取达到全体合格。
(三)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一是高深的专业知识。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只有当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时,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活动,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清、讲透、讲精、讲活。二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社会,教育学生只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平时要注重加强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通过实践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成果。
(四)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当今社会繁杂,各种思想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特别是当今一些不良的攀比、炫富行为,让身处平静生活中的教师难以独善其身,也会让教师产生不公平不平等的心理落差,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理正思维,保持一个平静的心,端正思想,排除杂念,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不断完善提高自身水平中去。
四、实行素质教育教学具有创新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一是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而不是指引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学生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二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为中心,学生作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主动性、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课内让学生练,课后让学生回顾。三是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传统教育认为,教师的作用就像舵手,学生的心智成长全靠教师的手把手教。实际上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四是变教师重简单结论教学为重知识发生过程教学。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素质教育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和归纳。五是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传统教育因重视答案的统一,培养了大量共性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素质教育提倡学生潜能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种精神是创新的源泉。
(二)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创新的土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均有一种教育的意向性,即学生有接受教师的意向,教师有教育学生的意向,双方由此建立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强化学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一个尊重独特、鼓励多样、予以创造力很高地位的精神环境可能带来高创造力。承认失败的价值,素质教育就是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特长,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关键要强调失败和错误对人也是有益的,拨开失败和错误的迷雾,真理就会光芒四射。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与创造力成正比,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对待学生健康的思维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抱着欣赏态度去关注学生,肯定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三)变革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渴望创新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也就是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爱迪生正是由于有很强的创新意识,非常渴望发明电灯来造福人类,所以在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后,仍坚持不懈,最终取得胜利,这证明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意识。
五、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很重要,也很紧迫,但推行起来也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探索和实践,共同致力于建立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大幅度提高,才能全方位地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1]魏巍.中职生素质教育刍议[J].教育与发展,2012,12
[2]张奕.浅谈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6,4
[3]孙建华.如何对中职学生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版),2007,12
[4]陈世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
[5]夏忠厚.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全力实施素质教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2